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徐锐 《钓鱼》2012,(19):32
一、钓具选择的技巧刚入秋时,天气还是很热,鱼多在深水里活动,此时宜选用海竿垂钓深水的鱼,尤其适宜在水库、湖泊中垂钓;晚秋则宜选用手竿,竿长5.4~6.3米为佳,线长3~4米为宜。浮漂要求轻、灵、流线形。现在常用的浮漂种类很多,形状也多种多样,长短各异。选用浮漂时要根据个人的习惯、钓时、天气、环境而定。秋天垂钓的漂可用小漂、轻漂、蜈蚣漂、带有小弧度的流线形塑料漂或木漂为好。漂坠组合必须配比适当,才能灵敏。漂、坠的比重应等于或接近于  相似文献   

3.
散漂(也称七星漂)常见于传统钓法,随着悬坠钓立漂的出现,有许多钓鱼人认识到立漂的优点也开始使用起立漂。尤其是在年纪轻的钓鱼人中很是盛行。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很快能就掌握悬坠钓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如何找底,如何调漂以及如何掌握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4.
杨毅 《钓鱼》2011,(19):22-23
电子夜光漂前文已经提到过,相对于平时用的立漂。电子夜光漂体形偏大,漂尾偏粗,属于不灵敏的那一类漂型。适合配合较大的线组来夜钓鲤鱼和生口大鲫鱼。一般建议调3~4目(全彩色或是间隔彩色发光目)左右,钓目以水面露出1~2目,水下淹没一目发光格为宜。轻口鲫鱼和小鱼偏多的鱼情,  相似文献   

5.
一支浮漂,不管是何种材质,只要其体积相同,其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便相同;在水中悬浮时,其浮力所能承载的包括其自重在内的重量亦相同。我认为,减轻漂体自重,使其浮力能多点去承载悬浮时的配铅,是悬坠钓法的浮漂应具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同体积的浮漂,漂体自身的比重小些,自重轻些为好。下面所谈的漂体形状与浮漂的倬用功能.亦与这一问颢有关。  相似文献   

6.
范宁 《钓鱼》2004,(22)
碳脚漂: 鱼漂的漂脚材质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制成,它具有较强的挺硬度和自重轻、不吸水的特点,使鱼漂的整体浮力不受影响,漂脚弹性好,使鱼漂入水翻身时干净利落。根据鱼漂用途的不同,它被分为细碳脚和粗碳脚两种。  相似文献   

7.
张铨 《钓鱼》2006,(6):49-49
在野钓中,星漂钓组仍长盛不衰。绝大多数钓友十分喜爱星漂钓组,这不仅有历史的原因,而且有现实的道理。星漂(又名七星漂、散子漂、蜈蚣漂、卧漂)钓组有很多的优点。制作方便,成本低廉,调漂简便,对远近深浅、水草浮萍、静水流水等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强。星漂钓组可以调得迟钝,降低鱼的吞饵障碍,适应钓野生鱼尤其大鱼的需要,也可以调得很灵敏,适应钓猾口鱼、轻口鱼的需要。有的朋友对星漂钓组不甚了解,一说到星漂钓组就联想到重坠粗线大钩,就认为粗笨、迟钝,那是肤浅的一种认识。星漂钓组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根据季节的不同,鱼情的差异,水流的缓…  相似文献   

8.
范宁 《钓鱼》2004,(22):41-41
碳脚漂:鱼漂的漂脚材质采用碳素纤维材料制成,它具有较强的挺硬度和自重轻、不吸水的特点,使鱼漂的整体浮力不受影响,漂脚弹性好,使鱼漂入水翻身时干净利落。根据鱼漂用途的不同,它被分为细碳脚和粗碳脚两种。  相似文献   

9.
傅常奇 《钓鱼》2004,(20):17-17
散漂(也称七星漂)常见于传统钓法,随着悬坠钓立漂的出现,有许多钓鱼人认识到立漂的优点也开始使用起立漂。尤其是在年纪轻的钓鱼人中很是盛行。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很快能就掌握悬坠钓的技术,这其中包括如何找底,如何调漂以及如何掌握提竿时机等。然而,对于老年钓友来说,即使是钓了很长时间的了,也感到悬坠钓很难掌握。主要问题是找底难,掌握提竿时机难。因此,在钓鱼活动中除了会使用散漂,也喜欢用普通的立漂。  相似文献   

10.
春钓晒阳鲫     
每年3~4月份未涨水之前,鲫鱼在水面晒太阳怎么钓?可用一根4~6米钓竿,齐竿细线或再短1~2米线均可。3~4粒鸡毛杆细漂或不用漂,轻坠小钩,以蚯蚓或  相似文献   

11.
天丝纪录台     
一、渔具。星漂配轻坠,细线拴小钩,软竿轻轻荡,专擒鲫鱼归。  相似文献   

12.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13.
钓鲩参考     
迎风搏浪钓草鱼在迎风岸施钓,风吹浪滚,漂儿随浪起伏,钓手如坐舟中,定漂子高不成低不就,手竿还抛不出线,真是困难重重。这里有两种选择:一是搬家,找个避风岸下钩。这对老年人和体弱者是可取的。但若是真想钓上草鱼来,就切莫躲避风浪,那可能是躲着鱼下钩。迎风岸手竿不易出线,可用"甩大鞭"的方法。漂子可考虑定成半躺漂,在浪尖上,漂子斜立,在波谷中漂子会躺在水中,不论在波峰波谷都能看到漂子。鱼咬约拉漂与风浪推漂截然不同,前者快速下拉,后者缓慢漂荡,且有规律。拉竿狠提竿轻草鱼以冲撞力大而闻名,尤其在夏季水温高,水…  相似文献   

14.
李洪生  徐海宁 《钓鱼》2005,(7):32-32
七星漂是传统钓鱼的钓具之一,主要用于传统钓法的手竿钓鱼。七星漂的优点:入水轻,扬竿时不易惊扰钓点中的鱼,出水也不会有太大的阻力,最适宜在风浪影响较小的水域或有水草的环境钓。使用方便快捷,在匹配钓组时,一般只需调一次漂,以后只要深浅不是过于悬殊,都无需再调。七星漂目标大容易观察,即使钓一天也不会因为观漂感到劳累。缺点是抗风性能较差。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七星漂会受风浪的作用起伏,给鱼讯识别带来难度。虽然七星漂抗风性能欠缺,但仍受到数以万计传统钓友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高国祥 《钓鱼》2014,(1):22-23
进入冬季,鲤、草、青等大型鱼类已潜藏深水,不食不动,以减少体能的消耗,仅有御寒能力极强的鲫鱼,仍在近岸活动觅食。但冬季寒冷,鲫鱼身体僵硬,行动迟缓,且开口小,吸饵轻,漂讯反映弱,用错漂就钓不好鱼。  相似文献   

16.
安在胜 《钓鱼》2007,(1X):25-25
到了12月,北方已进入冬季,对于钓鱼人来说,是一年中萧条期的开始,此时大多数鱼类如鲤、草、鲳、鳊、鲢、鳙基本已不进食,只有鲫鱼还在四处觅食,但这时也没有其他季节猛烈,鱼儿的活动变得轻、慢、缓、顿了许多。这时的垂钓装备线钩漂饵及漂象都须有所改变。尽管如此,冬钓仍有它独特的魅力。因为这时鱼吃口非常轻,难以观察,所以一旦冬钓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漂象变化观察得了如指掌,那其他季节垂钓就更不成问题。  相似文献   

17.
管察 《钓鱼》2009,(9):22-23
两岸钓鱼交流使我们认识了浮标——浮出水面的标志物此前习称浮漂,主要有散子漂、独漂和立漂其功能是“羽沉知食驶”,能反映鱼咬着钩走了就满足了,至于钩上还有没有饵,有多少,鱼把饵吸进嘴了还是吸到唇边就停住了,在浮漂的反应比较混沌,也过于简单,浮标的出现把调和钓分得清楚了,可是鱼情不同,一旦遭遇轻口、乱口就难以驾驭了,于是有优化造型,针对鱼口特点而通过调整尖、身、脚配置来为某种对象鱼服务的个性化浮标。  相似文献   

18.
《航空模型》2009,(6):69-69
Balsa:巴尔沙,轻木。 Barometer:气压计。 Barrel roll:桶滚,对真飞机来说既是特技飞行动作,又是比较有效的攻防机动。而对模型飞机来说,则要防止在做特技飞行时将“横滚”做成“桶滚”。  相似文献   

19.
海竿加漂垂钓法,已被不少钓友使用。它的特点是钩抛得远(一般都在30米以上),漂子醒目,反应灵敏,上鱼率高。特别在天冷,水温低,鱼活动少,咬钩轻的条件下尤为明显。另外,与用炸弹钩相比,用饵少,挂饵快,省时方便。关键是改制漂子,方法多种,经多次实践改进,现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钓友不妨一试。 一、备好材料 选大浮漂一支,漂身长短不限,粗处直径应在8毫米以上;太空豆一枚(渔具店有售);比漂子浮力大1~2倍的通心活动坠一个;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气候比较温暖,在严冬季节,水面也很少封冻,给冬钓创造了机会。冬季钓鱼应选择村庄中的沟渠池塘水面垂钓。在这些水域,鱼的食性受节气的影响相对要小。冬季还可以钓到在盛夏也很少上钩的大鲫鱼(500克以上),民间有“冬鲫夏鲤”之说。一、钓具的组合及匹配冬季钓鱼多以钓鲫鱼为主,对钓具的要求是:软竿、细线、小漂、轻坠、快钩、调灵敏。软竿:手竿要轻而软,可用6.3米长玻璃钢或碳素软调竿。细线:线径为0.12-0.14毫米强拉力线或陶瓷线,不用脑线。小漂:在自然水域施钓,宜用散漂。用鸭毛梗剪成1厘米长小段4粒。轻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