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刻画人物内心独白见长,其作品无论从语言还是写作风格都极具诗歌的特征,伍尔夫的经典小说《海浪》更是其诗化小说的代表。以《海浪》为例,从写作手法、语言和象征含义这三方面来分析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高度实验性作品《海浪》集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体裁于一体,书写了对现代社会本体不确定性的哲学问思,同时流露出作者颠覆叙述权威、调整叙述策略的迫切需求。模糊交叠的体裁类别、本体论倾向的主题思想、自省式的元小说叙事特质汇聚成流淌于《海浪》文本之中欲与传统决裂的后现代暗涌。《海浪》的后现代主义元素彰显了伍尔夫力图走出现代文学表述困境的突围之举,折射出她作为小说家和评论家的具有前瞻性的文学理念,为找寻未来理想的文艺之花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与乔伊斯和普鲁斯特并肩的文学大师。她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状元人物,是作家中的作家之一。《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鼎盛时期的作品。它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认为小说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对话性、对位性和未完成性三个方面。《海浪》的复调特征体现在其叙述上的复调特征、结构布局在宏观上的对位和内涵上的未完成性。这三个方面的复调特征使小说具有了无穷的张力,显示出创新性、先锋性与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有着将小说建树成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的理想,对这种理想的执著追求突出表现在其意识流小说对整体性的建构之中。从《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可以发现一种对整体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美、越来越艺术化的追求轨迹。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整体意义的追寻是作家以形式承载意义、用形式本身传达意义的努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20世纪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她出身文学世家,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她出版于1925年的小说《达洛维夫人》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奠定了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伍尔夫的作品以文风细腻、语言诗意著称,在文体创新方面尤其令人称道。她著作颇丰,其他作品还有《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和《奥兰多》等。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沃尔芙(VirginaWoolf,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ess)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上都卓有建树。沃尔芙一生创造作颇丰。重要的长篇小说有《远航》(TheVoyageOut,1915)、《夜与日》(NightandDay,1919)、《达罗卫夫人》(MrsDalloway,1925)、《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1927)、《海浪》(TheWaves,1931)、《岁月》(TheYears,1937)、《幕间》(BetweentheActs,1941)等。沃尔芙还是个出色的评论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评论,著名的有两辑的《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7.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诗化特质是她有别于其它英美现代主义小说家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她的重要成就之一.该特质源自她对小说诗歌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她的师承,也与时代的变化和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有关.伍尔夫的主要作品《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和《海浪》)表明,她的作品具有象征性、音乐性和绘画性等突出的诗化特质,这是对现代主义小说美学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t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艺随笔、书信和日记。作品种类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是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所以妇女问题是她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在其小说中,除这一主题外,还充满了不断的形式探索和实验,努力将其对生命的意义、生与死、和谐与混乱的种种思考与多样的形式表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她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也是杰出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随笔作家,西方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驱者,是20世纪文坛当之无愧的“女状元”。有精神疾患,虽饱受病魔煎熬,仍然创作不辍,自1915年发表处女作《出航》之后,相继发表《夜与昼》、《雅各的房间》、《到灯塔去》、《海浪》等多部享誉世界的小说。伍尔芙的散文随笔也是卓然大家,曾作《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耶鲁评论》、《大西洋月刊》等英美重要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后结集为《普通读者》(一、二)、《自己的一间屋》等十多个集子行世。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其巅峰之作《海浪》中,通过对情境、结构、时间诸叙事因素的巧妙运用,彻底摆脱了物质性现实对于作家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羁绊,为小说艺术找到了一种崭新的、综合性的“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所成就的既是伍尔夫要将小说建树成一种伟大的艺术形式的理想,也是她要“使个别的生命沉没在一种更普遍的视野之中”的思想意图。  相似文献   

11.
《海浪》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艺术探索与人性追求。在小说中,伍尔夫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意识流,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文章还对意识流进行了探讨。全书分成九个部分,由六个没有姓氏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小说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无序的世界,混沌的现实,扭曲的关系,信仰的破碎和自我的丢失。小说最后表达了强烈渴望自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前导入我们学习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篇关于老人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相似文献   

13.
道歉     
正《勇敢的船长》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的一部冒险小说。写美国大富翁的儿子哈维由于抽了劣性雪茄和晕船,被海浪卷入海中,为一艘渔船救起。船长屈劳帕不信哈维的话,强迫哈维在船上干活。哈维生活在渔船上受到格罗萨斯脱渔民帮助,逐步适应了严峻而丰富多彩的自然条件,锻炼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渔民。后来他回到家人身边,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以及著名的评论家。伍尔夫自身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博览群书后的沉思冥想使得她的小说充满着对死亡的思考,并把它艺术化的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她对死亡的探讨从早期的迷茫到后期的超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通过细致深入地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五部主要作品:《远航》、《雅各布的房间》、《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同时结合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平,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弗吉尼亚.伍尔夫对死亡这一主题的理解过程以及其对生活的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流行小说是从战争小说开始的,最重要的几部是《平原烈火》《风云初记》《铜墙铁壁》《保卫延安》和《铁道游击队》。这几部小说的流行各有原因,总体上来看都是为之后的小说创作探索道路。一是确定了流行小说的战争题材;二是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态度;三是给了新中国人民一个关于重大政治问题的直观解释。正是由于这几部小说的流行,才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战争小说流行大潮。  相似文献   

16.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晓 《海外英语》2016,(4):186-188
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分析和分类研究一直是很重要的课题,然而关于隐喻的分类问题众专家学者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作者发现中国道家五行的相生相胜学说,以及五行归类理论和隐喻的映射关联,分类范畴理论有很多共通之处,故意图在五行学说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语言学家Lakoff和Fauconnier&Turner关于隐喻的理论知识,对弗吉尼亚沃尔夫小说《海浪》和《达洛维夫人》中的自然意象隐喻进行分类分析,该文主要截取了"金意象"隐喻的例子,通过分析意在更好的理解隐喻的生成原则和隐喻关联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锐 《天中学刊》2014,(5):61-63
维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运用二重身手法,将塞普蒂默斯塑造成克拉丽莎的另一个自我,在生与死的主题上达成平衡,引发读者有关生存方式及生存价值的思考。小说在中心刺激物联接、对海浪和树的冥想、同为相似机制的受害者以及对生死的感悟四方面,集中体现二重身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起到了塑造人物和烘托主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汝珍自称其《镜花缘》"花样全翻旧稗官"。《镜花缘》的新创,在于以笔记改造章回,融摄章回之形式与笔记之体性,形成了章回体的"著书者之笔"。《儒林外史》是思想家的小说,《红楼梦》是诗人的小说,我们不妨讲,《镜花缘》是学者的小说。衡量《镜花缘》新创之合理与否,其标准不是现代人的现代小说观念,应该是以古代小说文化的视域,将其放置在中国古代小说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评判。  相似文献   

20.
李涵秋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小说作家,其《涵秋笔记》虽属旧体志怪传奇小说集,但内容上却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其单篇小说《蝴蝶相思记》注重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双花记》带有自叙传的性质;《雪莲日记》是日记体小说;《红鸳语》是"集锦体"小说;《黑美人传》是寓言体小说;《穷丐》则是现代短篇结构手法的尝试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