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传递系统的普及引起了图书馆人对拥有与获取的又一次思考。论文讨论了文献传递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影响,探讨了采访工作三原则在文献传递所带来的信息共享环境下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工作模块的集成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改变了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方式,弥补了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图书馆资源共享与信息服务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文献传递工作流程的分析,发现了文献传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即构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的集成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朱正娴 《图书馆》1998,(3):35-37
本文对"灰色文献"的涵义、地方社科院拥有的"灰色文献"的种类、特点及其价值分别予以阐述,并针对地方社科院在"灰色文献"的搜集、管理及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灰色文献"及时转化为更有效的信息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我国非中介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降低该服务引发的复制性文献申请为目的,基于我馆、NSTL、CASHL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的再加工和整合,并嵌入文献获取服务,构建了用户馆文献传递一站式服务系统。读者在一个入口、一个检索界面、通过一次检索,即可实现外文期刊的快速馆藏定位,直接点击相关链接,"一站式"获取原文。  相似文献   

5.
"合理使用"系指在特定条件下允许个人和特定组织在未经版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无偿使用版权作品的法律规范.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把握"合理使用"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适用规则,并通过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下载、文献信息资源传递建设及网络文献信息资源链接等方式,拓展文献信息资源来源途径,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普遍共享.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CALIS文献传递系统中接收读者申请的情况,找到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一站式获取文献的障碍所在,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提高文献获取率的对策建议,包括图书馆创建一个功能强大、异构资源广泛的统一检索平台,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机构建立广泛合作,创建人性化的文献传递系统,以便广大读者全面、快捷地获取文献,对改进图书馆读者服务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拓展文献传递优化文献资源配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鄢珞青  李云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8):30-32,45
随着书刊价格水涨船高。图书馆不得不对购置经费重新分配,大幅削减书刊品种与数量,致使馆藏骤减。同时,文献传递服务的规模与数量却快速发展,许多图书馆开始将购买原始文献的部分经费用于支付文献传递费用,来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本文就如何拓展文献传递,优化文献资源配置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祁卓麟 《图书馆论坛》2012,32(2):124-126,174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近5年文献传递的基本情况、学科分类、用户需求等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学科和用户类型对于文献传递的需求差异很大,馆藏资源结构应该结合学科发展和用户需要不断调整;图书馆要多渠道解决文献传递经费,拓宽文献来源,整合已获取文献资源,加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利用更广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平衡协调了馆藏文献资源发展和用户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中小型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及几种原文获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献传递模式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嘉 《图书馆》2003,(5):19-22
文献传递是满足个性化需要、促进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实例比较研究了文献传递的商务模式与公益性模式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推进我国文献传递工作的市场驱动。保持合理的价格,注重社会效益和保护版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网络信息的发展和读者获取全文文献的需求,在本馆实际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依托协作网络获取和传递全文文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文献传递和版权保护之间利益冲突为切入点,以文献传递中的版权问题为对象,探讨文献传递与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以期为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充分获取与版权的适度保护寻求一种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文献传递和版权保护之间利益冲突为切入点,以文献传递中的版权问题为对象,探讨文献传递与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以期为社会公众对信息的充分获取与版权的适度保护寻求一种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认为用户在使用文献传递平台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体验产生一系列的评价,这些评价影响着用户行为。基于“用户行为还原法”,建立文献传递用户评价与用户行为关系模型。对21位资深文献传递员进行访谈,总结出影响用户评价的因素,将这些因素与文献传递用户的4类行为(选择平台、信息检索、提交申请、获取文献)一一对应进行分析,最后为文献传递平台管理机构提出建议:①保证文献获取率;②提高服务效率;③加强资源整合与揭示;④简化流程,方便读者。  相似文献   

15.
CALIS三期e得门户为高校图书馆进行文献传递与用户文献获取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基于CALIS三期e得门户构建区域文献传递“共享域”,在整合区域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的基础上,来实现用户对文献的便捷获取。作为一个应用范例,通过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几种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在e得门户上对区域各高校馆的文献传递系统进行无缝集成是可行的。最后,对区域文献传递共享域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高校独特的教学科研环境和重点学科建设需求,提出一种面向重点学科文献保障的文献传递服务体系.该体系以读者为中心,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为目标,对文献传递流程进行再造,以构建文献传递服务模型,实现对重点学科文献传递服务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文献信息传递是满足个性化需要、促进信息资源公共获取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实例比较研究了文献信息传递的商务模式与公益性模式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推进我国文献信息传递工作的市场驱动、保持合理的价格、注重社会效益和保护版权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就我国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体验的四象限理论包括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和娱乐体验。通过基于体验的四象限理论构建的用户体验模型对文献传递平台用户体验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发现:各文献传递平台文献满足率符合用户预期,文献资源揭示能力有待提高;用户对文献传递平台总体响应速度满意,各平台使用的便利性差异较大;用户偏爱自助文献获取方式,文献传递平台社交服务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分析军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归纳总结出军校特殊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申请处理过程中的文献线索核准、全文检索技巧及原文索取途径等方面的经验,以期不断增强文献搜寻与获取能力,从而准确、快速、高效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升助力教学科研的服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