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自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建立,到1127年靖康之难灭亡,存在了167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北宋王朝几乎是连年对外成争,而每次战争的结果,又几乎都是以丧师失地而告结束,最后,终于在金兵的铁蹄之下覆亡了。考察北宋的社会经济,无论是财力、物力和各项赋税收入,都比唐朝雄厚得多。那么北宋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在那里呢?本文试图从宋代的军事制度和御外政策方面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宋的养兵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兵政策是北宋王朝立国治军的一个基本政策,也是北宋军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这项政策,研究宋史者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北宋养兵政策的产生、内容及其作用作一初步考察,不当之处,敬俟匡正。一  相似文献   

3.
一、北宋弓箭手和弓箭手田制的建立在中国军事史上,北宋是一个极重民兵组织的王朝,它除有数十百万禁军外,还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名目繁多的乡兵组织,弓箭手就是宋朝政府为加强对夏国防务而在陕西、河东等地招募的一种民兵。北宋的弓箭手防边制度,导源于五代的保毅军。后周广顺初,周太祖郭威令镇州(治今河北省正定县)诸县,每十户取材勇者一人为弓箭手,其余九户提供武器、衣装,刍粮,守护边防。宋太祖开宝八年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环庆路的蕃族黄正林北宋时期环庆路统领庆州、环州、分州、宁州、乾州,后来废乾州,置定边军,已而复置醴州,①其地理范围包括今甘肃东部的庆阳地区全部、陕西咸阳地区北部和陕北部分地区,环庆路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北宋时期把居住在西北边疆内的各民族统称之...  相似文献   

5.
偶读北大学报所载孟繁清同志《元代学田》一文,得益非浅。但亦有令人不敢苟同之处。孟文称:“学田之设,始于北宋”。窃以为不然。孟文宣称,学田自宋仁宗乾兴元年所赐之兖州州学田始。据考证,早于乾兴元年(公元一○二二年)之前八十二年,即南唐升元四年(公元九四○年),庐山国学已置有田亩,“以给诸生”。陈舜俞《庐山记》称:“白鹿洞……南唐升元中,因洞建学置田,亦以给诸生,学者大集”。朱熹《申修白鹿洞书院状》称:“南唐之时因建书院,买田以给生徒,立师以掌教导,号为国学。”  相似文献   

6.
河北路屯田肇始于宋太宗淳化四年,对它的边防军事意义,北宋时人评价颇高。然而其生产效率低下,不及北宋平均水平,考察其实际产量可知屯田对河北驻军后勤补给所起作用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澶渊之盟后,北宋朝廷备边路线趋于被动,对河北屯田疏于维护管理,限隔辽骑的作用日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提举常平司是宋代一项独有的制度 ,始设于王安石变法时期 ,常平司的设立打破了北宋初年以来三司转运司主管财政的格局 ,从此宋代财政体制进入了分司理财时期。由于王安石新法影响 ,常平司经历了多次兴废。本文试图通过对常平司建置沿革的考订 ,对王安石变法以后宋代财政体制的变化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元朝卫辉路肇始于蒙金战争时期临时设置的河南路转运司和彰德总帅府。窝阔台汗时期设彰德路,辖卫州、辉州等州县。蒙哥汗时期,卫州作为食邑划入史天泽的真定路总管府。忽必烈即位之初设卫辉总管府。不久,卫辉路先后并入彰德路和怀孟路,至元初期卫辉路的建置才完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元代政区建置的另一项建树,是创立了行省制。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前后,相继设立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河南、辽阳、岭北十行省。具体情况如下:陕西行省,治于奉元路(京兆路),所辖奉元等四路、五府、二十七州。大约包含原北宋的永兴、讃三  相似文献   

10.
我省史学家是以“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以五万军队的军事手段,将思南(今地)田宗鼎、思州(岑巩)田琛逮赴京师处斩,分其地为八府四州,遂设贵州布政使司”于贵阳为由而认定此为贵州建省之始的.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未见准确:北宋末年,宋徽宗为开化黔中以南消灭羁縻州而置黔南路。此应为贵州建省之始.  相似文献   

11.
据正德《金山卫志》建置志沿革条金山故城按:“枢要周康王东游镇大江所筑,以南接金山,因名。”“明洪武十九年,命安庆侯等官沿海置卫,即华亭镇筑城,始有金山,盖与海中金山相直,并循周康城名以镇海之。”又据《上海文献提要选录》载:“金山左临大海,右控浦江,自昔即称形胜之地。地旧属华亭,明洪武间筑城防海,始置为卫,设都指挥以守之。清  相似文献   

12.
汉武帝元朔四年汉匈河南地战役后扼黄河渡口置西河郡以强化北部边疆纵深防御,将其经营为集结军队的军事基地和重要产粮区。东汉时西河郡为北疆防御北匈奴的前沿和监护归附南匈奴的军事机构,北匈奴势力消失后,东汉因国力衰退西北疆土内缩而内迁西河郡。西河郡的设置变迁与两汉王朝军事实力变化及奉行的边疆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时期是“大一统”观念的孕育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夏、商时期,王权与专制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孕育和初步的发展,天下一统的朦胧的政治理想已开始初露端倪。历代王朝对邑外的持续不断的开拓,初步奠定了一统国家的地域规模。西周王朝所开拓出的疆域,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统一的政治地理基础;同时,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田土、四田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战国时期,郡县制政体下分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及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逐步统一,将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构形式推进至早期单一制阶段。  相似文献   

14.
西汉置观县,属东郡,上溯至夏启王子武观所封观国,下延至东汉改置为卫县,并设卫公国,北魏改置为卫国县,隋代改置为观城县,北宋徙治所于今山东莘县观城镇,直至公元1956年撤销观城县。期间四千年,既一脉相承,又变化频仍。至于观国遗址、西汉以降所置县之名称、治所、版图的变更,仍缺乏系统研究,实有必要予以探索和廓清。  相似文献   

15.
宋朝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的教训,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过去相比有较大变化,最显著特点是尽量分散地方行政机关职权,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实行路州县三级管理制。宣和四年(公元1112年)全国有26路、254州(府、军、监)、1234县。南宋失国土之半,仅置16路。 路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置经略安抚使一人,负责一路军事指挥和安定边境重任,亦兼理民  相似文献   

16.
北宋钦宗统治的靖康年间,北宋王朝危如累卵,随时面临着灭顶之灾。但宋钦宗即位之后,最高统治集团却仍继积年朋党之争之余绪,置亡国灭种的险恶形势而不顾,围绕着学术、国是与用人等三方面展开激烈争论,最终与其它因素一起导致了北宋王朝的覆灭。  相似文献   

17.
秦少游生当北宋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的日趋腐败,辽和西夏的连年侵扰,促使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产生了兴革图强,“扫除烦苛之患”;反对侵略,“收复幽夏故墟”的报国之志。他的五十篇策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人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略,集中表现了他匡时济世、爱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彭孙,北宋福建汀州人,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青年时期的彭孙协助官府平定叛乱因封赏不公而沦为盗贼,后率众为宋朝招安.彭孙招安后屡立战功,在所其经历的战争中表现勇猛,逐步由一名普通武官升至路级钤辖.但在彭孙为官过程中,宋朝其他官员多因他曾为盗贼这一经历而对其歧视,导致彭孙难以充分展现其军事才能并获得与能力相称的声望.  相似文献   

19.
西汉王朝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政策、军事制度诸方面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索其盛衰之因 ,寻找政治得失之启示  相似文献   

20.
北宋王朝实行重文抑武政策,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的发展。武学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先后于庆历、熙宁、崇宁年间三次兴办,直至靖康末年而不废。在这一时期,它逐渐建立了自己比较完善的编制体制,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招生、培养、管理、除官等制度,从而对北宋军事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由于时代所限,事实上武学并未被太多重视,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优秀的军事人才,从而致使其军事功能与社会作用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