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实验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的质量大有改观,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已基本杜绝。然而,也不可否认,在教学中仍然存在重动作技能,轻思维能力培养的现象,例如,强调让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强调学生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够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更不够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已学到的动作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认识事物本质,丰富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主要为:演示实验→分析、归纳→记忆→学生实验。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实验“照方(教材中的叙述)抓药”;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附属品”,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要按部就班地遵照课文中描述的实验步骤或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验证出已有的实验结论就算完成实验任务。他们既不会对实验现象提出质疑,也不敢对实验方案进行“异想天开”,以至于不少学生还养成了“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5.
模式:教师提出需学生研究的问题→学生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填写报告。  相似文献   

6.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是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明确要求,“理科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的重点已从教学生学会物理知识,向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转移.近两年来,各省市的中考实验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条件开放、形式开放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等类型题目,以此来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应变的能力.同时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现状 过去的物理实验都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内容是验证性(验证定理、定律)和练习性实验,因此实验方式单一。在实验课上实验册依据实验内容给出相应的仪器设备、实验步骤。教师又讲解实验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甚至在学生实验之前,先进行一次演示。随后,学生只是依样画葫芦按已规划好的路线被动地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学生不会对实验现象、过程、数据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分析、推断。因此,实验不能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不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也就失去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实验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四大块。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一般是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后,辅以学生分组实验,再使学生学会实验方法。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虽有章可循,可“照方抓药”,却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它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易阻碍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生物实验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实验是学生获取专业课知识最直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特有功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感知体验中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取知识。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验证,找出实验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教训,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讲评、讨论总结,使学生在认识上不断得到提高,这样可使学生从实验中真正领略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主动地去追求知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实验科学,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应是以实验为基础。探索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实验和数据并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实验结论的一类实验形式。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实验教学是化学课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最佳切人点。通过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索、发现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索的方法,获得知识技能,享受探索的乐趣,形成科学探索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所持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一些学生实验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另辟蹊径,让学生做“想象实验”。“想象实验”不是取缔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也不是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为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实验之上的“想象”实验。不可小觑想象实验的重要性,须知把许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结合起来,就可以使诸多实验都能在想象中完成。再观今日之各地中考,某些实验考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已成为小学科学教育中的一个主题。在平时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一理念,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师在不经意间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并已形成了一些僵化的模式。如让学生实验,总是把实验步骤讲得详细清楚;让学生汇报,总是尽揽对结论有效的信息,而回避一些对结论虽然无效但能体现学生探究意义的信息;一些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草革收场……这些人为的限制虽然使学生做出或说出了教师所需要的结果,但却严重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很难焕发出活力。只有让科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一大特点。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要打破“教师演、学生看”的传统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并注意不要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受教师的各种限制。如果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意志去活动,就达不到学生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自然课最大的特点。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突出了“导”“放”“启”三个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心理学将技能大致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类。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是学生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具体反映。1.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为:行动的定向→行动的模仿→行动的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2.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观点是把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看成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模仿为辅这样一个过程。而实际上,实验操作技能是一个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环节、多形式的过程。在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表现在学习→模仿→独立操作→反复练习→初步学会→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黄毅 《中国教育》2005,(2):28-28
化学实验以其自身的实践性和生动性,为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提供了可靠的源泉和推动力,是使学生的认识深化发展的最佳途径。科学态度是经过实践活动而习得和养成的,但纵观有关中学的化学教学工作,有些化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题海战役”,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死记硬背,有的不做或少做学生实验,将学生实验课改为上习题课;有的对有气味的演示不做;有的本来是动手做的实验改成放碟片,让学生看“实验”;有的干脆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  相似文献   

17.
曹立 《山东教育》2006,(7):98-100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一学生观察实验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一讲解例题一课堂训练一课后巩固。在通常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楞次定律”的探究采用的是表格法,即收集原磁场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感应磁场方向、感应电流方向等多个研究变量的信息,然后分析多个变量的关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  相似文献   

19.
傅余宏 《云南教育》2002,(34):29-29
在自然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首先应让学生从产生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主动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自然课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乐之者”的途径之一就是实验演示。一、悬念演示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教师将一根事先经过丝绸摩擦过的鸭毛往黑板上一扬,鸭毛像“着魔”似的贴在黑板上而不掉下来,学生惊奇不已产生“为什么鸭毛不会掉下来”的疑问,并随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对问题的探讨。又如“热传导”一课,教师在烧瓶里盛适量的自…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