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从"估量"义发展出"推测"义,为"X+看"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前提;从"看"到"X看"的语法化过程,也是主观化的过程,其中"X"加强了"X+看"的主观性。"X+看"最终语法化为话语标记形式"X看"。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是学生倍感困难的语法,因为两者从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我们知道它们完全不一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两个例句:(1)the bookthat he is readingis a story-book.他正在看的那本书是本故事书。(2)the newsthat we would have a party made us ex-cited.我们要举行晚会的消息让我们很兴奋。上面第一句的划线部分是定语从句,第二句中的划线部分是同位语从句,两者看上去很相似,但如果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它们的句子结构及其在句中的作用,就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一、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定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作定语修饰该词的主谓结构。that引起的定语从句主要起修饰或限定的作用,在结构和意义上从句与先行词关系密切。上述第一句中的定语从句就是用来修饰先行词the book的,关系词that取代先行词在从句中做宾语。如果去掉从句,剩下的部分就会意思不清楚,指代不明确,不知道谁读的那本书是故事书。因此这种限定性的定语从句是绝对不能省去的。同位语从句就是放在先行词(名词或代词)后面用以说明或解...  相似文献   

3.
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的语言单位。汉语的定语和英语的定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汉语是左向分枝语言,定语成分主要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词前面。而英语是右向分枝语言,定语修饰语主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我们在做英汉互译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正确地处理汉英定语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取"是一个结合能力很强的语素,运用语法化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古汉译佛经中"取+V"结构中"取"的发展演变进行考察,"取"在语法化过程中发生了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义的虚化,二者发生的阶段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语定语从句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笔者深感在语法上若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英语定语从句的位置,对于尽快地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是颇为有益的。 普遍的看法是:凡英语定语从句跟在被修饰的名词和代词——即先行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够与动词组合构成N+V状中短语,其性质是动词性的,在句中能作谓语、定语、主语和宾语。N+V状中短语在作谓语时,其中的名词性状语N从语义指向上看,有时指向谓语动词V,有时指向结构中的其他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汉 语和英语的定语表示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如汉英的定语都可以由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介词结构 (介词短语 )担任。然而 ,这两种语言的定语表示法也存在着各种差别。在汉语中 ,动词可以直接用作定语 ,而在英语中 ,动词不能直接用作定语 ,需将其变成非谓语形式 :即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形式 ,才能用来作定语。本文拟就汉英定语表示法作一比较 ,并对汉语定语的英译作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一、名词作定语 :汉英都可以用名词作定语。一般都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汉语的名词作定语时 ,一般在其后加“的”字。而英语的名词作定语 ,一般要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Talmy认知语义理论,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借助真实语料,聚焦考察现代汉英动词"飞"和"fly"的语义结构及句法模式的异同。究发现:"飞"和"fly"在作动词的概念语义均由[+运动]、[+空中]、[+翅膀]、[+控制]、[+施事性]和[+方式]构成,这决定了它们句法相同性;但两者存在句法差异和句法结构频率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传统上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对定语从句展开描写和解释,但解释定语从句连接词所采取的循环论证策略和汉语相应称谓的缺位加重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理解难度。信息输出时,汉语学生或者回避使用定语从句,或者由于错误使用关系代词而导致句子结构出现问题。从语言分析系统的语形角度看,定语从句是英语避免重复的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10.
汉语被字句是以语序实现语篇衔接的典型手段之一。与一般的陈述句相比,被字句中的已知信息与其语义定指没有一致关系。被字句中的"被"是划分句子新旧信息的界限,"被"对标示被字句新旧信息起着重要作用。从语篇功能角度来看,被字句的语篇衔接功能可分为话题顺接、话题转接两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 的用法."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相似文献   

12.
杨彬 《江汉学术》2011,(6):51-53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一个影响深广的比喻。从表面上看,"德"与"风"和"草"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则如果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抽象出这个比喻中的四个心理空间,并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全新的心理网络,就可以显现出"德"与"风"、"草"之间的相似性,让比喻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比分析了英汉"V1+N1(+to)+V2(+N2)"结构,并探讨了英语该结构主动词V1后名词短语N1的句法生成位置及其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汉语兼语句可分析为宾语控制结构和ECM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轮机英语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以便轮机员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运用SPSS软件,通过卡方检测比较自建MEE语料库和线上FROWN语料库.根据名词+名词16种语义关系理论(参见BIBER 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89-596),分析自建MEE语料库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得出结论:(1)轮机英语和通识英语中的名词短语存在显著性差异.(2)轮机英语中"名词+名词"结构短语覆盖了全部16种语义关系,其中超过10%的为目的关系、识别关系和专有属性关系;"名词+名词+名词"结构短语的语义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的树结构,每种类型的语义角色的分布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白马非马"有三种语义:白+马≠马,白马≠马,白马马。公孙龙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是形而上学的,他对于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他的"知性"逻辑。"非马"是公孙龙的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概念。公孙龙创造了"有马",成功地论证了白马=马之谬误,"以推是辩而化天下"。公孙龙的白马≠马和白马马是相通的,其基础是白+马≠马。从某种意义上,公孙龙是中国的巴门尼德和亚理士多德。  相似文献   

16.
所谓“定名”结构,就是定语和名词中心语的组合关系,亦即名词性偏正词组。本文试图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从组合层次这个方面进行分析,让人们对《诗经》中的“定名”结构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使之作为先秦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个材料。 名词中心语前的定语,由一个词构成的,我们称作一层定语,两个词构成的称作二层定语,余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7.
形容词重叠式好好常作定语。从调查的语料来看,好好作定语的用例95%以上蕴涵转折语义。凡有转折语义的用例,句子中的动作行为都必须为已然体;相反,没有表转折者语义,其动作行为都非已然体,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考察汉语发展史,形容词重叠式好好产生于唐五代,最初只作状语,明代始作定语。定语产生之时,好好句式就蕴涵了转折语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8.
济宁方言语法特点撮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宁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具有下面一些特点:它有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词缀,特别是后缀;有比较丰富的程度副词和表示程度差别的形容词三级形式;有些量词可采取三次重叠形式;“跟”、“在”、“从”、“连”等介词存在着语音或用法上的变异现象;指物和指人宾语在“动词+唠(在/到)+所处”结构中分处于不同的位置;表示差比可用“不跟”、“不胜”等词语,也可采取“形容词+起”的格式。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轮机英语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以便轮机员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运用SPSS软件,通过卡方检测比较自建MEE语料库和线上FROWN语料库.根据名词+名词16种语义关系理论(参见BIBER D,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89 596),分析自建MEE语料库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得出结论:(1)轮机英语和通识英语中的名词短语存在显著性差异.(2)轮机英语中“名词+名词”结构短语覆盖了全部16种语义关系,其中超过10%的为目的关系、识别关系和专有属性关系;“名词+名词+名词”结构短语的语义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的树结构,每种类型的语义角色的分布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