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克仲 《考试周刊》2012,(60):40-40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路锐 《华章》2013,(27)
学以致用。作文是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作文教学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利用各个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积累写作的素材;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3.
正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源于生活,古今中外优秀的名篇佳作都来自生活。可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容器,只有拥有好的容器才可以更好的容纳生活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的感悟生活、理解世界、表达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重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进行的,没有注意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的关联性,这不利于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和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宋时胜 《考试周刊》2011,(64):47-48
积累,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材料的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阅历,二是大量阅读。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上积累、从素材上积累,注意体悟、积累深刻的思想.从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和养分。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学生运作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贴合学生实际,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中自主作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使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背诵、视听中积累写作语言:应创设多彩的写作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作文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写作没有捷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研究多种渠道,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勤练笔,多积累好词佳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写作课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中学语文教师一直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写作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进行写作.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可以“言为心声”.不至于无病呻吟,空话、套话一大篇。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些自己...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兴趣和积累是写作成功的钥匙,教师平时只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紧紧围绕教材加强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爱上写作,迈开写作的步伐,写出优秀的习作。  相似文献   

9.
钟远清 《教学随笔》2015,(2):108-109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解决学生一上写作课就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第一,积累,从生活中、文本中积累丰富素材,使之成为写作之"源";第二,感悟,对生活有感悟,才能融入自我,抒发真情;第三,创新,才能激活思维,文章才有个性,写作能力才会发展。这样,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又激起了真情,激活了文思,就激发了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写作训练是学生依靠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学生了解世界、理解自我、进行自主创造表达的完整体系。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在对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洞察沟通生活与写作的有效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懂得怎样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怎样去体验与感悟,注重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经验着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个人情感进行写作,小学生的作文生活化才会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过程中,写作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设置写作情境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阅读,注意积累材料。要注意师生间的默契和沟通。而写作情境创设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写作材料,准确投入情感,明确如何题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写作情境创设的方法一般有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场效应"营造情境,用各种活动设置情境,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情境等等。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过程中,写作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设置写作情境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多阅读,注意积累材料。要注意师生间的默契和沟通。而写作情境创设要注意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写作材料,准确投入情感,明确如何题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写作情境创设的方法一般有用语言描绘情境,用"场效应"营造情境,用各种活动设置情境,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情境等等。  相似文献   

13.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写作上,可以说惟有反映生活.富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要想丰富中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辨别能力.就要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学会积累和提取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14.
王小军 《甘肃教育》2013,(22):34-34
一、积累生活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积累,就是用眼睛去看,时时处处留心注意,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写作不是凭空捏造,素材源于生活,一切写作都要建立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叩开学生写作的心弦,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尝试谈论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提高阅读水平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然后才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利用名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则要注意从名著中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和学习足够的写作技法,然后能够对这些东西加以灵活的运用,使写作能力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知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将生活实践贯穿于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要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会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的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17.
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生活,有了深刻的领悟才会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课外练笔使学生从课外写作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在无形中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也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一句句名言批语,也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8.
我校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我们把它化作学生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注意生活积累、观察,丰富学生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教授学生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什么文字。"因此,要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与生活紧密相连,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进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作文的原动力 ,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 ,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一、多向命题 ,诱发情感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 ,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 ,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 ,饱含着激情 ,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 ,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 ,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一定意义上讲 ,会抑制学生的写作心理 ,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儿童的心底流出来的命题 ,儿童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