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汉兴 《家教指南》2007,(12):15-17
世上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孩子听大人的话、学习长进,成绩优秀。家住陕西省西安市某社区的孙先生和他的爱人因为儿子的不成器而十分烦恼。在孙先生看来,儿子乐乐从小学到初中的变化实在反差太大,这让他非常失望,难以接受。上小学时乐乐聪明、懂事,成绩优异。虽然有时候很好动贪玩,但乐乐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可是如今乐乐变得难教育了。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2期《文苑》栏目刊登了山东烟台孙汉宁先生“100元能加3分”的文章。孙先生在文尾理直气壮地质问:学校管理怎么了?是不是太压抑孩子的天性了!笔者读了此文却不禁也想问一句:这些学生家长怎么了?孩子的所谓天性真能如孙先生所说的那样张扬吗!先不说  相似文献   

3.
2018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孙喜亭先生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不幸仙逝,走完了他89年的光辉历程。孙喜亭先生是一心向学玉汝于成的励志楷模,是爱生善教乐育的人生导师,是独立思考守正出新的刚毅学者,是不畏困苦挑战命运的生活强者,是教育学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使命担当、求真勇气、务实品格和远见卓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上下求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科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领域留下重要学术成果,他和师长同道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离去,使教育学界失去一位杰出学者,晚辈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家庭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先生虽逝,他给后世留下永不消退的美好回忆和历久弥新的学术遗产。为了传承和学习孙喜亭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孙喜亭先生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2018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专家与孙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以及数十名弟子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缅怀孙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研讨孙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年,《当代教师教育》设专栏发表研讨孙喜亭教育思想的论文和缅怀文章,特邀我提供"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件,并以此摘要兼作编者按,我很高兴,也特别感谢!愿意以此表达对孙先生的敬意、感谢和怀念!  相似文献   

4.
纬零  孟玮 《教师博览》2012,(10):22-24
四 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纪念叶企孙先生》一文中,这样评价叶企孙的一生: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叶企孙对国家“突出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两弹一星”方面,更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的建立上。  相似文献   

5.
恩师孙喜亭先生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的许多著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普遍原理与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是在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问题观察研究的成果和理论求索。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主导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孙先生为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形成、传播和教育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已故的故事大王孙敬修先生,有一次看见几个孩子正开心地摇晃着一棵小树,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仔细地听着什么。孩子们很奇怪,围上来问他在听什么。孙先生严肃地说,他听到小树在哭,是因为孩子们把小树弄疼了。孩子们看到孙先生言之凿  相似文献   

7.
从七个方面简述了叶企孙先生几十年的教育实践,这些实践,体现了叶企孙先生的教学方法和办学思想,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他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人企及,他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值得我们用心探讨和体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1986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直接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孙喜亭教授,专业方向是教育经济学。跟孙先生读研究生,是我一生的荣幸。先生临终前未能告别,是我一生的遗憾。孙先生指导、教诲的三年,我不仅学到了为人、为学的实质,更重要的是从先生身上汲取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真理力量,使我终身受益。孙先生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直面现实、把脉问题、坚持真理的风骨一直激励我前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背景及现代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陷入了误区。其主要表现为忽视孩子作为生命个体的爱的需求、以个人经验取代理性的爱的教育以及以单纯说教代替爱的体验等问题。科学、理智的爱的教育要求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增加与孩子交流以及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家庭与中古、远古家庭相比,常被称为教育家庭、情感家庭。维维安娜·泽利泽认为,儿童在现代家庭中更具情感价值,从经济上有用的孩子到经济上无用但情感上无价的孩子,越现代的社会,越会看重孩子的情感价值而非经济价值。阿利埃斯认为,现代家庭成员不仅有“对家庭超乎寻常的感情依赖”,而且它还会建立在对教育的考量之上。通俗地讲,相较以往的岁月,现代家庭的确是会把孩子的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会为孩子的更长远打算,在古代这并不是家庭的一种普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隔代教育代替了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流行时尚,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奢侈;许多家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甚至是无奈的心理,认为老人带孩子至少不会把孩子带坏,更何况迫于生存竞争的压力,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于是千家万户的老人带着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多媒体和幼儿园科学活动整合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有时代气息,适应时代和孩子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挖掘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拓展孩子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现代人一生不可缺少教育,面对教育,任何人都称不上是行家、大师或者名家。教育上有句名言:经验抵不上科学。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体会去教育孩子,而科学的教育方法能使教育更加有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思想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与情绪表现模式的影响。所以,欲要孩子改变,家长必先要作一些改变。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活动方式和活动领域也在迅速改变。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方法上也应摒弃一些旧的东西,学习和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一、“全人”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促进孩子“全人”发展的教育。“全人”的教育理念是指孩子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意志的协调统一。但在目前,不少父母并没有树立…  相似文献   

15.
家教荟萃     
解决民主平等与长幼有序的矛盾在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家庭教育中,民主平等是指一种教育态度,而不是教育地位。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孩子、民主平等,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流,但是社会思潮的涌动过程常常伴随着一种现象,即当一种新观念流行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忽视与之共存的传统观念。如,当批判家长否定和压抑孩子个性、倡导“赏识”孩子的时候,有的家长在操作过程中就可能不尊重实际情况,片面夸奖孩子,从而放弃了批评教育的时机,当激发孩子自信和“我能行”的心理动机时,忽略了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和面对现实的问题,当提倡树立民主平等的家风时,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给中小学师生带来的最大实惠,就是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种现实,使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样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将会大大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的整体水平,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隔代教育代替了亲子教育现代社会存在着一种流行时尚,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年轻父母独立抚养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奢侈。许多家长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侥幸甚至是无奈的心理,认为老人带孩子至少不会把孩子带坏,更何况迫于生存竞争的压力,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于是千家万户的老人带着其子女的孩子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有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说什么"谁夺走了藏族孩子受藏语教育的权利"。事实究竟如何?西藏现代教育起步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西藏现代教育从一开始即坚持双语教育,已建立起了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双语教育体系,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  相似文献   

19.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它建立在“孩子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教育学的激励原则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这是孩子的发展共性。现代教育论认为,没有不适宜于教育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但造化的进程、方式应是各具个性。赏识教育法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孩子只有当他被人爱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才有可能去产生…  相似文献   

20.
从2003年开始,由国家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过亿打造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称“农远工程”)。该工程给农村中小学师生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教育资源共享成为一种现实,使偏远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农远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装备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