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转地掷球     
《时尚球类》2006,(2):30-31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体育大会上,地掷球的首次挺进吸引和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即“跃跃欲试”的兴趣,地掷球究竟怎么玩? 地掷球包括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三项,而这次只有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进入体育大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中法地掷球运动的交流,应国际(地)掷球联合会和法国(地)掷球协会邀请,经云南省体育局同意,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批准,我省老年人地掷球队原计划参加在法国里昂举行的法国中老年(地)掷球赛和在尼斯举行的世界(地)掷球锦标赛,并考察观摩法国(地)掷球运动开展情况,但由于非  相似文献   

3.
地掷球,这项来自欧洲的运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来,它日臻成熟,逐步为广大群众接纳和喜爱。200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换届大会上,中国地掷球协会更名为中国掷球协会,包容了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和国人发明的掷弹球6个分支项目,可以说掷球项目添丁增口,事业兴旺。一个外来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受到如此青睐,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离休老兵,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是一个地掷球爱好者。现在是国家二级地掷球裁判员,福建省军区福州第五干休所地掷球总教练。曾担任过福建省和全国老年人地掷球比赛(南方赛区)的裁判员工作,在福州地区担任地掷球比赛裁判长、裁判员50多次。十几年来深深体会到,地掷球运动是健身之宝,实在是好。它好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吴立春,一个老地掷球工作者,对中国地掷球运动有着难解的情怀,地掷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挚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为了地掷球运动发展,给参加地掷球运动的队员创造美好的环境,山西地掷球协会委员庞伍美,在植树节期间,带领30多名中老年地掷球爱好者,在地掷球场地周围。植杨柳树118株,并设了7条固定长凳。环境美化了,吸引着更多中老年人参加到这一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7.
黎民 《时尚球类》2006,(1):14-14
易庆湘从事体育工作四十多年,退休前曾担任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省老年体协办公室主任,现任省老年体育协会副秘书长、省地掷球常务副主席、中国地掷球协会老年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级社会指导员、裁判员。他1986年到杭州参加首届全国地掷球比赛,之后在培训班听取了国际地联专家的讲课,回昆明后积极筹备开办全省地掷球培训班,云南的地掷球从此起步,从那时起他一直奋斗在地掷球领域,  相似文献   

8.
小球资料     
《时尚球类》2006,(1):48-48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并于2004年更名为《挪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该刊以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所属的运动项目:曲棍球、手球、掷球(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桌掷球、草地掷球及掷弹球)、板球、台球、垒球、保龄球、橄榄球、棒球、壁球、  相似文献   

9.
1986年4月,我省派人参观了国家体委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掷球比赛,并认真听取国际地联专家的掷球讲座。同年10月举办全省70多人的掷球训练班,又修建了4块掷球场地。就这样,四川掷球运动走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在世界掷球界地位的提高,同掷球强国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地掷球成了国与国之间交流的纽带。2006年世界女子金属地掷球锦标赛的成功举办,我国的掷球地位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掷球协会同西方世界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开展的掷球运动有六个项目:塑质地掷球、金属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草地掷球、桌掷球、掷弹球。根据这些项目的运动形式、比赛方法、技术特点、场地器材要求等,又可分类为三大类: 地掷球塑质球、金属球、小金属球。是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根据不同的技术组合及战术特点进行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掷球协会体运协小球字[2002]64号文件“关于同意创办《地掷球运动》杂志的批复”精神,西安体育学院与中国掷球协会联合创办国内唯一一份《地掷球运动》杂志,2003年3月正式创刊。2004年更名为《掷球运动》,2005年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将杂志更名为《时尚球类》。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地掷球引进中国,我参加了在北京体院举办的由意大利专家阿尔贝里和安东尼奥主讲的地掷技术培训班。从那时起,我就被地掷球的魅力所吸引,经常身体力行坚持练习。同时,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要大力在中国推广、宣传和普及地掷球运动。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于2006年4月22~23日举行了第三届地掷球运动会,1991年地掷球传入,山西省己经拥有了一大批掷球运动员,这时一些老体育工作者及运动员中的积极分子刘茂林、邱洪超、王盛武、杨林香及张兰娟等同志组织了第一届市地掷球运动会。  相似文献   

15.
《掷球运动》2004,(2):38-39
1986年,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在全国普及开展地掷球运动的通知”,我省即派代表观摩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首届掷球比赛,同年又到西安体院参加了全国掷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的学习。紧接着,我省即开办了掷球骨干培训班,为开展普及掷球运动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掷球运动很快在我省一部分地区开展起来。1987年,我省派队参加在鹤壁举行的全国掷球邀请赛,拉开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党源 《时尚球类》2007,(1):22-22
从1984年地掷球运动首次引进中国,到2006年温州世锦赛上中国队3枚金牌的优异成绩;从刚进入中国时的不被多数人认可,到现在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掷球在中国20多年风雨历程里凝聚的是掷球人的期待与努力。在教练员、运动员和广大地掷球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地掷球运动已经逐渐开始在中国普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掷球竞赛规则》的学习和几年裁判工作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地掷球竞赛规则》是地掷球运动的心脏和神经。经国际地联专家们的科学策划和指导,地掷球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在竞赛中表现出的生龙活虎、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使简单的活动变得更具观赏价值,为广大民众所青睐。特别是塑质地掷球规则中神奇的“有利原则”更是锦上添花,使无效变有效。滚、靠、抛三大掷球基本技术,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技术性,执行“有利原则”更进一步增进了相互间智慧和技能的抗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地掷球运动在我国发展20周年之际,掷球运动的新成员——掷弹球与2003年初创刊的《掷球运动》杂志也一同走过了两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时尚球类》2006,(3):4-5
又一次迎来了全国老年地掷球比赛.地掷球界的老年朋友们又一次欢欢喜喜地相聚了,切磋技艺,以球会友,这又怎能不成为老年地掷球爱好者每年一度的盛会呢?这也是舞钢市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的体育赛事,对于这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小城来说,他们为全国老年地掷球做了一件好事,而这次比赛又犹如一座桥梁,架起了舞钢与全国各地朋友的友好往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赵乃均 《时尚球类》2005,(2):46-47
地掷球技术是进行地掷球比赛所必需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是在竞赛规则允许条件下所采用的各种合理的掷、击球动作(滚靠、滚击、抛击)。它是地掷球运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