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1.价值性.教学评价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它是以一定的目的、目标。指向为准绳来衡量客体效用的。在教学评价中,统一价值观,依据同一价值观念标准对教学现象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前提.2.目标性.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揭示教学现象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材评价的本质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一定价值关系的可能后果的预见和推断 ,教材评价的本质是评价主体对教材价值的判断过程。教材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它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 :价值客体与价值主体的关系 ,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材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 ,教材评价有满足社会、学生发展需要的外在职能 ,以及满足教材评价者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职能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已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多元价值、多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客体。本文以价值论为分析视角,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的价值基础,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国家(政府)、社会、高校组织和个人,它们有不同的主体价值;多元化的评价客体包括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组织成员等,它们也都有各自的需要和属性。多元化的价值、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客体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多元化的,基于多元化价值基础的高等教育评价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应遵循价值尊重、价值协商和价值引领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对评价及其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作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因此,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人们对评价活动的展开深深根植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之中。另外,从人类的活动序列来看,评价是更为接近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其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评价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信息、衡量和判断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的一个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评价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在教育评价中.对任何被评对象所作的价值判断,都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进行的。一般来说,不同的评价目标.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的结果。同时,教育评价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是对真的价值和善的价值的包含和超越,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客体对象对主体的意义,审美属性及主体的审美需要都是价值要素,价值尺度包涵了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是主体尺度对客体尺度的吸收和提升。审美评价是对价值事实和价值关系的反映,主体既是价值要素,又承担对价值的评价。审美评价建立在个性化的情感体验之上,又具有普遍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认识论中的“反映论”实质上是一种认知论,人类认识过程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评价指主体对客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评价的主体有个人、群体和社会。检验评价的标准有实践标准和价值标准。将评价作为认识过程的内在环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建设现状入手。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的目标定位,从评价环境、评价过程、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网上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评价策略。认为网上学习评价应该注重评价真实性、情境化、多元化、多样性、融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分类;阐述了目标教学的概念和目标教学的评价形式,提出了目标教学的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从校内和校外两个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构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高职教育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高职教学评价理念落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式与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不相称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即树立科学、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追求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与人文教育结合.  相似文献   

14.
高校考试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考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手段,它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考试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考试安排等方面的不合理,考试结构不能满足创新能力的考核要求,使高校考试难以评价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中,考试内容结构应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增加平时考核发挥考试的诊断性功能,改变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军校学员素质综合评判的特点,构建了素质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以模糊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建立了多层次、多算子二型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对军校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判,使评判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上个世纪末,以"基于标准"和"探究取向"为核心的经过严格开发程序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RTOP,已经在美国有了大面积的评价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多年来,它在美国的中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改革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TOP具有权威、可靠、易于操作的特点,既可用于大规模的教育科研、教育督导,也可以用于师范生的教学实训以及一线教师的在岗培训。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湖南医疗矿泉水资源特征基础上,对矿泉水的价值、开发、利用、历史和现状,以及如何评价医疗矿泉水做了探讨,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bQuest设计与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Quest教学模式自引入我国以来,其研究、推广和实践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WebQuest设计应用发展状况如何?实践探索中有哪些经验或教训?网络探究教学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对近年来国内WebQuest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案例的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WebQuest及网络探究教学的深入发展需要有关人员面向学生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走出技术误区;立足实践探索,关注学习过程,灵活应用模式;改变管理理念,调整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优化物理环境 ,建立科学的、开放性的教育评价体系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及学生自身学习观的改变与传统教学模式契合 ,更能发挥两者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Evaluation of audio-visual teaching materials has only recently become the subj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mong French educationists. The reason for this is not difficult to grasp: in the absence of any clear doctrine, and amid the confusion of aims concerning the use of audio-visual media, everyone felt condemned to work in an ill-defined field. This double difficulty was complicated by a more local factor: in France, more than anywhere else probably, research was for a very long time divided into the ancient intuitive and subjective categories. This would account for the limited number of evaluational studies so far undertaken in the field of audio-visual education. Those we shall mention here are tentative, isolated and disperse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ear that a new trend is taking shape. We find that without abando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which indeed has a role to play,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s slowly beginning to win its rightful 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