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依婉·伯兰是爱尔兰当代著名的女诗人,爱尔兰独特的民族历史和她自身的个人经历,使她非常重视民族身份问题.她以诗歌文本的形式展现了童年时身份的缺失与焦虑、爱尔兰人民对民族身份的渴求、以及在困难重重中对于民族身份构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写于爱尔兰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经济萧条,动荡不断,人民生活贫困,整个社会处在一个极度不稳定的状态。该小说集描写爱尔兰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显示社会环境对人的理想和希望的破灭,而首都都柏林作为爱尔兰的社会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爱尔兰的社会现状及爱尔兰人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当代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是21世纪爱尔兰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作品多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爱尔兰人民移居他乡的生活,刻画人物在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小说《布鲁克林》是托宾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托宾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本文从文化身份建构的角度,分析小说女主人公艾丽丝·莱西在爱尔兰文化与美国文化穿梭过程中两种身份的追寻与抉择。  相似文献   

4.
《死者》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都柏林人》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市井百姓、社会生活的"精神瘫痪"状态,试图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唤起民族意识."精神瘫痪"在《都柏林人》一书中贯穿始终.本文探讨"精神瘫痪"这一主题在《死者》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洁 《海外英语》2014,(17):228-229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寄宿公寓》讲述了单身母亲穆尼太太如何巧妙地促成了女儿波丽与多兰先生的婚姻,尽管多兰先生并不爱波丽,也不情愿结婚。该文通过解析小说主人公波丽和多兰先生工作、生活和内心的不和谐,旨在揭露爱尔兰都柏林处处充满着矛盾、人人都生活在瘫痪之中这一主题,并从这一主题警醒当代人、促进每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寄宿公寓》讲述了单身母亲穆尼太太如何巧妙地促成了女儿波丽与多兰先生的婚姻,尽管多兰先生并不爱波丽,也不情愿结婚。该文通过解析小说主人公波丽和多兰先生工作、生活和内心的不和谐,旨在揭露爱尔兰都柏林处处充满着矛盾、人人都生活在瘫痪之中这一主题,并从这一主题警醒当代人、促进每个人的自我反省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芬尼运动是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爱尔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因为这次运动的领导人,沿用了古代爱尔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芬·麦克可姆霍尔(Finn MacCumhall)率领下的武士团的名称作为自己同志们的称呼,所以被称为芬尼运动(Fenian Movement).爱尔兰是英国第一个殖民地.几百年来,由于英国残暴地统治,使得爱尔兰工业被彻底摧毁,土地绝大部分掌握在英国地主手中,爱尔兰变成英国一个主要生产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的基地.1846年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及1846-1847年的"大饥荒",更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爱尔兰人民带来无穷灾难,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与逃亡.爱尔兰人口在1841年为825万,到1861年就下降为550万.在减少的275万人口中间约有半数死于饥饿,半数逃往国外,其中绝大多数逃往美国.  相似文献   

8.
《神州学人》2010,(7):22-22
近日,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隆重举行入院仪式,授予2010年新当选院士、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华人科学家孙大文院士证书。中国驻爱尔兰使馆兰和平参赞亲临仪式,代表刘碧伟大使对孙大文教授当选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相似文献   

10.
程应峰 《读写月报》2022,(34):27-28
<正>1889年1月,23岁的叶芝遇见22岁的女演员昂德·冈——一位驻爱尔兰的英军上校的女儿。昂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富有同情心。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后,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投身到了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因为这一点,昂德·冈在叶芝的心中平添了一轮光晕。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语为爱尔兰人民的母语,但由于16世纪外族的入侵,英语逐渐取代了爱尔兰语。1921年爱尔兰成为“自由邦”,享有自治权从此开始大力提倡爱尔兰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中小学。本文通过对爱尔兰双语教学历史的介绍和经验的总结,希望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有所启发。一、双语教学发展的历程。爱尔兰位于大不列颠岛西面的爱尔兰岛。爱尔兰语也可称盖尔语(G aelic),是早期在爱尔兰共和国和北爱尔兰(英国的一部分)使用的语言16世纪中期,爱尔兰遭到了都铎王朝的殖民统治,用英语代替爱尔兰语,使爱尔兰语言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据1911年的人口普…  相似文献   

12.
英国爱尔兰当代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并阐迷17世纪40年代之前的爱尔兰状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爱尔兰人民的抗英斗争,18世纪爱尔兰状况三个问题,探究爱尔兰问题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相似文献   

15.
《阿基尔岛》是选自于英国作家亨·莫顿《爱尔兰探寻》的一篇抒情散文。它通过对阿基尔岛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善良朴实的人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其景色的深深赞美和对那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作者以其在岛上游览的见闻为线索进行描写。阿基尔岛是爱尔兰风景优美的一座小岛。可是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外国农场主残酷剥削,尽管全岛的人终年劳累,但是债台  相似文献   

16.
自私的巨人     
小倩 《小火炬》2011,(4):6-8
著名的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出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后来一直都在英国生活。他是一个机智幽默、说话妙语连珠的人,他说过“活得快乐,就是最好的报复”。他在读书的时候特别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而且还因常常穿着怪异的服装非常惹眼而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17.
《死者》是二十世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之作,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描写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的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探索都柏林人生活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8.
谢默斯·希尼是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描写恬静的田园生活而广受赞誉。《挖掘》探讨的不仅仅是诗人的童年生活,它挖掘的是曾一度被遗忘了的爱尔兰性,反映了深刻的民族身份问题。表达了诗人对爱尔兰民族的爱以及追寻爱尔兰文化和历史的决心,是希尼早起创作思想的浓缩。  相似文献   

19.
麦子 《红领巾》2010,(1):27-27
爱尔兰大鹿又称为巨鹿,大角鹿,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鹿。然而,这种巨大的动物却在10600年前神秘地灭绝了,个中原因是一下是个谜。一项对爱尔兰大鹿牙齿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当时爱尔兰的气候变得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20.
作者简介:山姆·麦克布雷尼:1945年出生于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他在爱尔兰的著名学府都柏林主日学院求学多年,原来只是位教师,却在为患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创作故事的同时,喜爱上了故事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