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虚拟自我即自我虚拟性问题,是人学问题的关键所在,是社会认识论之单体认识目标,是人本虚拟的表象和论据;虚拟自我的出现使自我及其相关诸多概念变得扑朔迷离、难以辨别,由此,界定与之相关的概念并对其做出合理、恰当、贴切的考证、辨析与分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在与虚拟自我相关的概念中,自我、虚拟、虚假、虚幻均为需要进一步在学理上澄清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虚拟自我及诸概念内涵的剖析与比较,揭示出虚拟自我的恰当含义并给出较为理想和适当的分类,以利于学界对于人学虚拟问题的深层次探讨和挖掘。  相似文献   

2.
自我虚拟性问题是自我问题的核心,像西方重视自我研究的人学一样,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乏对于自我虚拟性征的探索;中国早期及先秦哲人首开对于自我虚拟性研究之先河,始于两汉中经魏晋、隋唐终至宋明时期近2000年的文化史上,哲人对于自我虚拟性征的演绎,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脉络,自我虚拟性由开始被肯定至被否定,再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时期,自我虚拟性征逐渐陷入异化之境;现在研析古人虚拟性思想特征,意在借古鉴今,丰富人性。  相似文献   

3.
虚拟自我是自我的"二属性"之一,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但虚拟自我不可能永远居于网络虚拟空间或表象虚拟空间,他终究要回归现实过世俗的现世生活。研究虚拟自我,不仅在于揭秘人之根本,还在于为虚拟自我回归现实找到一条"回家"的路。虚拟自我最终归宿在于现世,达至自我和谐的出路在于实现自我与未来、虚拟的关系及自我的小和谐、大和谐。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文旨从“天一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体-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5.
在人学日益成为显学的今天,孔子的人学思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误读现象依然存在。为正本清源,正确认识孔子的人学思想,作者从历史渊源、时代状况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孔子人学思想的成因;从不言“怪、力、乱、神”,关注生命,实现自我,有教无类四个方面对其人学思想给予解读,以期发扬光大之。  相似文献   

6.
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本旨从“天-人”转向而确立人学和自我之人与社会之人的合作一人之挺立两方面去体悟孔子的德性生命的确立以及人之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人学的研究路向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04,19(1):47-52
中国古代人性论是古代哲人所阐发的关于人的“存生之理”的理论表征,其旨趣在于敝亮和凸现人通过自我涵养而证成道体的生成性指向。中国古代人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向。中国古代人学在封建主义的天道观、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中,蕴藏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现代性理念和当代人文元素。在建构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的中国现代人学体系的过程中,这些具有现代性价值的人学资源必须加以开掘和整合,决不能使之一而再地逸出现代研究者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关乎自身存在的根本理论问题.在自我建设的定位、主体性和自由这三个问题上,时下的人学研究并没有做出深思,由此展开富有原则高度的研究,当有助于人学研究在现实生活世界的出场说话.  相似文献   

9.
魏书生的人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生发点,具有阿基米德点的作用。魏书生人学思想包括人性观、人际观两方面的内容。他的人性观可概括为善恶混杂的人性观,人际观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三个方面。这种人学观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局限,启示我们要多维度地来认识人(学生),从而实现人性化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虚拟自我是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并被认可的自我察觉、自我形象或自我感情,是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虚拟自我既可以弥补自卑心理,增强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也可能阻碍人格统一,形成自恋、逃避心理,导致虚拟挫折.  相似文献   

11.
研究虚拟自我,首先要对主观思维空间中的虚拟自我进行分析和格义;进而探讨主观思维空间中的虚拟自我的时间、空间、角色等问题;最后追究自我进入虚拟空间的缘由和出发点,以深化和巩固虚拟自我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探究高校人文素质课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内在关联,发现高校人文素质课对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具有多维价值;高校人文素质课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作为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人文素质课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存在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蝇王》的小说和电影两个版本着手,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这两个版本中人性恶是如何形成的。虽然两个版本中象征着自我的人物不同,但是通过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析,最终都得出了人性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建构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到引导人的终极追求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表层往深层推进的过程。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应从关心人的需求、满足人的需要,提升精神品位、丰富心灵世界,唤醒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培养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境界,建构精神家园、引导终极关怀等几个层面来全面推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虚拟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概念。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更加注重战略性、增强柔性、控制低成本。本文用人力资源活动的价值和独特性两方面构建了虚拟人力资源虚拟化管理的模型,并阐速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rogue may seem an unlikely model for the learner of the future, yet, i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which is fast emerging, the divergent thinking of the rogue may be the key to successful learning. In stable societies the rogue has been marginalized and it is in times of massive societal change that the positive abilities of the rogue become evident. These include the ability to be playful, innovative, explorative and prophetic. In a world of multi‐media and virtual reality such abilities are essential for learning. The challenge which faces those who design and develop electron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is to do so in such a way that the learner is provoked, stimulated and challeng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choice facing educators is clear ‐to create a technology which will dominate the human spirit by demanding subtle dependence through immediate stimulation and facile entertainment, or to create a technology which will allow the human spirit to expand its imaginative capacities creatively.  相似文献   

17.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环境中的虚拟人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探讨虚拟人的感知模型,创建虚拟空间数据库的查询信息,结合AABB碰撞检测算法实现虚拟教学环境中虚拟人的感知模型的构建及其行为路径的规划,在教学环境中初步达到虚拟人的情感交流及其智能交互行为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虚拟世界以数字化虚拟和网络技术为前提,其"内容"是现实世界的虚拟表现。虚拟世界之所以是一个"世界",最主要的是人能活动于其中,其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的现实经验。虚拟世界的虚拟性、工具性、开放性本质特征给人的现实生存带来了巨大影响。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虚拟世界本质特征的人文思考将成为人的发展与学科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