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校企业不仅要加强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而且要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和价值观,因而高校企业与一般企业不同,其技术创新具有更强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教育的日益强化,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尤显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的生存和发展效益的“四效合一”,是高校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然追求。高校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主要途径包括:选择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生态位;实现对生态化创新环境的适应与协同;构建基于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实现内部及高校企业间的耦合;进行内部组织结构与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社会,人们产生活动非常复杂,且具备迫切性、间接性等特征。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已经演变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与内驱动力。目前,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循环经济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能源再生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往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变为现阶段的生态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生态化转型具备复杂、系统性强等特征,需经过文化创新,促进生态文化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融合,具有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双重属性。探讨教育技术创新,不能仅仅总结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还应该从技术创新哲学中寻找启示。根据技术创新哲学,教育技术创新是面向教育的,在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展开的,由技术设想到技术物品的创新性过程。其性质是技术与教育相互的创造性塑造;其内容包括创新性实践、创新性认知和创新性评价;其价值是工具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根据技术创新实践的类型,教育技术创新的方式有人文化、科学化、生态化和民主化四种。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手段和途径,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都与现时代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技术创新的人文意义,分析了传统技术创新观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及其产生的影响。为了促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从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发展提出技术创新观生态化的新观点,从人文的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是解决技术创新面临日益严峻的理论困境和实践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从城乡生态经济入手。发展城乡生态经济的微观基础是技术创新,中观基础是产业生态化,宏观基础是社会性政府管制。发展城乡生态经济的目的是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复兴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只侧重于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或技术本身,其结果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因此,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只侧重于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或技术本身,其结果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因此,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的生态化趋势是一种新的文明发展趋势,它主要表现为思维方式生态化、发展方式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生态化。思维方式生态化要求人们以整体性思维、多样性的思维以及开放性思维来看待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方式生态化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去实现发展,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观;消费方式生态化实现的途径是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其实质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0.
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化是指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解决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构建优质的区域教学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区域教学生态化发展。梅州自古崇文重教,教育发达,具有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态。进入改革开放后,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生态恶化,急需生态化建构。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振兴发展客家区域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策略是:正确认识梅州客家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意义,树立文化生态化观念,建立具有客家特色区域教学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的教师信念,创建区域教学文化建设共同体实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是企业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经常起作用,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文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针对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提出推动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权重日益增大,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我们长期沿用的苏联模式不能适应世界科技一经济新形势的变化;科技创新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内生变量,只有在合适的体制中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实现其"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思想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全新的认识,大胆借鉴当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经验,建立创新发展观,全力进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或区域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是以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为基础,具有引导科技进步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文献梳理和现有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指出其研究的局限性,进而发现从动态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和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通过构建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来落实低碳示范园区建设。强调创新体系是为了实现低碳示范园区作为区域中心、重要枢纽、示范样板、内生源泉、科普阵地的目标。创新体系包括产学研相结合的开发系统、以孵化器为核心的公共平台系统、政府主导的低碳政策法规系统、以低碳技术服务为支撑的保障系统、以生态文明为旗帜的社会文化系统,通过人、财、物、信、策等措施确保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产出的重要基地,其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最大,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有所下降,逐渐趋于σ收敛;全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建议从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缩小科技创新效率地域差异、提升科研项目质量、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向我们昭示了知识是造成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因素。而知识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它们大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应该说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在“后发优势”。但我们更应该重视的问题是对“后发劣势”的认识。落后地区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知识,并将其与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而发展,但经济增长到一定限度,只有获得制度创新知识,才能将“后发劣势”变为“后发优势”,从而进入知识经济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内部的绩优禀赋是形成地缘优势的主要因素.地缘优势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是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反映,它理应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和制度的惯性支持.地缘的结构内部蕴涵着连贯的经济体系、同一的行政规划和连续的制度因素,其结构功能不断减小着不同级层的各种阻滞,消弥着不同地区之间的创新成本、资源利用的不平等,是形成全国系统的、和谐的和集约的创新局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提出的背景、意义蕴涵和价值观基础,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和危机,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于技术的生态化转向。这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手段,也是人类新的文明抉择和文明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