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章,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大量地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结合课本,教给正确的阅读方法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排基本上是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分开的。阅读部分每册共30篇课文,分六个单元,按文章反映生活的情况进行分类编排,每单元五篇课文中有两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单元阅读训练重点,利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将“丰富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积累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景美、情美的文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纲关于阅读方面的规定是: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和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忽视读书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教师面对紧迫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课文读一遍,有的课文让学生课下读,一篇课文读几遍的情况很少;其次,学生不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认真去读,该读的课文不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师生双边活动无法展开,教师对课文口若悬河的分析自然也是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下面四种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多读,这是毫无疑问的.指导小学生多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就是以读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先生每教一篇课文,首先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读,直到背下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已有二十余年,对小学阅读教学有一定的认识,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一、引导学生多读 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借助阅读提示来引导学生多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训练,针对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7.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叶圣陶先生也曾对“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作出精确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当前推进的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驾驭能力。一、注意“读”法的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内容,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等方面下功夫。1.掌握读懂课文的四个基本点。一是…  相似文献   

8.
因作文分值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比例,不能不引起学生的重视,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写好文章.然而,长期的教学工作让我发现众多学生惧怕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结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增强写作兴趣 增强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是必须让学生做大量的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写作教学最基础的材料就是语文教材中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形象生动,易感易学,学生容易接受.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名家名篇,只有头脑中东西积累的多了,写作文时才能下笔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写出来;要写出好文章,还要引导学生广泛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名著、作品集之类中适合学生的文章,汲取其中的写作精华,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9.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春笋》这篇课文的课堂感受,谈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读"这一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对学生形成同情心、责任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心智活动,能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触发联想力和想像力,增强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引导学生勤读、多读、读思结合 1.观念上的引导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接受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阅读书籍的黄金时期.大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哲学思辩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体验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很有好处,终身受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书读多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何愁语文水平提不高?  相似文献   

12.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学生读书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语文教学体现出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体会课文语言文字之精妙。做到读与思、读与说、读与听有机结合起来,收到阅读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促成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全面内化,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编者选这篇文章不仅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更主要是要借助语言文字的情感渲染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引导学生多读,以读为主,读中悟情,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探索,去感受、理解课文。笔者在《狼和鹿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曾实践过这一教学理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片断笔录如下: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上课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忽然有一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还不明白,谁是破坏森林、造成生态失衡的罪魁祸首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他们理解课文的重要性,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窃读记》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百般滋味和复杂心境,这也是此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身受感染,让一个清新纯朴、酷爱读书、痴迷忘我的女孩浮现在学生眼前,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在多次解读文本、阅读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确定课文的中心点,即“急忙打开书,一页,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要求1.学习读书笔记的作用及基本写法:指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运用学到的读后感的写法,写出阅读后真实的感想体会。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例又,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W,写出自己阅读后真实的感想体会。三、教学准备1.丹好一次读书会。利用活动课,让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读的一篇课文,或一白诗,戴一个童话故事,大声读,也习和同学边读边讨论。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2.刃\好一个W得展览会。读书会后,清每个同学把自己阅读后的感想…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为本,落实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把课文读"薄"、读"厚"、读"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覃晓舟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篇课文,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七册23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用书指出,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把在讲读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我们教学阅读课文,更要放手一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为此,我提出如下的训练设计,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