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罗建华 《新闻前哨》2007,(10):26-28
党报的话语形态,不只是简单回归到"新闻话语",还要超越于其他报纸如都市报等的"新闻话语"。有人评价卓越之士说:他和谐地融入普通群体之中,又一眼能让人看出其"领袖品质"。这种比方适用于党报,即在所有媒体中担当"主流媒体"的主导角色,占领话语高地,从而引领舆论,给社会以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回想起来,我与郭布罗·润麒交往有八个年头了.北京人喜欢喊他"国舅爷",因为他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胞弟.可是他不喜欢这个称呼.也有人喊他"郭老",有些不伦不类,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姓郭呢,我直呼他"润麒".  相似文献   

3.
凌廷堪《陶靖节画像赞》称颂陶渊明为"见几之哲",意思说他早已看清了刘裕篡权的阴谋,所以早早归隐。其实刘裕代晋体现了历史的进步,陶渊明也并没有看出他那种深藏不露的政治家思路。陶渊明到底是书生和隐士。  相似文献   

4.
由铁道部长到阶下囚,刘志军又一次让人们看到了"大人物"的辉煌与落幕。在缺少监督的封闭系统里,养路工人出身的刘志军精心编织了他的权力之网,他将农民的勤奋带入工作,也用江湖气浸染了官场。有人称他是高铁王国的"独裁者",寡权独断;又有人称他讲江湖义气,为人圆滑;他在反腐倡廉会议上称干部要有法纪观念,自己却在项目招标中以权谋私。他一边大刀阔斧地推进高铁建设;一边又在贪腐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5.
马梅 《当代传播》2003,(6):34-35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频道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问题成为电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人说:对省级卫视频道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色化、品牌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已无可置疑;有人说:从理论上说,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事业发展、成熟的方向和必然结果.还有人说:如果按照受众分散的趋势来划分的话,电视受众市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大众时代"、"分众时代"、"小众时代"和"个体时代".在"大众时代",综合频道大行其道;在"分众时代",特色化频道适逢其时,如"新闻频道"、"电视频道"、"体育频道"等;到了"小众时代",专业化频道则应运而生,如"电视频道"进一步细分为"动作片频道"、"喜剧片频道"、"卡通频道"等等……从这许多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电视发展的前景.本文以省、市两级电视台的发展之路为题,结合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三个概念的关系来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全身心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10年来,袁天鹏遇到过支持与赞赏,也有不解、质疑与社会文化思维的阻碍,更有人把它当作"处理麻烦的工具",看到的是"可操作的民主",内心想的却是"可操纵的民主"一身浅灰色休闲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袁天鹏看上去像个30多岁的职业经理人。《中国新闻周刊》上一次采访他是2010年10月。彼时,他在安徽阜阳南塘村实践推行"罗伯特议事规则",为他赢得"卖萝卜的人"的雅号。两年之后,这一规则和他最初的实践行动,集结成畅销书《可操作  相似文献   

7.
朱瑜 《出版广角》2012,(6):47-50
他从业30年后从管理岗位重回出版一线"再作冯妇",被评为"新锐出版人"和"798致敬创意出版人";有人认为他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为出版业唱最后一曲挽歌,头顶美好理想,悲壮前行".他说,每个出版人都需要有一点堂吉可德的精神,每个出版人也应该有自己向往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8.
正黄至筠是个园的主人。关于他的姓名、字号、生平、籍贯,历来众说纷纭。例如,关于他的姓名,《扬州市志·个园》说是"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个园》说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各种文献中又时常出现诸如黄潆泰、黄瀛泰、黄银泰、黄永泰、黄均太等相似的名字。关于他的籍贯,《梵天庐丛录》说是"武林黄氏",《两淮盐商轶闻录》说是"晋人也",《黄个园家传》说是"甘泉县人",《扬州画苑录》则说是"本浙人,后移入甘泉籍",还有人说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最奇怪的是《盐商与扬州》一书第二  相似文献   

9.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玥飞不理会,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村庄生活。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决定,回中国做一名村官。衡山不算富裕,也不特别贫穷,这让秦玥飞觉得有点儿不过瘾,远不是他最初期望的那种"特别艰苦之地"。他说那些对乡村生活浮光掠影的青年,大多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幼稚情结。而  相似文献   

10.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玥飞不理会,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村庄生活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决定,回中国做一名村官。衡山不算富裕,也不特别贫穷,这让秦玥飞觉得有点儿不过瘾,远不是他最初期望的那种"特别艰苦之地"。他说那些对乡村生活浮光掠影的青年,大多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幼稚情结,而他,  相似文献   

11.
关键 《声屏世界》2012,(1):11-12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连发六道"限令",用政策的利剑来规范电视广告市场。对此,有人噤有人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读出了积极,有人读出了无奈,有人读出了必然,有人读出了牵强……而笔者从中读出的更多的是"尊重"。  相似文献   

12.
刘伟 《档案管理》2003,(1):6-12
1巧媳妇能做无米之炊 "巧媳妇能做无米之炊",我这题目一念出口,必定有人认为我念错了,或有人认为我糊涂了,是东拉西扯,无稽之谈,或认为我"左"劲不退,说无根无底的话.不错,再巧、再伟大的人,如若手中空空,要求他(她)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恐怕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3.
许林 《新闻实践》2008,(5):12-13
眼下,从"华南虎"、"藏羚羊"到正在遭到质疑的"广场鸽",人们感到了假新闻照片频频现世,爆料声、质疑声、声讨声在互联网上不绝于耳。接着,有人检讨,有人辞职,有人被解聘。当然,也有人信誓旦旦,有恃无恐地宣称"没有造假"、"没有合成";还有人不屑一顾地指责质疑造假"非常无聊",是"进行恶意炒作";更有甚者,对质疑具有公众意义的获奖照片的舆论监督者以"法律的武器"相要挟。  相似文献   

14.
王莉莉 《青年记者》2012,(26):63-64
徐童的纪录片一直对准社会底层人物,如贫困的残障人、算命先生、乞丐、发廊女……导演称这些人是"游民",他的三部作品《麦收》、《算命》、《老唐头》被称为"游民三部曲"。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徐童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和尊重,他在拍摄时,让自己完全等同于他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在片中可以看到非常独特的视角及他和拍摄对象之间融洽的关系,这是徐童的作品在道德  相似文献   

15.
嫌犯赵登用     
一起"离奇"的爆炸案,将默默生活在县城底层的赵登用推上了前台,有人怀疑他是一个麻烦制造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受害者。而当人们试图拼凑这个26岁青年的短暂人生时,却几乎找不到一张完整的画面巧家,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金沙江、牛栏江几乎包围了整个县城,然而一场离奇的"爆炸案",划破了这里的平静。5月10日上午9时04分,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突然发生爆炸,现场4人死亡,16人受伤。因为事故现场是当地拆迁户和政府签署《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工作地,  相似文献   

16.
正杨东莼大传周洪宇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有人说他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人说他是学识渊博、精益求精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有人说他是奖掖后进、育人有方的教育家;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折冲樽俎的社会活动家……他就是中国近现代传奇人物杨东莼!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得心应手,成就斐然。然而,在"被选择性记忆"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历史群体中,他犹如沧海遗珠,那跌宕起伏的"多面手"人生历  相似文献   

17.
"背妻男"事件回顾 汶川大地震期间,一张<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新闻照片,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被国内众多媒体称为"一个中国农民的爱情",并被广为传播,四川农民吴加芳开始为世人所知.然而,在那场大地震发生半年之后,他与一名认识仅9天的成都姑娘重新走进婚姻殿堂.他的再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祝福,有人质疑,在一些人的眼里,他也从一名深情的丈夫变成了喜欢作秀的伪君子,"背妻男"变成了"背弃男".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他是江西电视界的大牌。他回答:"我只是个‘杂牌’。"有人说,他是江西音乐界的名家。他回答:"我只算个‘玩家’。"田信国,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电  相似文献   

19.
有人问冯小刚如何做电影,冯小刚很有感触地说,他之所以被广大观众认可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接地气"。赵本山自认一群农村人拍《乡村爱情4》这样一部农村的戏还算有把握。"我们这种接地气的,观众比较喜欢。"不接地气、远离现实一度是央视春晚的软肋,近年央视春晚一改脸谱化,吸收草根明星加盟。无论是"西单女孩"还是"旭日阳刚",都传递了一种对底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著名文学评论家冯立三先生最近在一次友人聚会中谈到现在文学报刊上有人动辄就封谁是"名编",仿佛"名编"到处都是.在我看来,真正称得上"名编"的,应当曾经编过几本像模像样的传世之作.比如江晓天,他一生组织或编辑了"三红一创"和<李白成>,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名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