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早在1942年法兰克福的早期代表人物霍克海默与洛文塔尔就讨论了"大众文化"的概念。大众文化是指在当代大众社会中,以大众传媒为手段,以文化工业为盈利目的,使得普通大众能够获得日常感性的一种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众文化消费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在市民大众基本形成、市场机制介入文化产生的条件下形成的。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潜藏着可能的对时代精神的疏离。大众媒介宜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融入、分流舆论以减少舆论的振荡等方式引导大众文化的消费。随着文化市场的成熟与大众素质的提高,有可能出现一种精致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媚俗"与"模拟美学"我国学者彭锋在分析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时指出:大众文化是一种美的平均值的文化,是一种缺乏个性的审美文化,是一种媚俗的审美文化,是一种以美的名义来绞杀个体的审美感悟力的文化。①在大众传媒"媚俗"精神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苏白洁 《新闻世界》2013,(7):338-339
【摘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与当代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存在契合点,其中提到的商业化、标准化、程式化等核心问题都是当代大众传媒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发展造成了诸如公信力下降、竞争加剧、娱乐性增强等方面的影响。文化艺术性的逐渐丧失、文化底蕴的日趋干涸、受众的盲目接收是学者批判文化工业的重点,如何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大众传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众传媒如何规避文化工业带来的弊端,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背景下传媒受众观的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卫 《新闻知识》2003,(10):31-32,41
大众文化一般是指受市场规律支配的,以城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以娱乐为主要功能、以现代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与经营,并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文化形态。受众既是大众文化的参与者,也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传媒要承担重大的社会责任与大众对于传媒的文化信仰相关.在具体的传媒运作中,大众传媒通过控制、选择、策划、营销实现自身的社会影响,而大众对于传媒内容的理性评判又表现出明显的有限性,这正是大众传媒担当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传媒应是一个人文关怀者、社会前瞻者、文化生成者与建构者.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介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媒介化时代.如今,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大众媒介具有巨大的影响,它缔造了人们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制约了人们的认知与行为,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被认为是产生媒介化的主要原因.伴随着媒介对社会无孔不入的渗透,受众对媒介的依赖也愈发增强,突出地表现为人对媒介的工具性依赖和内容依赖.  相似文献   

8.
李莉 《新闻前哨》2001,(3):17-18
大众文化就是老百姓的文化。大众文化应是被一个社会或一定地区的大多数人所欣赏、所接受的文化,其本质是一种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状态。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还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大众文化,它的出现和发展与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有必然性的联系。因此,优化广播电视的传播效果,是提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前提。 广播电视对大众文化影响的积极的因素体现在: 一、满足和诱导了我国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广播电视所建构的大众文化,因其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审美文化的探讨中,我们对大众文化的认可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舆论铺垫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都在一定程度上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力有关,而与此相对,传媒关注的焦点当然也与这个时代的市民文化休戚相连。最简单的例子便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广播文化,它的定位第一是口语的,第二则是它的传播方式是对人有教益的。广播谈话类直  相似文献   

1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大众传媒正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就是“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告别了精英文化时代,开始步入了大众文化时代。”①大众文化是在当今全球化的传播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在这样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如果缺少大众文化意识,是很难在传媒市场中立足的。在传播活动中,大众文化意识表现在从媒介功能到文本格调各个不同的方面,每一方面都值得我们树立与强化。传媒功能要有市场意识我国长期以来对传媒功能的主流认识都是政治功利型的。从维新派的“有益于国事”…  相似文献   

11.
王越 《视听界》2004,(1):41-42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现代都市和大众消费社会里流行的文化类型(诸如流行音乐、娱乐消遣的影视片、世俗文学、广告文化等等)。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脑电信)在高科技带动下兴起的,是当代竞争社会中从个人领域生长出来的一种新的消费性文化,具有通俗性、娱乐性、群众性的特点。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文化市场,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  相似文献   

12.
蒋万胜  杜鹃 《东南传播》2010,(11):51-53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运行和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正式制度变迁促使我国大众媒介进行功能转换。非正式制度与大众传媒具有明显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决定着大众媒介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又反过来塑造着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氛围。大众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缓慢地影响着非正式制度,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占军 《新闻窗》2013,(2):38-39
一、大众文化与当代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关系 由于大众文化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折射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生活感受,大众文化适应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受众群体的文化品位,打破了精英文化的层级界限。并且,当代信息更替超乎想象、生活节奏快速运转,无疑增加了人们生活的压力,焦躁感、恐慌感应运而生,大众需要一种文化来解压,因此,大众文化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生存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等人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是商品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结果,它标志着传统精英文化的崩溃。大众文化并不就是大众的文化,它以舒适、通俗、优美的形式给人的瞬间的刺激与虚幻的满足,并生产出了大众的“虚假的需要”。大众文化和商品一样,隐匿了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权力话语”,因而消解了大众的批判能力。从文化角度看,它反映出普遍的审美经验的退化与纯粹艺术的毁灭,反映出作为现实批判、超越的审美王国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和传媒大众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大众传播活动的中介物,广义包括的较多,狭义是指报纸、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新闻性期刊等。传媒大众化,则是指媒介的传播形象、传播取向、传播定位。提出研究并重视传媒大众化倾向这样一个问题,是新闻理论及实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传媒大众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反映时代、反映时尚、适应大众的一种传播形态。传媒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包括媒介文化、通俗读物、流行音乐、广告文化及时装模特等亚文化,其倾…  相似文献   

16.
孙鸥 《新闻记者》2008,(11):58-60
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都市,北京、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上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根据自身爱好与兴趣选择的主动权,这个重要特性让大众文化如燎原之火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基本文化格局.引导大众文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服务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贺莉 《新闻界》2005,(5):45-4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意识形态的多元开放,加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等等,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当代文化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其中,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大众传媒文化的异军突起与来势汹汹,不仅与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甚至大有凌驾二者之上的意味.在今天这个众声喧哗的后现代消费社会,借助传媒的力量,大众文化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仿像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同传统文化相比,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审美特质有了一些变化,功利性的突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传媒文化超功利性的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18.
语言多样性问题与大众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俊军 《现代传播》2007,34(2):71-73
当代大众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其单语化和单向传播现状对语言多样性有重要影响作用。大众媒体应肩负起保护和促进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历史使命,积极唤起民众意识,创造条件,逐渐实现在地域媒体中的双语或多语传播,这对于确立弱势语言和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角色,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雁 《青年记者》2016,(24):103-104
大众传媒文化成为美国的一种主流文化范式,是传媒技术进步、社会生活“泛媒介化”和文艺消费日常化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众传媒文化的自由发展,影响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美国的文艺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嬗变:文艺生产的旨趣指向了世俗文化和中产阶级趣味,文艺内容迎合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文艺的承载形式凸显出“数字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文艺生产被整合进大众传媒文化体系中,资本与技术被大众膜拜,文艺作品充斥着视觉听觉盛宴和普遍的享乐情绪,而忽视了独立性思考,淡漠了终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贾菁 《中国记者》2012,(3):58-59
怎样制作抵制三俗、雅俗共赏、百姓喜爱的综艺节目呢?作为城市台,面对上百个电视频道拥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和区域内、同质化严重、受众注意力资源流失的生态环境,太原电视台百姓频道选择了大众文化为综艺节目方向,坚持大众立场、树立大众视野、立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