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也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都得到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展现了山水之美,有的体现了生命之美,还有的展现了四时之美。在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唯美散文,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活动,则能让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2.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有些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语文,可能是他们没有发现语文之美。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之美,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理想,以提高其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4.
李运梅 《新疆教育》2012,(12):72-72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肩负着美育的使命。语文教学要成功地实施美育,可以在教学形式上,给学生课堂艺术美;在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捕捉美、挖掘美、感受美;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等多方位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编排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选取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其内容的丰富、语言的优美、修辞的精当,无不体现了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师引导学生深度挖掘,悉心品味,体验文本中蕴含的语意美,不仅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我在语文教学中力图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现以朱自清的《绿》为例,谈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朱先生的散文既有清新秀丽的自然美,又有浓郁的人性人情美,还有含蓄隽永的艺术美,《绿》就是这几种美的和谐统一。教学中,要使学生充分感受理解领悟这几种美,教师就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由浅入深地感受和潜入作品中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诵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融入自身情感与经历,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领悟文本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诵读,使其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一、注意范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中学课本中录入了大量古代优秀作品,它们多角度地阐释了不同时期人类的共性,展现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性特质,即人性之美。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进行人性美的熏陶呢?以高一教材为例.以下三个方向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叶名扬 《学语文》2002,(6):27-27
语文课本和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本源。课本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既能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又能引导学生的语言规范;教学用书对课文的评析既深且宽,提供的资料丰富充分,是教师的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然而,它们对少数知识的表述解说似有不尽科学精当之处,需比较推敲,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美的,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这种美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要充分发现教学中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欣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情感意蕴,捕捉文本的秘妙,品味文字之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言语结构,引导学生从言语的结构形式上品读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的语文美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元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工具。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带领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深入其中,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感,还是引导学生品味语文美的过程。语文美往往通过语言和文字表现,委婉含蓄,学生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而是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通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开展美育,使学生充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挖掘一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美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诵读文言,领悟作品的声韵之美和感受作品的情境.  相似文献   

15.
<正>“审美语用”是一种教学取向,也是一种教学形态。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学习语用,在学习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语文之美。教材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挖掘潜藏在教材里的逻辑思维点,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厘清各项语文元素间的逻辑关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美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艺术”(夸美纽斯),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结晶。艺术具有美感,艺术的板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语文板书。所以,一直来语文教师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富有美感的板书。一、板书为何讲究“美”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为什么追求板书的美?首先是《大纲》的要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普遍存在求知、求实、求乐、求美的心理。积极引导学生领会美、鉴赏美、评价美、享受美,这是当代语…  相似文献   

17.
连霄 《中小学电教》2010,(10):65-65
<正>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并非声符和字符的简单组合,它积淀着我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融汇着世界文明的精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文化蕴涵点",体验文中"深沉的""醉人的"的美,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策略,让学生充分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语文教学审美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高尚情操、人文精神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田辉 《天津教育》2000,(3):37-38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质疑问难既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读书习惯。在教学中 ,凡是能够撞击学生思维火花的地方 ,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闪光的机会 ,以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奇思异想” ,顺势梳理 ,去粗取精 ,把解决问题寓于教学过程之中 ,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方法。例如 ,教学《小站》…  相似文献   

19.
学生审美体验可以为小学作文提供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心灵之美,可以为小学语文展现美、赞叹美和实现美。在小学作文训练中,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不断实现学生审美体验与作文训练的融合。这对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育者,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爱与美的教育,并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的探究美的意义,并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体会美的存在。因此,老师讲课的内容既要涵盖课本知识,又要综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以及培养自身的爱美情趣,以此来提高对美的认识,最终达到提升自身道德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