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江云 《成才之路》2009,(16):21-21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使学生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  相似文献   

2.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学生感情失控,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3.
吴玉琳  唐金红 《考试周刊》2009,(19):159-159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也是教育者按一定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既有负面效应。又有积极因素。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对其逆反心理进行辩证思考.对逆反心理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起因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和周围的同学都会产生一种厌烦和对立的心理体验,一般在行动上表现为不认真学习。长期处于逆反心理状态的学生,会缺乏兴趣与友爱的感情。教学活动中引起逆反心理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种。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有:第一,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过学生的认识能力;或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费力气就能完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逆反心理治疗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印 《班主任》2004,(2):29-29
逆反心理是指当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控制时,或对学生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学生所产生的一种反向情绪或反控制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班主任应在了解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基础上,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防止或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现总结如下十种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面临着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本文在分析当代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指出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地运用禁与导,尽量避免与青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9.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要求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较多,教师应注重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要防止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及兴趣不够稳定等因素造成的。初中生对新事物有很浓的兴趣,可是,一旦他们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逐渐消逝,就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和烦闷的表现。逆反心理在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逆反心理的存在,无疑会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怎样引导学生克服逆反心理而积极地学习英语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讲我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指人的个体在接受外来教育、规范、刺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映。它的特征是学生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努力预防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老师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好顶撞教师的学生。教师让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这都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调适?这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对环境事物的刺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同常态性质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逆反心理有时表现出积极的作用,如有的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身处逆境表现出的积极抗争。逆反心理更多地表现出它的消极作用,它是一种与正确教育相抵触的心理定势,本文所述的逆反心理即是指这种消极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很多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方式和程度有差异,但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给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阻力,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则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有关专家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归纳为“五性”:即冲动性、盲目性、从众性、执拗性和攻击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拟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与途径克服和避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尽力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努力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由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对教育内容或施教者的抵触、反抗与对立,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不仅有害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危害到家庭、学校及社会.基于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努力做好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生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效果,同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及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