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7月,当王宏林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获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笔者提出要给他写个专访,他笑着摇了摇头。4个月后,当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从北京开会回来后,笔者再次要求采访他,他又是直摆手。他说“:咱当编辑记者的写别人写惯了,写咱自己心里总感到不自在。再说,咱那点事儿值得写吗?”直到前几天,《军事记者》主编打来电话约稿,王宏林才勉强应允下来。那么,就让我们走近王宏林,走进他执著于军事新闻事业的心路历程吧。“我就是一条道走到底了”1986年,王宏林从郑州高炮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某高炮…  相似文献   

2.
去年“八一”前夕,驻吉林某部传来喜讯,战士詹恒亮的新闻摄影作品《载誉归来》和《闹春》参加《江城日报》举办的“华丹杯”新闻摄影大赛双双获奖。同时,该报“新闻桥”专栏还以1/2的版面剖析了《载誉归来》的新闻价值与美学价值。一名普通战士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当笔者问及詹恒亮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是书籍铺平我的成才路。几年来,他共在中央电视台发稿50多条,还在各类刊物、报纸发表图片近百幅,并多次获奖。詹恒亮当兵后被分配到政治处当公务员,并负责管理图书室。因喜欢读书,1993年,单位购置了一套录像设备,当要选拔一名录像…  相似文献   

3.
南京军区后勤部某分部老新闻干事宁业龙,在新闻战线上已工作了十九个年头。他的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被军内外报纸、电台、杂志采用700多篇(幅),他还两次荣获《人民前线》通讯报道一等奖,四次荣立三等功。当笔者请宁业龙谈谈十多年的采写经验时,他对我讲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即将正式出版的时候,我去北京访问了戴邦同志,请他就办好新闻业务刊物问题谈谈想法。我们坐下来后,他把上午我留给他的《新闻爱好者》简介拿出来说,我看你们要办的这个刊物,栏目设计不错。当我告诉他《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通讯》改刊,仍然是月刊时,他笑着说,这很好,刊名挺贴切,希望你们下功夫办好这个刊物。戴邦同志今年68岁,刚刚辞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专心致力于《大百科全书》新闻卷的撰写和组织工作。他说,这本书条目很多,难度很大,是很费功夫的一件事。本想腾出手来写一点别的东西,但是现在还办不到。  相似文献   

5.
在近日许昌市表彰优秀通讯员的会议上,一位市领导在给一对长相相似、个头相当的获奖者发奖时,看看这个,望望那个,笑着说:“你们是亲兄弟吧!?”两人不置可否地一笑。这兄弟俩就是许昌军分区政治部副营职宣传干事张燕军和许昌建设银行办公室宜教干事张国防。今年30出头的张燕军比张国防年长5岁,兄弟俩一个排行老三,一个位居老四,哥哥张燕军1982年10月入伍,起初在北京军区某坦克旅当战士、车长,1984年8月考入蚌埠装甲兵学院,毕业后回部队当排长、指导员,1990年底调许昌军分区当干事。他搞新闻从摄影开始。上高中时,郑州一位同学送给他一架玩具相机,乐得他整天爱不释手,不停地摆弄,后来居然用此相机给别人照出一张张像模像样的相片来。当兵后,受部队新闻干事的启蒙,他涉足并迷恋上新闻摄影,拍摄反映连队官兵生活的照片,上了《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军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园地     
去年11月21日上午,新安县仓头乡大章村青年农民芦献章,去铁门镇当专职通讯员的消息传遍了四面八方。28岁的芦献章,高中毕业后,在村办小学当民办教师。前年4月,他开始利用节假日走村串户采访各种新闻素材,晚上写稿。一年多来,他采写稿子250多篇,报纸电台采用130多篇,被评为县级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后起之秀,仅两年功夫,他由一个新闻门外汉,变成一位新闻战线上的伎校者。翻开他的刊稿剪贴本,光中央级报刊发表的稿件就高达50多篇,《人民武警报》及省地级报刊电台刊播的近200篇。为此,部队党委先后两次为他记了三等功,去年还被武警总部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也由落后单位一跃变为全师第一,并被武警总部评为“橄榄杆”优胜单位。他叫李凌志,是武警8661部队的新闻干事。当笔者当面夸奖他取得的成绩时,他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喜悦而又辛酸的泪水。1997年7月,李凌志刚从军校毕业分到部队…  相似文献   

8.
卢强 《新闻实践》2003,(6):66-67
国际新闻是日常报道的"主菜"之一.如今,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读者群也日益扩展.2002年,国内不少报纸纷纷扩版,加大了国际新闻的份量.以笔者所在的<杭州日报>为例,去年下半年改版后,国际新闻由过去每周7个版增加到13个版,编辑也从2人扩充到了5人.  相似文献   

9.
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他不知疲倦地在书谷中跋涉。他坚信“只要攀登,山总在脚下”。去年,中国新闻出版社推出他撰著的《新闻编辑的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前所长商恺为书作序说,“这一研究成果,为繁茂的新闻学苑又增开了一朵鲜花”。今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他的新著《新闻采写新思维》。中国地市报研究会顾问向村在“序”中说他是“地市县报中勇于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0.
济南军区107医院政委苏健关心报道工作,全院从机关干部到科室医护人员太不知道他有一颗“新闻心”。多亏了他这颗新闻心,医院新闻报道工作连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去年间月的一天,医院同时接收广八名因酒后打赌自截手指者。当时,苏政委正在科室查房,当他得知情况后,心中感到此例救治不仅在医院,即便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是。个重要的新闻。于是,他一面电话通知报道员赶到科室采访,一面亲自带车赶到烟台电视台,接电视台记者来医炼采访。由于题材新.奇,这条新闻分别在烟台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部分报纸上播出和刊登…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下半年中国记协发起开展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以来,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新闻媒介,竞相辟出目击新闻、实录新闻、现场特写、视觉新闻等栏目或节目。目前,对现场短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方兴未艾,趋向深化。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见解,愿促进讨论。“现场短新闻”的界说对于现场短新闻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试从语法学和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现场短新闻的内涵作些简略的分析。“现场短新闻”是个名词性的词组,由五个词素组成。前两个和后两个词素分别组成了“现场”和“新闻”两个合成词,中间的“短”字是个单音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在部队时因写过失实报道受到通报批评的崔平,退伍到开封日报当记者后,7年写了近700篇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竟无一篇有事实差错。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大早,我就叩响了崔平办公室的门。崔平眼圈里布着红丝,不难看出他昨晚又加了班。我说明来意后,他毫不掩饰地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23日,空降兵某师政治部收到退伍的战士报道员旷泽军寄来的报喜信,他被地方新闻单位聘为摄像都主任。他感谢部队对他的教育培养,勉励在队战友一定要珍惜军旅生涯,立志军营成才。旷泽军于1994年底从湖南湘潭入伍来到空降兵某部场站警卫连。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业务知识,并自费订阅了《新闻与成才》等新闻书籍。3个月后,他终于用汁水在报上浇铸上了自己的名字。师里的新闻干事发现这棵苗子后,把他调到师报道组。这以后,小旷写稿热情更高了,4年来他先后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作品100余篇(幅)…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春天,我和牛林老师来到大林街头,发现一个小伙子拿着书本在向人们讲解什么?凑过去一瞧,原来是乡供销社售货员江宏给农民传递致富信息。牛老师笑着对我说:“新闻就在你眼皮下,你不觉得溜掉了可惜?”说话间,一位熟人叫肖海章和我们聊起来。原来他从江宏那里得到致富信息,成了大林乡科技专业户。经进一步调查了解,掌握了江宏热心传递信息事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部队报道员刘志伟,两个半月时间上稿二十一篇。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指着在桌上的《新闻知识》感慨地说:“是她帮了我的大忙。”去年年底,他从连队被调入团报道组担任报道员。到团后,每天都进行六、七个小时采访写作,晚上熬到深夜一、二点钟才睡觉。就这样,他四个多月向报社电台投稿二百多篇,一篇未中。他有点灰心了。正在这时,宣传股股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并送给他一套一九八五年度的《新闻知识》杂志,又帮他购买了今年一至三期《新闻知识》。从此,他犹如鱼儿得水,一下子被《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难得的新闻。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诚请新闻媒体深化舆论监督。在去年10月23日召开的一次记者会上,他再三表示了对批评报道的欢迎,并对大家两次深深鞠躬。读罢《中国青年报》上这篇文章,笔者不由从内心要为支持舆论监督的舒书记还上三鞠躬。  相似文献   

17.
新闻在哪里?新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新闻在基层单位.我们业余通讯员只有腿勤,利用一切机会抽时间下乡,多与人民群众接触,才能发现新闻线索,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去年2月,当我了解到鞠庄村退伍军人、离休医生鞠春和不为高薪聘请所动,义务为本村五保户、独生子女等建立健康卡片,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并对附近几村贫困户优惠看病的线索后,就广泛走访乡村干部和群众,掌握了大量材料,写出了《乐以余热献人民》。稿子经鞠医生看过,根据他  相似文献   

18.
当“官儿”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当“新闻官儿”更难,因为他的工作对象不仅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其中较为敏感的一部分——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农兵学商……我本是个地地道道的“秀才”,而且是个女秀才。自60年代初投身新闻工作后,一直就埋头子采访、编辑、翻译……20年后,历史把我推上了“新闻官儿”的位置。幸亏我从事新闻工作经历了从读者到作者到编者的变换;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又经历了从助  相似文献   

19.
搞新闻的同志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只有深入采访,才能发现和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对于这个道理,我是通过一位编辑的榜样,得到深一层认识的。去年春天,《五家渠报》的编辑梁新民同志有事到我们团场来,他在完成通联和发行工作后,顺便想采访点团场新闻。当他听到四连有个名叫马荣的农工,在1985年把一个家庭农场办得很有起色时,挺感兴趣,决定去采访。这个家庭农场以前是其他人经营的,由于管理不善,1985年亏损二千多元,这家人索性不办了。如今马荣把别人扔下的“剩骨头”当做“肥羊腿”拣起来,这种魄力本身就是新闻。找估计,这位编辑回报社后,肯定会让这条新闻见报。谁想几个月过去了,并未见有关报道。麦收刚过,梁新民同志又一次有事来我们团。  相似文献   

20.
洛阳电话设备厂改变以往奖钱发物的奖励办法,给去年积极写稿的16名骨干通讯员每人奖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每期刊物一到,大家争相传阅,按照新闻采写讲座勤练笔,照体会文章中的经验抓新闻。通过一段时间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锻炼,通讯员的思想素质和新闻写作技巧均有提高。潘义忠以前投稿“广种薄收”,当他看了刊物上的新闻摄影杂谈后,注意在新闻价值和时效性上下功夫,今年6、7月份就被《洛阳日报》采用3张新闻照片.上半年全厂被9家新闻单位采用篇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