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都市报》“昨夜最后消息”专栏,是该报前身《温州侨乡报》1996年开办的栏目。开办十余年来,该栏目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频率,奉献给温州读一篇篇鲜活有趣的新闻,受到了读和新闻同仁的好评,成为该报的“拳头”栏目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早的地方志人名索引产生于何时?朱士嘉先生在其《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序》的注⑤中认为:“《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年)是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这一说法为以后许多论著所引述或认可,如  相似文献   

3.
霍去病是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他那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话,成了激励有志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仁人志士的豪言壮语,影响深广。然而,在司马迁的笔下,霍去病的形象却显得并不怎么崇高。《史记》中,霍去病与卫育合传,称《卫将军缥骑列传》。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作《卫将军骤骑列传》第五十一。”对于卫青和霍去病,《太史公自序》只述其战功而不及其他,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次序的排列上,司马迁把同是抗匈名将而功业略低的李广的传记排在了《匈奴列传》的前面,而把卫青…  相似文献   

4.
新春伊始,翻开农历大年初一的《新华日报》,发现二版新辟“专业户列传”专栏,细读这第一篇“列传”,顿感春风扑面,快人耳目。“专业户列传”好,好者有三:  相似文献   

5.
鲍鹏山 《图书馆杂志》2012,(8):97-104,112
第一讲老于:永远的东方智慧(一)(续上期)谁是老子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著有一篇老子的传记,叫《老子韩非列传》。但是在这篇很长的传记里面,他的重点在韩非,老子的那一段非常短,为什么非常短呢?因为实在是没什么话讲。他讲到老子生平籍贯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6.
谈传记     
谈到传记,这些年我买了不少,也读了不少,虽然买与读都是很有些挑剔的。在书店里随便一翻,凡是带着、注明出处的对话或“他想……”的,我一律不买,自然也不读。这话仿佛说得草率,其实反映了一种观念,但不是我的首创,因此叫做常识也行。传记应该属于“非虚构作品”...  相似文献   

7.
国图藏《明史稿列传》8册收录多篇明末诸臣传记。笔者发现,该钞本正是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所载朱希祖据旧本移录的"明史稿列传残本存八册";其内容包含于国图藏《明史纪传》313卷的相应卷目。在无从得知朱希祖原有"康熙钞本万季野先生明史稿列传"179卷残本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为,《明史列传稿》8册应抄自《明史纪传》313卷。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记文学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传记文学研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其行销现状却令人堪忧。东英吉利大学传记文学教授凯瑟琳·休斯(Kathryn Hughes)说:“如今的传记作者们处在一种‘维基焦虑’的困境中,若维基百科能提供任何相关信息,那传记该如何立足?”  相似文献   

9.
读林清玄     
连续读了陈寅恪、吴宓、辜鸿铭、胡河清等人的著作或传记以后,感到十分地累.于是翻出早二年买的《林清玄散文》.这感觉好像“东方时空”采访“东方之子”,访了好几位学者老人,然后访一两个年轻俊彦,以作调适.“林清玄”似清茶,淡淡之中有可品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1.
最后的贫乏     
大約那篇稿件已不会采用了。我从不对廢品表示惋惜,却为埋沒了人們建设祖国的热情,感到痛苦。一位农村姑娘,經几年在民校学習,由不識字到可以讀書看报,多大的变化!最近她从書上得到啟發,居然培育一种改良稻种,我为这新社会的新人所感动,写了一篇通訊。滿以为可以反映我国农村新的面貌,不想被編輯部退回说:“望改成消息。”  相似文献   

12.
古代传记文,对于有重要历史地位的、有丰富多采经历的人物,多详载其一生主要事迹,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汉书》中的《苏武传》、《霍光传》,等等。 另有许多优秀的短篇传记,着重记述传主最为突出的一件事。其主要写作特点是:一篇一事,不蔓  相似文献   

13.
读者普遍要求报纸上的文章(包括消息),写得更短些。有的人总认为,某些文章可以写得短一些,而另一些文章“命定”短不了,比如议论的文章、叙事的文章、抒情的文章……就难以写短。果真如此吗?不妨请教一下古人。自从司马迁撰《孟尝君列传》(《史记》)后,“孟尝君能得士”之说,便成定论。后来,王安石写了一篇翻案文章《读孟尝君传》,反驳这种传统说法。《读孟尝君传》全文共有90字,不妨引之于下:  相似文献   

14.
永远不该死     
刘墉 《全国新书目》2010,(13):15-16
读“20世纪文坛灵魂人物”海明威的传记,作者用数十万言写海明威的一生,居然以简单的几句话作了结束:“他(海明威)将两颗子弹上膛,把枪托小心地放在地上,身子凑向前,用枪口抵住眉毛上方前额的位置,然后扣下扳机。”多么可怕的一幕啊!那双管猎枪强大的爆炸力,必定轰掉了海明威的半个头颅。  相似文献   

15.
一位曾为普利策写过传记的记者说:“普利策也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报纸在强敌如林的报业市场上独树一帜,也同样因为他那尖刻偏激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一家出版社出版的《河北第一秘———李真盛衰记》,有一个现象颇令人费解,那就是在这本传记中,作者不惜笔墨,多次提到一个“护身符”。李真小时候,其母求人为他算命。算命先生说,此子将来大富大贵,但结局不会太好。“必须给他做一个护身符戴在身上,上面刻上38的数字,护身符  相似文献   

17.
石磊 《档案与史学》2011,(10):14-18
在民国历史上,陈其美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辛亥革命胜利以前,他的身份是同盟会会员、青帮大哥和反清战将;民国建立后,他贵为一方大员,却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对于陈其美的一生,他墓前蔡元培的题词将其概括为:轶事足证,可补游侠货殖两传;前贤不让,询是鲁连子房一流.游侠货殖指的是《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货殖列传》,鲁连  相似文献   

18.
91岁的李老太太坐在轮椅上,膝盖上铺着一本破旧的《圣经》,手上还有一个红皮本,那是她1979年以来学习《圣经》的笔记。清晨的阳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她蓝色的棉袄上,她胸前一枚金色十字架在闪闪发光。李老太每天的生活是从读《圣经》开始的。护理员贴在她的耳边说,“上帝与你同在。”她便会大声附和——“阿门”。  相似文献   

19.
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说: “没有节奏的音乐、艺术品、建筑以及园林等,人们足无法欣赏它的。”新闻作品也不例外。一篇新闻佳作,或激昂、或平实、或舒缓、或沉闷、或幽默,总是以它的鲜明的节奏为骨干、为基础的。那么,如何写出新闻作品的节奏呢? 通过特定的情韵来体现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新闻的节奏虽不能象诗歌那样“易唱”和押韵,但是它要好读,读起来必须琅琅上口,如果读起来  相似文献   

20.
读了某些报纸上所谓的“文学作品”,我禁不住想到了“美容室”的美容术。作者用生花妙笔,做美容工具,给那些大款、老板、经理、厂长进行“特殊服务”。 为上述中的优秀人物实事求是地写传记或报告文学,理所应当。问题是有的作者一味地对笔下人物进行全方位的美化和歌颂,就像一张本来很一般的面孔。经过他们的“美容处理”,于是。他们被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