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秀平 《现代教学》2009,(10):36-37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教学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更多的依然是对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传播和培养,还有些人甚至把科学精神的培养狭隘地理解为理科教学的任务,造成了历史教学的“漏标”现象。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以培育人文精神为目的,而且它本身也体现出高度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育必须走出“学科教学”的误区,恢复历史教育“人文素质养成”的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养是个人所拥有的人文精神而形成的内在品质,也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人文素养方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培养当代高中生的人文素养,能够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  相似文献   

4.
周洪琴 《考试周刊》2014,(8):125-125
<正>历史教学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与让青年学生认识民族历史的重要任务,在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理念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国外一位知名哲学家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类的精神,个人要从历史当中汲取养分。历史教育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不只是课程知识、课程结构的改变,最主要的是创新历史课程的文化内涵。高中历史课程的中心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为目的而展开,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就是将历史  相似文献   

5.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讲究教学方法,中学历史的教学更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历史教学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传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所以新型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讲究教学方法,中学历史的教学更应该有科学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变化.历史教学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传递,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使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所以新型的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价值追求之一。历史课程体系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而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可使历史教学的一体两面更加和谐、统一。文章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就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展开分析,以期发挥历史课程的学科优势,搭建人文素养教育平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科是中学所有学科中蕴含人文思想最丰富的学科。文章立足中学历史的教学过程,从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的重要意义、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等几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人们美好的人文情操。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养,简单地说主要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构成人文精神的诸多要素中,学生独立思考社会和创新能力尤为注重人文素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同社会联系的紧密性是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在优势,所以必须要真正让思想政治课起来,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叶从军 《考试周刊》2012,(91):133-134
教师进行历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历史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历史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认识世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自我。面对二十一世纪。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不断推广.教育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过程,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是十分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周少秋 《文教资料》2010,(19):162-163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2.
培养中学生成为"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的一代新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将人文素养的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协同教育才能够实现。中学自然学科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通过自然学科教学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历史教学,改变历史课在基础教育阶段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尴尬局面,提升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成了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文章着重从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培育、学生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从注重语文能力教育的中学进入到培养人文精神教育的大学,非中文专业的学生都要必修<大学语文>教育课程,但在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教学课时少、学生不重视等问题,注重大学语文的阅读教育可以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而高中的古诗文课程中含有丰富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现阶段,高中古诗文教学还存很多的问题,教学过于片面,学生缺少深入的理解,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水平的提高。一、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教育理念落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 ,新课程走进了学校 ,走进了课堂 ,弘扬人文精神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 ,大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 ,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