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郭倩 《下一代》2013,(7):35-35
"的"、"地"、"得"是三个同胞兄弟,当人们写文章时,他们互相合作,使表达更加准确。到了年底,文字国国王想从三兄弟中选出一个模范,为此三兄弟闹起了矛盾。"的"说:"我的功劳最大,因为我的使用次数最多,比如说吧,鲜红的衣服,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母亲,红的太阳,绿的山,白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新时代我们都有着十分温馨的“家”,也许在与别人交谈时,除了介绍我们自己。我们也常会谈及我们的“家庭”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论有关“介绍”、表示“位置”及说明“家庭”情况的一些常用句型吧!  相似文献   

3.
谈“在阅读教学的课前准备中,你是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准备的?”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来源地为印度 ,不过“0”始出现于公元 9世纪末。这套数码字经翻译后传入阿拉伯 ,又于 13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故亦称印度—阿拉伯数字。由于欧洲人长期使用罗马数字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字曾遭到欧洲人的抵抗 ,但最终还是取代了罗马数字。唐开元年间 ,这套数码字通过历书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人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已经自创了数字码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码字在我国古代也遭到了顽强抵抗。因此 ,在唐宋时代 ,我国官私文书中概不采用这套数码字系统。至元朝 ,这套数码字又由伊斯兰教徒从中亚再…  相似文献   

5.
一、例句导入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入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学在学习古文时很纳闷,古人怎么有那么多称呼?什么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什么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等等。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命名、取字时可有一套讲究了。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取名,这就是"名"的由来。事实上,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句话,(出示:一群美丽的鸽子,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我看得人了迷。)会读吗?(指名学生读。课件点红“的”“地”“得”)这三个字在这句话中都读——de。既然都读de,那为什么有的地方用“的”,有的地方用“地”,而有的地方又用“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的用法。(板书:的、地、得)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讲课的“三字经”,即“心”“新”“欣”,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讲好课的根本问题.用心讲课是对教师的责任要求,也是容易做得到的;以讲课的新方法和新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是对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使讲课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欣赏,是讲课的最高境界,是绝大多数教师一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教研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做个好的教研员呢?笔者认为,这要从教研员这三个字谈起。  相似文献   

10.
一、"点"的显现数学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包含着许多知识点,复习课之前,要事先告知学生复习的范围,让他们整理好复习要点。这样,学生通过归纳、概括、思考本单元的知识点,达到理解、形成知识链的目的。这一阶段的教学环节是:  相似文献   

11.
罗刚淮 《山东教育》2012,(32):14-15
有一次与一位校长朋友聊天,谈起校长职业发展,我让他多动笔写写心得体会,可以促进成长。谁知他大倒苦水,说校长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因为相交日久,我就冒昧让他列出一周来的各项事务,并把所用多长时间也列出来,我帮他做一分析。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相似文献   

12.
张华 《生活教育》2012,(5):55-56
今年初三年级刚刚重新分班,听到同学们称班级里的小李同学为"禅师",我感到很奇怪,难道本班来了一位佛学弟子,后来经过了解方知,原来小李同学在初一、初二的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最严重的是平时上课坐在那里几乎不动,任尔东南西北风。  相似文献   

13.
成语“三令五申”的“三”、“五”沿用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指三次、五次,比喻多次。“三令五申”谓多次命令,反复说明,即再三告诫的意思。 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一般只用数词表示动量。数词表示动量有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堂好的语文课,需要在教材处理、教学构思、课堂组织上下足功夫,其实这就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整合过程。定好了教学切入"点",方能有条理地理出教学思路"线";思路清晰了,还需借助语言、板书、多媒体等手段,让整堂课丰满起来,使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得到"面"的有效铺开。唯有在"点""线""面"三个方面精心准备,方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来,重庆的“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引起广泛关注。群众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也感到不解:落网的“黑老大”中不少人都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光环”,况且这种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人们不禁要问:“黑老大”是怎么“染红”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其产生过程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但是,一些地方却把代表和委员作为一种政治待遇,向所谓的“致富能人”倾斜,这其实是一些干部“GDP崇拜”和政绩观异化的另一种表现,也是“黑老大”戴上“红帽子”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郭凯 《考试周刊》2011,(37):24-25
"达人"不是新词,古代汉语中的词义为通达事理之人。现代汉语中的"达人"一词来源于日语,是借形词,指对某行业比较精通、对某领域比较专业的人。"达人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2011,(6):48-49
问: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有人说儒家经典中的“乐”字读音都是yu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把它读为yue。请问:这个句子中的“乐”到底应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18.
读过《论语》、《孟子》的人对下面两个句子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19.
他希望别人看到这些辛苦拍回来的照片,也能关心环境、关爱动物。罗红,中国摄影家、国际知名环保人士,他所倡导的2008中国环保绘画大赛正在火热地进行中。他通过自己拍摄的野生动物作品和摄影经历分享环保梦想,成为全国小朋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到底怎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有效的标准是什么呢?在实际操作与探索过程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些人简单地以"会不会解题"来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有效"的误读,必然导致教学的误区,只有正确厘清及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