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在当前的教育质量检测领域中,对教育质量的监控更多地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监测,对于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评价也主要以外部评价为主。为了全面、有效地实施教育质量检测,本研究认为教育质量应包括教育工作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并提出了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质量自我监控与评价,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学业评价制度直接影响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它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但是,我国现行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教育改革,特别是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严重地妨碍了学生学业成就的全面发展。为深化教育改革,顺应时代变革对人才发展的要求,应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构建一套由知识技能应用水平、基本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业情感三大关键指标组成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新体系,以促进学生学业成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能帮助我们构建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及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科学地使用《评价标准》能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改革》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之所以批准立项,是因为我国现行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利于教育改革,特别是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它严重地妨害了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以克服现行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种种弊端,从而促进小学生学业成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改革是区域整体教育评价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施区域跟进式“能力模块监测”评价改革,架构跟进式评价框架,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工具和方式,实行模块化动态监测,培养区域评价教师队伍,探索体现素养导向的区域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逐步展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与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学科,担负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重任。200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这就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课学业评价时,要以发展的眼光,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7.
评价改革是确保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障。如何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是推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加了“学业质量”,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改革提供了依据。分析学业质量与学业评价之间的关系,讨论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评价改革的突破点,研制科学的评价框架及评分标准,探讨学业评价改革方向,可以为未来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学业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渐渐被学校和家长接受,解决义务教育中"学业负担"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对学业负担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根源进行剖析,能够提出更加科学的治理策略,改善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学业负担问题,为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世界教育改革强调教育问责和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影响下,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质量,并通过组织全国性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来实施监测.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21世纪以来新一轮全国性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兴起的背景、评价标准、实施状况、评价结果的报告与利用等,旨在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是数学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数学学业成就的考核与评定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检查对学生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1-8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评价模式,同时结合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业成就评价模式,探讨彼此异同,寻求可资借鉴之处.安大略省拥有北美洲最全面和高度发展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