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大规模从东部向中西部集中转移,且转移方式多元化,"抱团转移"趋势明显;转移产业的层次提高,技术资本转移的趋势加大,产业转移有效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同时,政府对产业转移的宏观引导也得到加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正逢国内外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历史契机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应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科学理性地承接产业转移;政府应强化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与东部地区政府间的有效合作;要积极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通道,充分利用"长三角"平台,以产业优势为基础,加大产业链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介绍安徽省池州市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进行全面分析.并针对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提升经济竞争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它既能促进发达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取得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积极承接国际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河南来说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河南现阶段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从产业配套能力、科研创新体系、政府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承接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台湾经济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向外转移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福建相对于台湾具有它的发展优势,福建省的多个地区做好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准备工作。该文着眼于在闽台产业合作背景下研究泉州制造业竞争力,通过福建省内五个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从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竞争力指数、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泉州作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面对承接台湾制造业转移大陆的机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文化对区域经济及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分析了宣城文化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文化对策,即要提升"六个"方面的文化,形成"六种"力量,并加以融合,从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分析,转出国人均GDP应为承接产业转出的对象国的1-3倍,筛选出"一带一路"沿线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以中国整体作为产业转出对象,共有21个国家可以作为合适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假如以中国各省市区作为产业转出对象,共有50个合适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象国.同时,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对比较优势的阐述,通过比较"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中低技术产业的人均工资,筛选适合转出的产业,发现较适于转移出的产业主要包括食品与饮料、服装、纺织品、非金属矿物、基本金属、金属制品等产业.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变化,示范区高职教育应在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依托全球价值链承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依靠对外投资进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凭籍国内价值链实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内转移、国际转移等具有不同的特征的3个阶段并。产业政策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制度性动力,产业结构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结构性动力,产业竞争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主体性动力。尚未构建完整的国内价值链、产业所在地政府的阻扰、为承接产业转移过度竞争、中西部地区缺乏承接的具体规划、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能力有限、产业原有痼疾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依托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建立 NVC、中西部地区以特色体育产业园区承接转移、中西部创建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等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城市工业开始向农村地区转移,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对城市的产业转移采取了照单全收的态度,承接产业转移后的农村,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大气污染的副产品.而在实践中,国家对于大气污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治理基本上都将关注点集中在城市,对农村大气污染现象关注较少,因此要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研究与建设以使农村地区的大气污染现象得到彻底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对河南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分析认为:中原具有区位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基础;良好的旅游媒介等产业开发优势,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确立发展地位;树立市场观念,拓宽发展空间;创新体制,力争投资结构多元化;发挥政府职能;注重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体育休闲旅游业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等发展中原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城市进行商品交易市场区位吸引力评价,通过测算得出省会石家庄优势最为明显,是最佳承接地,其次为唐山,紧随其后的是邯郸、保定、沧州,其他各市区位吸引力则较弱。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石、唐、邯、保、沧应作为主力,承接北京商贸流通产业的疏解转移,其他城市则需从经济水平、产业活力等方面不断完善,才能具备更好的承接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地区加速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安徽作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中间枢纽,无疑具有地域优势。安徽应随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起舞,并审时度势及早规划,改变我省经济结构低端单一、法律法规缺位和与市场对接深度不够等制约安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861"项目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为契机,形成共识,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才是破解安徽职业教育困境的最好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发挥了自身劳动成本优势,在国际性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产业扩张。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成本优势的相对减弱等因素,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据此提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通过向国内外进行产业转移,继续发挥劳动成本优势;在一些地区发挥产业区域聚集的竞争优势;优胜劣汰,促使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区位熵指标分析2000—2010年间泛长三角3大流域地区制造业优势部门的变化,依次对区域内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优势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代表性产业进行产业转移分析,提出相关结论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并运用清远市2001-2017年市外投资规模、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以及人均GDP的数据分析产业政策对清远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清远承接产业转移能够促进清远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人均GDP的上升,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但对第三产业比重的影响尚未显现;广东2013年出台的“粤东西北振兴”的产业政策尚未对清远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人均GDP的增长产生长期稳定的影响,外来的产业尚未对清远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产生显著影响。清远可依托区位优势、深化产业共建、培育特色产业三个方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人均GDP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对利润的无止境地追逐。产业迁出地与产业承接地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承接地可以用吸引产业转移的资源、潜在的与显现的市场,都是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立足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池州市五大主要产业园区进行调研,分析比较探讨其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目前池州产业集群的类型主要是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区),且正处于园区化向集群化的转变过程中,产业集群仅处于雏形阶段。因此,必须借鉴国内成熟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依据现代产业集聚理论,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的强化制度供给,加强产业园区的专业性和特色化建设,推动产业园区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过渡。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5年初广东省政府制订和出台的《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文件的精神,明确了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在新形势下承接国外体育产业转移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珠三角承接国际体育产业转移现有条件,并对珠三角承接国际体育产业转移的内容做了一定的思考和定位,最后对珠三角地区如何做好承接国际体育产业转移的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地区发展的调整规划,河北雄安新区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不断发展。雄安作为首都政治文化延伸区,逐渐发展为除张北地区之外的重要"两翼"地区之一,从科研院校到金融机构,各企业、事业单位在雄安地区的发展都有了明确的规划。雄安新区逐渐建立了配套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  相似文献   

20.
池州市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虽然具备经济发展加速、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等有利条件,但经济总量、产业聚集度、城镇化水平、交通状况等方面与长三角地区有着较大差距.池州的东向发展战略必须瞄准建成较为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确立旅游业的支撑地位、切实增强工业的竞争力的战略目标,采取完善交通网络,发展流量经济;依托骨干企业,培育支柱产业;创新土地流转方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运作国有资本,撬动旅游业;储备人力资源,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加强政府交流,优化发展环境等多措施并举,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