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扬 《新闻传播》2010,(8):114-114
固定的栏目主持人、栏目片头、播出时间,乃至建立群组、专门的贴吧、官方网站,与受众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互动沟通,可以说不少节目走上了节目专业化的道路。本文试从当下引起网络热议的网络脱口秀节目为研究对象,浅议其“走红”网络的主要原因,并探寻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皓亮  靳赫 《新闻世界》2010,(7):183-184
一个是作为一个国家仪式、一个春节民俗、一种主流文化的央视春晚,一个是从主持人、演员到节目创意均出自网民推选的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晚,2010央视春晚与首届网络春晚播出之后,反响不一。本文从传播者、晚会内容、关注受众、传播渠道、受众互动参与等角度对两台春晚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自制节目层出不穷.《暴走大事件》(以下简称“大事件”)作为一档自制的网络脱口秀节目,自2013年开播以来,关注热点话题、娱乐事件,搜集奇闻轶事,已经播出五季,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受众,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传播特征 1.节目模式清晰,传受主体明确 固定的节目模式能够使受众更加清楚节目的规则.纵观“大事件”五季,节目模式以“板块+吐槽”为主,从第一季节目板块设置模糊,到后来的相对清晰、固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套路”. 主持人是脱口秀节目的关键,“大事件”的主持人中等身材,挺着啤酒肚,性格上玻璃心、易怒、会吐槽,就像是身边人的“集合体”.节目的受众以青年群体为主.调查显示:网络视频用户以39岁以下的人群为主,占比达81.6%.①从“大事件”主持人人物设定、语言风格,到涉及高考、暑假等专题的设定,都和年轻人的观看喜好契合.另外,周更的更新时间,既能够保证节目质量,又能培养受众固定的观看习惯.  相似文献   

4.
《今晚80后脱口秀》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展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节目开播近五年以来一直保持着高人气、好口碑的传奇。从电视节目营销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今晚80后脱口秀》对受众、节目内容的精准定位,同时充分借助各种新媒体传播形式和渠道,加强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打破以往电视媒体存在的劣势,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综艺市场,脱口秀之风盛行。根植于互联网土壤下的文化脱口秀,作为泛娱乐化综艺中的一剂知识"轻补给",颠覆了大众对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粗制滥造、毫无养分的印象,在话语主体选择、话题风格设定、话题表述方式上拥有着其独特的特征。只有坚持人文内涵,引导受众的价值审美取向,通过精准定位"三高"受众,打造小众精品模式,同时借力互联网平台,实现多方位合力传播,真正做到"重文化轻娱乐",才能保证互联网文化类脱口秀的长盛不衰,理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脱口秀栏目结构形态和叙事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晚80后脱口秀》作为一档晚间播出的脱口秀节目,其受众定位、播出时间的特殊性使其在叙事形态上呈现出与同类节目相比比较大的差异,文章从节目碎片化叙事、节目叙事策略、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叙事氛围多个层面分析了节目在叙事形态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何汉斌 《传媒》2016,(17):66-67
2016年湖南卫视王牌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正式改版,该节目以传承中华文化、传递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播出8年之久,在新版播出后依然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和好评。《天天向上》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其在娱乐脱口秀的形式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强调教化与公益,不但追求娱乐搞笑,而且注重商业与文化的互动融合,在娱乐中传递核心价值观,不仅让受众体验到了精神层面的审美愉悦,而且实现了认知层面的文化滋养。因此,以《天天向上》为例,探讨综艺节目如何传递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发言平台的大众化,吐槽文化对年轻受众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吐槽文化为特色的的脱口秀节目应运而生。《吐槽大会》紧扣当下网络流行的"吐槽文化",迎合了年轻受众的表达习惯,每期节目都获得了接近1亿的点击量。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浅析吐槽文化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和吐槽文化在生活中的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吐槽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探究吐槽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谭亚玥  姜雯 《视听》2022,(3):26-28
近年来,以《脱口秀大会》为代表的喜剧脱口秀类网络综艺节目迎来井喷式发展.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看,此类节目通过消解传统的话语权威、塑造荒诞的叙事风格和构建多维的交互空间,借助去中心化的人员组成、星素互动的表演形式、紧跟热点的话题选择、荒诞颠覆的赛制设计以及多屏联动的互动模式等,实现了与受众之间的高质量交互传播,在赋予年轻群...  相似文献   

10.
文化脱口秀是指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热点、人文与自然知识等,以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为主要目的的脱口秀。2012年,诞生于优酷的文化脱口秀节目《晓说》自开播首期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与喜爱,开播当日就突破百万观看人次,其中青年群体是主要收视人群,起点不可谓不高。之所以会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与节目的形式、内容、主持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以上三个角度对《晓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狄春华 《中国广播》2011,(11):77-79
“20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期间,甘肃交通广播策划推出5小时特别直播节目《大话马拉松》,在业界和听众中产生强烈反响。本文就该节目如何发挥广播现场性、快捷性的特点,强化广播声音元素,并创新采用广播和图文直播,通过飞天新传媒、新浪微博、QQ群等多种网络方式,与受众群体即时交流,延伸并拓展了新的互动渠道,积累了跳出体育赛事做广播赛事节目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为青年群体的自我呈现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使其能自主性更强地使用各种网络特殊形象,进行个体展演、完成情感表达。文章探究以青年群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周杰伦粉丝群,在近期微博超级话题打榜事件中,使用"夕阳红中老年粉丝"的网络特殊形象进行自我呈现和情感表达。结论认为,"夕阳红粉丝"这一不同于青年群体现实生活的特殊形象,实则反映了他们"感慨青春消逝""代际对立""娱乐与消遣"三种与该群体特性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这三种情感对该群体具备较强的情感号召力,并在群体针对"夕阳红"网络特殊形象的表演互动中不断增强,成为该群体在本次带有互动仪式性质的"表演狂欢"中的共享情感。  相似文献   

13.
省级广播传媒面对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农民,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的互动,随着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两者互动的主、次关系,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变化,互动的频度加大,互动的过程加快,两者的互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关系、形式、内容的变化1.互动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随着广播频率专业化,广播由“广”播到“窄”播,由“大众化”到“小众化”,一改广播传统的播出模式,而是注重听众的需求规划节目,树立听众导向节目观,使省级广播传媒与农村受众互动的主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农村受众…  相似文献   

14.
罗倩 《今传媒》2016,(7):104-105
2014年末,爱奇艺打造了一档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奇葩说》,该节目一经播出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脱口秀节目.在屡见不鲜、品种繁多的脱口秀节目中,《奇葩说》以其具有互联网特色的内容创新、强大的台前幕后阵容、多渠道的营销策略创新脱颖而出,成为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曾纪滔 《新闻世界》2013,(4):149-150
由高晓松首次跨界担纲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自今年3月推出后,受到网民的追捧,四期内点击量超千万,均期点击量达200万,开播半年后“逆袭”登陆浙江卫视黄金档。它开创了“名人+通俗文化”的网络原创脱口秀节目新模式,标志着视频网站原创节目新的飞跃。本文以传播学为视角,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传播要素入手,对《晓说》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6.
夏青 《视听界》2012,(6):113-115
鉴于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引入关注,主持人的独特解读方式是一条“拉拢”收视的途径。近几年,部分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一些新闻脱口秀节目,如凤凰卫视尉迟琳嘉主持的(《倾倾百老汇》、东方卫视的《壹周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黑龙江卫视的((故事天下》。这些栏目以社会热点新闻为主,剖析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以诙谐、幽默、轻松的表达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谷征  张一祎 《传媒》2018,(10):41-44
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与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受众倾向通过电脑和手机来观看各类节目.除了购买热播电视节目的版权,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节目,脱口秀类节目便是其中之一.这类节目较之真人秀节目,体量小、易于操作、更具话题性,也更适合碎片化传播,因此,颇受青年群体与网络节目制作者的双重喜爱.  相似文献   

18.
作为美国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夜脱口秀节目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对受众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成为美国人晚间的一项文化观赏习惯,也是美国青少年获取时政新闻的主要渠道。深夜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与访谈嘉宾的机智对话以及对节目的精妙把控给此类节目增色添彩,凸显了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艺术水平。本文以史蒂芬·科尔伯特主持的《深夜秀》节目为例,对其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真实、深刻和富有人文精神的访谈艺术进行了解读,剖析了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和作为,为我国的电视访谈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范小玲 《传媒》2022,(3):60-61,63
近年来有关京剧的电视节目引发受众追捧,并生发出相关网络综艺、网络剧等新的表现形态.网络综艺《瑜你台上见》以京剧脱口秀的形式与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彼此辉映,不同的节目形态与诉求相互交融,在提升网络文化节目内容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戏剧与影视的共赢,拓展戏曲传播的新路径,开辟了网络剧与网络综艺跨类型互动融合的新范式.这种相同题材下不同节目形态的相互交融是一种新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史云华 《新闻世界》2009,(9):150-152
随着媒介景观的不断演变,网络受众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摄影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摄影博客中,网络受众以更具个性化和风格化的方式参与网络传播。通过观。展/表演的方式,网络受众在网络空间中以更具目的性的视觉呈现,来传递和建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并以此观照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