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作文教学要“从谈到写”。书面作文——写——要用口头作文——说——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笔述前搞好口述教学。按照这个原则,我们配合了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帮助四年级童延广老师举行一节笔述前的口述教学。现在把教学实况和我们的意见介绍出来,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谈起作文,学生们感到头痛,教师也往往感到棘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然而作文形式单一,作文教学较晚于识字之后,无疑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从“口述”和“笔述”两种作文形式携手共进来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方面淡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要求“写一篇作文,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重点部分写详细些,其他部分写简单些。”“这种”借物喻人”、“以物明理”的文章学生初次写作,写起来比较困难。笔者经过长期实践,探索了一条“启发(积累借鉴)→讨论(口述见闻)→写作(说后笔述)→  相似文献   

4.
口述就是口头叙述,是听话说话训练的进一步要求,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先把自己要写的文章,按照中心内容、题纲思路,从头到尾顺利的说给别人听,然后再动笔写作。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好方法,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   1.优等生先说,达到“典型引路”的效果   先请两三个平时作文写得比较好、胆子比较大、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口述,进行“典型引路”。低年级可按要求说完整的话,一句一句的说;中年级可一段一段的说,主要说重点段;高年级…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在“关于各科教学的一些说明”中提出:“口述在使学生练习口头语言,做到能正确地、善于表达地说话(尽可能以标准语为标准),并为笔述打好基础;除在笔述、写作指导时附带练习外,第一到第三学年的作文以口述为主,从第四学年起以每周有口述一节为原则。”可见,口述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作业,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由于口述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还是初步尝试。从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进行口述作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使学生明确口述作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正确的、有条理的说话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话。有些学生平时爱讲话,但当他在全体同学面前口述时就怕羞、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暑假后,我接一年级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把这个班带到小学毕业。在作文教学方面,我按“提早起步,有扶有放,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对作文不但不害怕,反而喜欢写。根据有关调查,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初步懂得两千以上的汉字词汇的音和义。入学以后,重视口语训练,再从口述过渡到笔述。让他们会运用学过的字练习写话,他们感到有趣,乐于写。在写话时汉字不够用,我让他们用汉语拼音代替。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实施新的小学教学计划到现在,小学作文教学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这进步主要表现在:对发展口头语言比以前重视了,不是只管写不管说。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开始多起来了,改变了单纯命题作文的做法。看图作文、复述故事等方式已经为许多教师所采用。对作文的指导普遍加强了,特别是加强了写作之前的指导,出过题目就不再管的情况已有改变。在写和说之前,教师能跟学生共同研究内容、提纲和语言;在写和说之后,又能做评讲和总结。由于这些进步,学生对作文课不像过去那样头痛了,口头和书面发表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在口述和笔述作文教学的选材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大家都知道,写最熟悉的东西是写作上的一个重要原则。著名的杰出的作家是这样,中小学生亦是这样。学生最熟悉的东西,也就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我们只有叫学生说实际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话,写实际生活中最熟悉的东西,他们才有话可说,有文章可写,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够反映出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选材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那…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作文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在口述和笔述作文教学的选材过程中,密切结合学生实际,这个道理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说话、写话和作文训练,应该从小学低年级起就注意早期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迅速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一、从一年级起就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并引导他们逐步从口述过渡到笔述。儿童入学后,就注意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例如:组织学生作自我介绍,先说:“我的名字叫×××,今年有×岁。”然后再加一句:“我是为民小学一  相似文献   

11.
本册安排的十次习作体现了三年级作文训练的几个特点:1.抓好四个“过渡”,即由看图作文、观察作文到命题作文;由写好一段话到写好一篇短文;由口述到笔述;由仿作到独立作文。2.落实五个基本要求,即一要训练观察力,二要写得具体,三要有个次序,四要重点突出,五要抓住特点。3.侧重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有种畏惧心理。"口述作文"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恰恰能激发学生兴趣,降低作文难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为此,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必要探讨"口述作文"的意义。一、重视口头作文训练"口述作文法",就是用语言表达出要写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对生活片段的叙述,还可以是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读、写的训练,而忽视听、说的训练。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只有“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这些章节,而无“说话教学”的有关内容,虽在作文教学中涉及了一些说话训练的内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答     
问:高年级语文每周10节,应如何安排?答:这10节课可以安排为阅读7节,作文2节,写字1节;也可以安排为阅读8节(包括练习、巩固、写字、指导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等),作文2节。问:正式作文教学,可否从三年级起每周排两节?答:可以从三年级起每周排两节“作文”。“作文”包括“口述”、“笔述”和“写作指导”,安排可沿用以前办  相似文献   

15.
读是语言文字的吸收,读指导写;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写消化读。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它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而仿写是学习范文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写好文章的打基础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古人把读书比做“销铜”,把作文比作“铸器”,并且说销铜“极用费力”,而作文“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因此结论是“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并不是说作文就是轻便的事,而是强调了读为写打基础的重要和艰巨。我们对仿写的一些尝试就是在指导学生认真读范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但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忽视“口头作文”这一环节,缺少由思维到说、写的严格训练,致使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设立了“口头作文课”,加强从口述到写作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一、开展课前演讲,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学生写作,总感到无话可说,无  相似文献   

17.
作文,就是写文章,是学生用口述或笔述有组织地表达自己要讲的话。它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所谓“下水文”,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自己要经常动笔.帮助学生加快学习的进步,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下水文”旨在激励引向,但教师要防止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力求范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写作文时,经常有学生说:“老师,我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写。”我觉得这与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怎样写”,而忽略“写什么”有很大关系。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那么,作文教学的“牛鼻子”是什  相似文献   

19.
试说林纾     
林纾(1852—1924),字琴南,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我国第一位以文言文译述欧美近代文学作品的著名文人(他不同于严复,他本人不懂任何一种外文,是依靠多位通外文者的口述而进行笔述的,他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兼职时,职名为“笔述”,他的合作者的职名为“口述”),100多种“林译小说”曾风行一时,它们大大开阔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眼界,促进了我国现代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能抹煞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口述。可事实上,有的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淹没在“每天写一篇小作文”“每周写一篇大作文”的汪洋大海;有的搞机械训练,让学生机械地模仿范文,允许学生说假话、说套话;有的教师列提纲。把要用的词语全抄给学生,让学生做堆砌的游戏……凡此种种,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