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育的观点审视和处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语文教学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最佳状态,从而以美促教,以美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审美化教学应该是回荡于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本文先从营造课堂良好的审美情境入手,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师自身的审美素质要求和语文课堂的审美营造。然后论述了在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包括培养审美感知,激活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基础常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却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根本没有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态度和鉴赏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个体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已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应挖掘教材所包含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让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享受精神生活、培养情感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进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86):48-49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同时也要适当渗透语文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当前,人们对"语文美育"的具体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我大体上同意这样的主张:"语文美育就是探索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美学理论于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施用美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使学生具有美的创造力,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华礅《试论语文美育的内容及其原则》)本次论文我从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了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主导作用到小学生的审美接受心理,从文字教学、阅读教学、听说训练到作文教学的美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提出语文教师应重视与加强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这一命题,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教会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造就文明、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相似文献   

8.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既有其学科内在的优势,又有外在的不同形式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研究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的方法。通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塑造健康人格,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审美,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再现、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四个流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体有吟诵、理解、感染、创造等途径。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和对学生进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不会忽视美的感知和对学生审美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的人才。本文从语文教学与审美的关系、审美教育的可行性、审美教育的特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审美教育.而后是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获得审美教育和审美教育有哪些任务。这是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也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审美教育也是当代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便成了尤为重要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贯彻和渗透审美教育呢?审美不能流于口号和形式,也不能把审美公式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应该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美认识美甚而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冯俊京 《现代语文》2007,(4):114-114
语文课文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美,闪烁着美的光彩。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把美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强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形象美;追求教学的语言美;着力教学手段的美化。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的任务。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从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让审美主体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教材是审美的源泉,语文教师是审美的使者,语文教育是审美的事业,而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情趣,激发美感并提高了审美能力,充分挖掘和发挥了审美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语文教师所公认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创造美的能力一那么.敦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该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就中职语文教学而言,存在着审美教育弱化的现象,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强、审美能力差、缺乏审美情趣。而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抓住文本的画面美、音律美、意境美、情感美,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更好地提升其语文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许健 《文教资料》2013,(28):32-3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三方面能力。即感知关的能力、审关联想和想象能力及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提高这三方面能力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