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应时而生时下,有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分别困扰着劳动者和企业:有许许多多的劳动者等待就业岗位,同时,又有众多的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其实,这两个问题的本质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因素——技能。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缺少技能,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实际上是招不到具备合格岗位技能要求的工人。要解决这个矛盾,实现劳动者和企业的对接,技能自然就成了解锁的钥匙。2006年1月27日,劳动保障部正式印发通知,决定于“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该计划提出,围绕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2.
群言·文摘     
《职业技术教育》2004,(36):12-12
要有效避免国内青年“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转变思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认为,职业教育培训应当发挥企业用人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要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其按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确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从而影响着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但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或找到工作不久又失业。是不是中等专业人才供大于求了呢?根据人才市场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急需中等技术工人.有的企业甚至高薪聘用技术过硬的工人。为什么会出现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的这种局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职校生就业逆市走俏。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职业院校仍然因招不到学生而合并或倒闭。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回答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三个问题,才能最终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5.
声音     
“我们邮政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啊。职业教育能不能发展得再快些?”在全国政协民进组的讨论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苏和临时“客串”委员,向一同来听会的教育部副部长陈希提出了建议,希望中等职业学校能够调整培养方向,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急需人才。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了宽松的就业环境,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表现在企业需要大量工人却招不到人,求职者中本科、硕士就业更难.要走出"两难"境地,除了企业自身要不断改进企业各方面条件、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择业者应当改变就业观念外,还必须调整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改善我国的中职教育,转变"成才"观念,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从源头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实中更大程度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上 就业涉及到国际国内宏观就业环境、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教育结构调整和改革等诸多因素.当前,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呈现出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有两个层面,一是选择性矛盾:由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区域、行业属性选择上的矛盾,二是不适配矛盾: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后者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大学毕业生.有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跨国公司为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而苦恼.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上和层次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性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历来强调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也一直以学校为主,企业不参与或很少参与职业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而企业却招不到需要的人才。纵观德国、日本经济的腾飞,都离不开其完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正如德国人所说,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  相似文献   

9.
DKD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而职教课程模式基本上还是学科式的,与职业劳动过程的系统化不相吻合,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不能满足企业要求,造成企业找不到需求的人才与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双重矛盾,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职业教育的一切教学改革必将最终归结为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规模扩张与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性变革的同时,通过建立开放竞争的教育市场,与建立资格框架制度、注册培训机构鉴定制度以及引入培训包"三极"质量保证相结合,使得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提供的服务与行业企业更加密切相关,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适切性的借鉴意义在于: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资格标准和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培育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之首。但近年来却矿难频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煤矿企业人才匮乏,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全国仅有的几十所煤炭院校却招不到学生。不得不“改换门庭”。2005年6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安全生产万里行”会上向中国煤炭行业发出严重警告:“如果再招不到大学生,中国煤矿将面临灭顶之灾!”。我国煤矿瓦斯治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大声疾呼:“煤炭行业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为此,本刊特别推出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半工半读服务企业》的经验.该院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员工。作为大学就业指导者,如何帮助大学生就业,成就大学生的未来,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周大平 《教育》2006,(1):40-43
2004年初,以广东东莞数十万工人缺口为代表的“民工荒”,使整个珠三角的企业老板们第一次为招不到足够的工人焦躁。这个近20年来从未有出现过的现象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新的用工信号:以出口为驱动的外向性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技工、熟练工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而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技工、熟练工却不敷需要。据广东、江苏、浙  相似文献   

14.
近两三年职业学校招生出现滑坡情况,一些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有的学校甚至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开专业,停办学校。这中间固然有社会原因,如经济形势、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但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笔者认为解决好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是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应当为广大职校所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企业招不到人,也就是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匹配,有效供给不足,许多大学毕业生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尴尬的局面呢?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办学目的,探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以便在新形势下谋求更好更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就业能力缺乏: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和大学生就业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大学教育不断摆脱“精英教育”的光环,毕业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就业市场在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同时,所形成的就业资源闲置更是惊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来,目前的就业是很困难的事情,而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却发现有不少岗位明明在那里等着招人,却没有人去应聘。何以至此?据有关调查,某省级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特点是,许多职业工种提供的岗位大大超过求职人数。如销售和业务经理需求人数比例为5∶1,推销员为4∶1。供求脱节最大的要数商业保险业务员,保险公司提供的岗位与求职者比例达30∶1。有的单位到劳动力市场设招聘摊位,并作宣传牌、放录像、现场讲解,但十有八九招不到几个人。许多企业通过做招聘广告,到市场设摊位招聘,参加各类招聘会广揽人才,可偏偏也是招不到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  相似文献   

18.
程雨  王晓婷  王伏虎 《考试周刊》2011,(58):193-195
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21世纪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给大学生、家庭、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各个地方都存在大批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状况.同时还有一部分岗位招不到人,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趋势。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对我们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校企结合,“订单教育”,创新办学模式 由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曰益迫切,除高级专门人才外,对初级人才特别是对各技术工种普通操作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大。但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又很不情愿从事这些普通的技术生产、技术加工工作,所以出现了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工人。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奇怪现象。通过校企结合,“订单教育”,创新办学模式后,面貌完全改变,除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企业为学校学生生产实习提供实习基地外,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委托培养协议,并涉及各种专业工种。  相似文献   

20.
办职业教育.必须跟上行业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还要瞄准国际市场,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在就业上更有竞争力。职业教育办学要积极争取国际行业协会的支持,比如,在帮助学生在拿到国内学历证书的同时.拿到国际行业协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院校开发的课程应该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因此。不少课程都是最新、最先进的.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始终把教师培训放在第一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