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了清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并进行战争赔偿,盟国成立了远东委员会专门处理日本的赔偿问题。国民政府积极参加对日索赔工作,并为成功实现索赔做了许多准备和努力。但由于战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对日索赔工作也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加上远东委员会各国在各自应该获得的赔偿比率以及日本的工业水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索赔工作进展缓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提出并实施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通过该方案,国民政府先后从日本运回了三批物资,但这与中国在抗战中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1949年5月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以及中国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美国终止了“先期拆迁赔偿”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追随美国,抗战结束后对日索赔从积极索赔到最终放弃;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政府放弃战争赔偿,但国民赔偿并未放弃。中国必须提高综合实力,日本必须认识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对日索赔的态度一度是积极的,但随着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和蒋介石的反共内战,对日索赔一事曾不了了之。1952年,台湾当局与日本政府签订非法的《日蒋条约》,蒋介石集团擅自宣布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对日索赔问题再度被提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在复交谈判中宣布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记前嫌旧怨的宽大胸怀。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和有关国际法规定,各受害国家向日本展开了索取战争赔偿工作。在整个索赔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争执,更为主要的是美国从自己的全球利益需要出发,改变了其对日索赔问题的态度,致使索赔工作失败。对日索赔工作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但毋庸置疑,美国态度的改变是最根本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美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与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战略目标是:彻底根除日本的战争潜能,使之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以“拆迁赔偿”的方式.强制日本把被指定的工业设备赔付给曾被日本占领和破坏的国家.重点是支持蒋介石国民政府,以遏制苏联对东亚的影响。但随着中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和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一改先前对日本打击的政策为利用和扶植日本,对日本的赔偿政策也转换为旧金山《对日和约》中规定的“协议赔偿”。美国对日战争赔偿政策的转换,严重损害了被日本侵略过的亚洲国家的利益,使原来战胜国对战败国之间的惩罚性赔偿变为日本和索赔国之间对等的象征性协议赔偿,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拒不承认战争加害和战争责任、战争史观日益右翼化、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 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相似文献   

7.
郭琼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16-18,35
本文主要回顾了历届中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放弃对日索赔的缘由。国民党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放弃了赔偿要求,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1,(9):53-54
1945年12月27日,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菲律宾等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的远东委员会成立,作为战后对日索赔以及对日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为了使受害国尽快得到赔偿,而又达到限制日本战争能力复活的目的,同盟国确定的索赔方案是以实物的形式充赔,拆迁日本的战争工业设备。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为遏制苏联和亚洲共产主义在全球扩张,在战后日本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从最初的敌对转为扶植,发生了从“保证日本不再威胁美国”到“要将日本纳入亲美的太平洋地区体系中去,成为追随美国政策的值得信赖的盟国”的根本性转变,以致于日本赔偿中途夭折。  相似文献   

10.
二战之后日本的对外赔偿作为国际关系史上的特例,配合了美国"冷战"遏制战略的开展,违反了战后初期盟国的决议,是美国东亚政策演变的结果之一;战后赔偿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日本政府内外有别,对本国受害者的赔偿是对外战争赔款的数倍,未能起到战争赔款的作用,对日本战后战争反省的态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华战争的遗留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日本对其侵略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二是因侵略战争引起的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并屡掀波澜,与日本朝野在政治上的右翼化倾向密切相关。现行国际法的原则和惯例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学依据。对日索赔的“法庭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决不应再言放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日民间索赔的国际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民间索赔案件数量逐渐增加,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犯罪的民事赔偿责任开始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中国原告没有在一起案件中获得完全胜诉。本文从国际法角度,对截至目前提起的对日民间索赔案件进行了分类梳理,并针对日本法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和依据予以剖析解读,以求分辨曲直,澄清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德国和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认罪态度、赔偿问题上作以比照。基于史实,证明德国在此问题上比日本强得多。二者出现截然不同的认识和作法原因很多;(1)从德国看,盟军进驻德国,限制主权;索赔斗争坚决;面对强大的军事态势——苏联;为摆脱孤立困境,获得国际社会信任。(2)从日本看,美国限制日本只是局部的,并转而扶植日本;日本对战争性质无正确认识;日本经济得到发展,羽翼丰满,产生大国意识;受害者没有展开索赔斗争。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国际上频频向盟国展开外交攻关,极力争取盟国采取"先亚后欧"的战略,先打败日本,再解决德国。这一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但也反映了蒋介石的外交动机,首先是要为日后反共保存实力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考量,但同时的确有维护中国利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0日,日本向中、美、英、苏四大盟国发出紧急乞降照会,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国家大权"为交换筹码,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同一天,盟国围绕日本乞降照会交换了意见,盟国军民举行了首次胜利狂欢,延安总部下达了日本已无条件投降形势下的进军令,侵华日军惶惶不可终日。以上事态表明8月10日应为日本的投降日。基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形成的关于处理天皇制问题的既定方针以及有利于减少美国伤亡和战后占领日本的考虑,8月11日,美国经过与各盟国紧急磋商,在所拟的复电中颇有保留地接受了日本的乞降要求,日本的投降并非无条件。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军队停止作战、缴械投降。《终战诏书》为战后日本官方的历史认识"终战史观"提供了依据。在日本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重新判读《终战诏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有条件投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投降不是以盟国接受日本保留天皇制的要求为前提的,是无条件投降,而非“有条件投降”。在保留日本天皇制的问题上,盟国的出发点与日本的出发点是不一致,双方也未达成任何协议、契约,战后一系列事实也表明盟国并未按日本的意愿兑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迎接胜利,严惩日本,国民党政权在二战期间就开始思考其战后对日政策。开罗会议及宣言作为中国对战后日本政策构想的原点,直接影响了国民党政权战后对日政策的设计。在开罗会议上,国民党政权所展现的对战后日本政策的策划是全方位的,虽然许多策划仅是原则上的声明。其中的一些想法在1945年7月26日通过的《波茨坦宣言》中被再次采纳,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国民党政权在开罗会议上的政策提案不仅反映了蒋介石希望打倒日本军阀、尽快结束战争的想法,而且表现了其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意识与区域观念。设计战后政策的行为除了表明中国未雨绸缪之外,更表明其对于未来地区秩序建设负责任的态度。这些政策设计在当时影响了盟国的战后日本决策并为亚洲国家的自由与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纳粹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历史上最为深痛的灾难之一,在二战尚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有犹太人要求战争赔偿。战后,犹太人对德索赔的诉求更为迫切,代表流散犹太人利益的"索赔联合会"与以色列国家一起直面联邦德国进行了赔偿谈判,《卢森堡条约》的达成标志着犹太人集体赔偿诉求得以实现。此外,索赔联合会通过督促德国修改、完善赔偿法为大屠杀受害者争取个人赔偿,并利用集体赔偿资金为犹太受害者提供救济、康复治疗和安置,重建犹太社区以及促进战后犹太文化的复兴。对德索赔工作不仅起到确定罪责和惩罚战犯的作用,它将赔偿与犹太社会战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显示了犹太人战后应对灾难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19.
1933年初,华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北平和天津处于日本关东军的包围之下,因此促使华北停战,保全平津成为国民政府的当务之急。为此,国民政府采取非常规的做法,不以其外交部与日本外务省直接交涉解决华北问题,而是设立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专事对日交涉。这主要与国民政府希望以地方当局的名义,将两国间复杂的政治外交问题转化为单纯的军事问题的策略有关。  相似文献   

20.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投降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8月28日,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驻日盟军总司令。美国开始按照自己的意图对日本进行战后改造。随着日本战败,美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