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手机短信:从人际交流到大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对于手机、手机短信是否是"第五媒体",学界还有很多争议和质疑,  相似文献   

2.
简析兴起于手机短信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拓宽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也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既然是媒体工具,对它就有认识、使用、管理的问题。此文分析了第五媒体借助于手机短信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手机短信的媒介特性,以及它与原有媒体将长期共存的关系等,本刊特予刊出,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3.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短信这一功能在实践中逐渐担负起传播媒介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或手机短信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相似文献   

4.
第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伊拉克战争报道、抗击非典报道,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机短信新闻的发送和征订量呈现直线上升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彩信新闻定制的推出,更增强了人们对第五媒体传播新闻的信心。在中国“移动梦网”增添了彩信业务后,tom.com公司在全国领先推出彩信新闻定制服务。用户通过彩信手机不仅可以在一条彩信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与图书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日益丰富,除了作为个人移动通信工具外,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图书等方兴未艾,手机自身也开始了角色的转换,由移动通信终端演变为大众传播媒介,被不少人称为“第五媒体”。在新技术的条件下,所有的传统媒体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定位,改善原来的  相似文献   

6.
刘佩波 《新闻传播》2010,(2):114-114
手机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拓宽了手机的功能,手机也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广播电视面对新兴的第五媒体,如何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走融合发展之路已是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媛 《新闻三昧》2005,(12):52-53
近年来,手机短信发展迅猛,据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8.8%。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五媒体”——手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手机短信几乎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琪 《今传媒》2005,(2):38-39
当手机的短信息服务这一功能被大众接受的时候,它就不像手机的通话功能那样纯粹。时至今日,电话仍代表了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手机短信作为数字化、商业化的产物,被赋予了更多大众传播的意味,引发了有关第五媒体的讨论。笔希望能从手机短信与其它四大媒体的互动结合状态中,分析未来新兴媒体与已有媒体之间的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9.
视听·网络     
《视听界》2003,(5)
“第五媒体":从通讯终端到信息终端的演变http://www.sina.com.cn新浪网作者:田中初发表日期:2003年08月11日11:09 借助伊拉克战争报道、抗击非典报道,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机短信新闻的发送和征订量呈现直线上升势头。手机彩信新闻定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有“第五媒体”之誉,并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人们也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我们完全有必要从手机的传播特性方面,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浅析手机短信迅猛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今传媒》2005,(4):38-39
自1992年世界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以来,中国国内的短信传播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猛。2002年整个国内市场总额超过19亿人民币,2003年这一数字己经涨了3倍多,超过62亿。这种发展成为备受瞩目媒介新景观。伴随着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手机己经被学们称为“第五媒体”,而不再仅仅是“移动电话”。这主要就在于手机短信功能具有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对垃圾短信要围追堵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甲 《今传媒》2005,(4):39-39
手机短信是建立在一个开放的公用平台上,并且具有独特的群发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传媒的属性,被誉为“第五媒体”,对我们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短信中也不乏一些令人生厌的精神垃圾,大多数手机拥有者都受到过“垃圾短信”的骚扰。“躲都躲不掉”几乎成为人  相似文献   

13.
核心阅读:手机短信有“第五种媒体”之誉,当前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影响力巨大的人际交往方式。当由各类手机短信构筑的“拇指文化”空间越来越个人化、人性化的同时,我们必将难以避免手机信息噪音的困扰。从这个角度而言,噪音是指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危害公共安全信息、恶意病毒信息和不为受众所需的信息。本文试图从手机的传播特性采分析噪音产生的根源并探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而随着手机媒体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已悄然登上文学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新文学样式,带给人们精神生活巨大的变化,使人们都有了成为作家的可能。手机短信文学有望成为新媒体文学发展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仲志远  邓林 《青年记者》2006,(16):14-15
如今为手机添加形形色色的附加功能成了手机开发商、网络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殚精竭虑的生财之道;而将手机称之为“第五媒体”的动议甚嚣尘上,甚至新闻传播学界一些学者也不遗余力地为此鼓噪。但手机能否称得上“第五媒体”,既取决于媒体特性的界定,也取决于手机本身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6.
<正>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强大威力时,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其中短信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每个角落。2004年8月,广东作家千夫长的”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18万元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短信小说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004年11月15日,黄玄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横空出世,《中国青年报》撰文“手机小说倡导的阅读革命是不是泡沫”,再一次把手机小说  相似文献   

17.
孙强 《新闻窗》2011,(2):64-64
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手机从单一的通讯工具演化为传播媒介,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指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又~种理想的新兴媒体,它集网络和电视功能于一体,通过宽带流媒体技术,把各种文字、图像、音频信息数字化后传输给用户。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体孕育书业新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经成为除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以外的第五媒体,各种各样的手机业务蓬勃发展,如手机短信、手机音乐、手机上网和手机电视等.手机多媒体时代,书业该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9.
大家好!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新兴传媒的走向”。当前被公认的四大媒体是:印刷报刊、音频广播、电视广播和万维网。万维网是四大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媒体之前加“大”字,是形容社会影响力,看它在一天24小时之内,能吸引多少“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在中国,四大媒体的任何一种,每天都要吸引上亿“人小时”的国民注意力。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的信息服务,诸如手机短信、手机报纸、IPTV等等,都自称是第五媒体,但它们都缺乏足够数量的注意力总量,可以同现有的四大媒体齐名。今天,只能称它们是新型的多媒体终端。谁是第五种大媒体,尚待公认。变革…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新闻管理和产业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机已被称为继网络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近年来,手机短信新闻发展很快。目前上海、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北京、天津等各主要城市与地区都已纷纷推出手机短信新闻,在上海目前的1500多万手机用户(含小灵通则近1800万)中,订阅手机短信新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