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理论者与教育实践者生活在各自不同的意义世界,并以其不同的意义世界感知、理解、思考、建构和言说着教育。教育理论者话语表达"内容关怀"的"强或弱"、言说方式"可理解性"的"好或差"及其整体现实"可操作性"的"难或易",教育实践者视域要求"学识素养"的"具备或不具备"、践行视域"关照度"的"狭小或广阔"及其实践主体"积极参与"的"是或否",就有可能造成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脱离、脱节甚或隔绝。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既需要理论者调整其话语关怀,也需要实践者拓展其视域。  相似文献   

2.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精华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从"仁者爱人"的教育宗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中等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启示,意在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教育思想蕴涵了极其浓厚的人学特色。"以民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培养"君子人格"是其教育的最终目标,"修己"、"安人"是其价值追求,提倡"反求诸己",开发人的精神能动性,是其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所谓"优质教育"不是"任意拔高"的教育,也不是"胡编乱造"的教育,更不是"指鹿为马"的教育,而是"适切的教育"——合乎伦理道德、合乎学科本质、合乎儿童特质、合乎规范目标(养成健全公民)的教育。基础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它是培育健全公民的基础教育完成阶段。基础教育的第一基本属性是"公共性"。学校教育的"公共性"涵盖了三个基本内涵:其一,作为"共同性"的"公共性",指对所有儿童,不是一部分特定儿童,都要保障其教育机会,谋求其发展。具体地说,是"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5.
在潘光旦看来,现代教育是一种"忘本的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土教育的缺失造成的。教育的核心在于"位育",即能使教育对象"安其所遂其生"。位育包括人性教育、乡土教育和国民教育3个层次。乡土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应当重视乡土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乡土认同,寻求教育的"务本之义"。  相似文献   

6.
"财商"已成为当今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我国财商教育目前存在家庭对财商教育"片面化"理解影响其发展、财商教育"形式化"实施影响目标达成、财商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欠缺影响其实施等问题,应重视家庭在财商教育的引导作用,拓展学校财商教育的途径,加强教师财商教育意识与素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正处于全面变革、全面转型时期。教育中一系列的教育变革现象说明了这一点。通过解读变革性教育实践及相关概念,剖析其主要特点:教育实践已是教学工作者的生活方式、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互反哺的研究方法成为主流、人始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这些变革性教育实践启迪我们重新评估教育的力量——教育价值。教育作为"人"的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其本然价值,即关注"人"的生命的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 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的高等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数学系学生的高等数学教育,不应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亲师信道"是我国自古以来传承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教育途径方面。文章在此基础上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四个角度探讨了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教育意义,以期更好地将"亲师信道"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就是"立人",这是整个教育的中心.在各科教育中,语文教育更是以"立人"为其目的,即以"促进学生的健全、和谐全面发展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语文教育研究者应更多地从语文教育的培养对象即学生的立场和视角去打量和研究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1.
受当前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影响,语文教育忽视其内在的"非功利"发展规律,片面追求短期教学目标和效果,遭遇语文教育地位边缘化、重"工具"轻"人文"教育偏见及实践教学环节淡化等发展困境。新形势下,为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语文教育改革应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确保其母语教育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切实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传承及人文建构等作用,以响应国家关于规范汉语使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大一至大四学生实施"特色理论"、"两种精神"、"八荣八耻"、"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其具体内容应分别定位在成才观、责任观、荣誉观和就业观教育上,而每一种教育又包括主旋律教育、创新教育、综合教育和免疫力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育行政伦理教育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复合性特征,其学科复合性特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组内涵关系中:"教育"与"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与"教学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与"行政伦理"的关系、"教育行政伦理教育"与"教育行政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孔子有其鲜明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孔子立足于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根基,寓主体性于"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之中.孔子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对我们确定当代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合乎人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实践等均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教育。目前,要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必须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实践中,体现贯彻其内容的前提、建构和完善其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加强其载体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后现代时代,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作为最先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家,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更多地反映了从"现代教育制度"向"后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型.美、加、澳教育在向后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后现代"教育问题,其教育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重建与超越.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当前的重大政策,有其特定的逻辑内涵。从历史逻辑看,它根源于教育锚定中国社会治理和发展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在古代中国的"教育—考试—人才培养与选拔—社会治理与发展"逻辑链条中,教育是其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在近些年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逻辑进程中,教育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因素。从价值逻辑看,其政策要义在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具体旨在以人民为中心、以全民为目标、以终身学习为要务。从实践逻辑看,其政策支点在于全面建设教育体系,政策重点是强化"教育供给—教育需求"的衔接度、增强教育体系的内在自洽度、优化教育体系的外在契合度。  相似文献   

18.
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市场化的批判展开,认为资本主义金钱逻辑向教育领域的渗透造成了教育产品、主体、观念、介质的市场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再生产"出符合资本主义劳动技能需求与意识形态规范的"虚假主体".齐泽克提出了自身的"教育游移化"见解,主张通过知识模式的创新化、教学形式的灵活化、教育角色的多元化等手段实现对资本主义市场化教育积弊的攘除,营造出潜移默化、主体互构、体验至上、抗拒市场逻辑"捕获"的批判性教育体系.齐泽克的"批判教育学"既有创新性、批判性,又有抽象性、思辨性,必须在认清其理论得失的基础上感知其理论意旨,以此为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儒学大师,孟子的教育思想相当丰富。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为拙工改废墨绳"、"精研自得,博学详约"、"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具有平等性、终身性、生产性、个性性、多样性、信息化、开放性、科学性等基本特征。"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换的过程,其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时,必须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正确对待外国教育思想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