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作品创作和传播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持。但技术从来具有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公众因数字和网络技术而拥有了获取和使用作品的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各种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人的权利也因作品、表演、  相似文献   

2.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作品创作和传播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持。但技术从来具有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公众因数字和网络技术而拥有了获取和使用作品的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各种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人的权利也因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在网络环境下瞬间就可以传输或复制到世界各个角落,而变得极其脆弱。  相似文献   

3.
针对著作权加强权利人对作品网络传播权控制的现象,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公众数字资源网络获取的权限限制,提出图书馆在合理使用制度下,通过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充分利用"除外"条款、文献传递"一对一",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数字信息网络传播权。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数字版权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决定着版权价值的流向,因此,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分析数字版权保护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实现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和公众共同努力,从法律、管理、技术方面完善版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44亿,互联网已成为公众特别是知识分子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利人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6年7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目的就是为保护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鼓励作品的创作和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6.
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网络时代的迫切要求。这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和与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鼓励优秀作品、表演和录音录像制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经过初步学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现提出7点建议,供有关立法部门参考和广大著作权人思考。1.建议删去条例草案第四条第五款。将图书、期刊等作品,赋予公共图书馆可以在网络阅览系统供馆内读者阅读馆内收藏的已发表的作品。这扩大了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围,客观会侵犯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期刊的汇编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摭谈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秦珂 《河北科技图苑》2001,14(2):21-22,43
调整版权制度,建立适应作品创作、传播、利用的新的技术背景和满足数字时代权利分配与利益调和需要的新的利益平衡机制,是解决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的关键。文章从数字技术对版权制度的影响。重新界定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加强对权利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对此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图书馆处于著作权利人生产作品和公众利用作品之间,其对作品进行收藏、传播的职能对于双方利益的实现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图书馆代表的公益性与权利人代表的私有性却总是矛盾不断,使得图书馆一直陷于著作权侵权的风险之中。三网融合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的大量出现,图书馆业务面临的著作权冲突更加多样化。文章讨论了三网融合环境下图书馆著作权风险的成因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NFT数字作品交易作为区块链技术与智能合约技术衍生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丰富数字经济样态、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然而,如何界定NFT的法律属性,怎样有效规制未经著作权人授权而擅自将其作品非同质代币化并进行出售的行为,成为著作权法领域亟待回应的问题。对此,应当将NFT视作访问作品的网络链接和法律上的访问权利凭证,出售擅自铸造的NFT数字作品的行为构成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间接侵权。与此同时,应在立法层面坚持发行权“作品载体所有权转移”之要件,在司法层面正确适用“向公众传播作品”要件和著作权侵权主观要件,以更好地治理NFT数字作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出现至今,给大众生活和媒体接触方式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随着数字技术的愈加成熟,网络媒体也有了巨大发展.类似"艳照门"的事件正是借助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得以造成广泛的影响.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艳照门"事件分析网络传播在传播公众事件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物合理使用权的中外立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平 《图书馆杂志》2004,23(10):21-24
合理使用又称权利的限制和例外,它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非权利人使用了权利人的权利、利用了权利人作品,也不构成侵权或负责的行为,其实质是对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及其行使的一种限制,这有利于保护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和促进文化的交流及传播,是积极的一面。但用户对数字出版物合理使用范围的过分扩大,同样会挤压版权人的权利空间,其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这既不利于提高著作权人的独立创作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作者与公众之间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流媒体版权侵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东 《图书馆论坛》2012,32(5):161-165,181
近来流媒体正取代网络下载成为作品在线体验的主流,文章从流媒体的两种方式即点击流媒体和直播流媒体两个方面分析公众传播权和复制权对流媒体技术的法律规制问题。从欧洲判例来看,传统广播权适用于直播流媒体还面临着不确定性,而用复制权规制流媒体技术则带来了相互矛盾的判决结果。从现有的数字版权法规定来看,要妥善地区别流媒体技术使用版权作品是合法还是侵权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3.
网络数字环境下,作品的发布、传播、使用的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的分配出现失衡.《著作权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迫切需要修改.本文从作品、数字网络的特点,著作权的功能、立法宗旨,对目前数字作品的保护模式的评论展开讨论,以期望能够找到最适宜于网络环境下数字作品传播的著作权保护机制,为未来的修法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历史中始终存在着作者私权和公众利益之间的矛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著作权作品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著作权利益冲突与不平衡问题,打破了传统的著作权利益架构。如何平衡网络传播过程中的著作权利益是网络环境中作品传播与利用的重大问题。只有著作权利益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得到了各自相应的权益,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利益才能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浅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作品能够迅捷、方便、廉价地通过网络海量传播,任何人都可在其选择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作品。与此同时,一系列新的矛盾也不断涌现,知识产权问题尤其突出。各种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纠纷不断发生,给传统的著作权法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保护著作权,成为知识产权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作权人有权在因特网上自行传播在法定许可范围内的作品,有权许可他人传播作品,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传播作品。由于我国网络信息纠纷多且网络状况复杂,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又相当缺乏,同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尚未出台,现实生活中信息网络传播侵权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且花样不断翻新。  相似文献   

17.
手机出版,是指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将著作、图画、声频、视频、符号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数字化,以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发送到手机移动用户终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的实时传播行为。手机出版使手机从人际传播工具变成了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数字新时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机出版和网络出版一样.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李仁玉 《大观周刊》2012,(44):132-13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中流传的数字作品也日益增多。图像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能够对原版数字作品进行无限制的修改、编辑、合成和传播,给数字作品的原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加密解密和认证使用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本文在基于现行数字版权保护管理相关标准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数字水印技术和置乱加密技术相互结合的网络数字版权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进行统一的认证使用和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秦珂 《电子出版》2003,(6):21-23
透过版权制度三百年的运动轨迹,可以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传播权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不断演变,并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得到扩张。版权制度的诞生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明使“知识公有制”对知识创新所造成的压抑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有了对“知识公有制”进行变革,使知识创造者垄断对作品的复制和发行权利的必要性。此后,电子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传播权又延及广播、电视、有线广播、卫星传输等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网络成为了作品传播的新渠道,如何使网络传播作品的行为受到传播权的规范,就自然成为版权制度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终端的普遍应用,数字出版产业得到高速发展,但由于数字版权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侵权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出版版权问题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数字出版版权的概述1.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是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从事出版的活动,包括对原创作品的编辑加工、传播、印刷复制、发行销售、阅读消费数字化等。数字化互联网出版物主要分为八类: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图书,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