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起中三角》这本书是根据报纸的文本进入图书编辑出版环节的,其精细程度倍于报纸,特别是规范化问题,因为报纸的版面是分散的,图书是整合的,全书必须统一。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这对编审人员是个严峻考验。因此,对于书中每一个字和每一标点符号,我们都必须高度负责。一、重视策划先行,解决图书结构上的规范化当编辑是一个动词时,仅仅是一项工作;当编辑是一个名词时,它代表的是一个职业;编辑是一个人的工作,但又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群人的合作,与策划、作者、设计、校对等密切相关,更兼有协调的作用。这本书的策划就是一个大汇编,一个大集合,也是一个大创造。单纯的文章堆砌,单纯的文字堆砌,不是一个成熟编辑要做的。我们按照逻辑顺序将文章分成大战略、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经济宣传一副枯躁、沉闷、业务性的老面孔,怎么改?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使人困惑。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经济宣传在报纸占有重要地位。不说专业报纸,就是全国性的综合报纸,经济宣传少说每天也要占版面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比重不小。现在正在探索报纸改革,这也是需要着重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经济宣传涉及面很广。不少同行正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经济宣传一副枯躁、沉闷、业务性的老面孔,怎么改?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使人困惑。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经济宣传在报纸占有重要地位。不说专业报纸,就是全国性的综合报纸,经济宣传少说每天也要占版面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比重不小。现在正在探索报纸改革,这也是需要着重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改革经济宣传涉及面很广。不少同行正在实践,  相似文献   

4.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 体,其传播的新闻信息要让广 大读者感到可靠和信服,这是 报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 提。提高报纸新闻的可信性虽 然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对许多 报纸来说,仍然是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及其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读者对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服程度。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新闻所含信息进行思维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报纸新闻可信性的高低,表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信服程度的高低。读者信服程度,是衡量报纸新闻可信性的一个标准。 从认…  相似文献   

5.
题目的选择连续报道是客观事物发展进程的不断反映,它是报纸组织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报纸对一个运动(如全民炼钢)进行系统的报道,也应该包括在连续报道的范围之内。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要介绍的,是四川日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一人一事一个问题进行连续报道的主要方法和经验,至于报纸对一个会议(如人民代表大会)、一项建设工程、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如西藏平叛问题)进行连续报道的问题,因为和中心工作的关系不是那样直接,本文就不打算再加以探讨了。此外,还需要说明一点,这里介绍的一些经验,是根据我们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写成的。围绕党的中心工作,需要报道的东西很多,新闻题材也相当广泛,报纸不可能同时也没有必要对任何一件事情都进行连续报道。什么事情应该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6.
地方报纸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本来是很明白的事情,可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他们极力抹煞地方报纸的特点,要各种报纸从内容到标题都使用“全国性语言”,其结果是“一个腔,一个调,千家报纸一个貌”。在林彪、“四人帮”这种精神枷锁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学校报已由长期沿袭的内部刊物转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正规报纸,与正规报纸相对应的办报质量、水平怎么样,是大学校报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业内人士都在讨论关于校报正规化建设问题。笔者认为,报纸的生命力在于它的风格,而风格要依据该报发行的市场,确切说就是读者,就是哪一类人看你的报,你的文章是  相似文献   

8.
刘兰  金朝强 《东南传播》2014,(11):140-142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时代的来临,报纸面临生存危机成为一种共识。评论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快速的新媒体时会凸显怎样的特点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2014年上半年《新京报》的新评论版块为研究标本,使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试图总结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报业的大发展,一大批有识之士进入报社,成为“报人”,新时期“报人”该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受众面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报人,不是普通人近年来,报纸从业人员的年轻化成了一种趋势,年轻人充实到报业中来,他们热情高,思维活跃,的确为报纸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但年轻人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对气象预报似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即仅仅停留在"代为"气象台发布消息的层面上,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近一年来,国内一些报纸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其气象消息的报道理念和版面在悄悄地发生改变,其中尤以《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引起读者的欢迎和新闻界同仁的关注。这篇文章对《南方都市报》的气象新闻版作了详尽的解读,读来颇有新意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有两种:一种是围绕一个问题,以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展开系列报道。另一种在同一系列中每篇报道的体裁、形式、篇幅大小都相同.作者始终是固定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前者往往需要较大的运作背景,其题材应是“重”、“大”、“热”。后者多为记者自己选题.只要在题材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看似轻、小、冷的题材出能够写出颇具影响力的系列报道。新闻报道强调新、短、快。但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一事一报的短新闻难以胜任,而系列报道却能发挥重磅炸弹的威力。特别是报纸与广播、电视激烈竞争的今天,以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12.
气象新闻是都市类报纸很常规的一类新闻,有的报纸开有专栏,有的报纸开有专版,就是没有专栏、专版,天气有变化的时候,一定会有气象新闻见报,因为谁都关注天气变化,这是最老少咸宜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办的报纸 64岁的约旦参议员迪夫拉·哈穆德,一个人办了一家《记者周报》。他既是该报的负责人、编辑,又是记者,每周约编写25万字。该报每期16版,主要刊登政治性文章,以及小品文、游记、讽刺诗、专栏等。手帕把纸《手帕周刊》是一种将文字印在手帕上的报纸,曾经在西班牙流行一时。读者看完报纸,洗去笔迹,还可以作为手帕使用。桌布报纸法国巴黎有一种  相似文献   

14.
自从实行周五工作制以后,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节集中休息的时间长了,如何组织好这些大的节日期间的宣传,成了各家报纸苦心经营、体现报纸特点的一片新天地,也是争夺报业市场的一种手段。不减版面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一个如何对待用户(读者)的问题。一些报纸在节假日减少报纸的容量,平日出版对开12版、16版或20版的,节假日时只出对开8版,还有的报纸在节日期间干脆休刊几天。开始有的读者对此心怀怨气,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假如某奶品公司收订10月份的牛奶,他们以部…  相似文献   

15.
辜晓进 《新闻记者》2002,(10):60-62
访问美国报纸,明显一个感觉就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报纸头版,报名旁边都有一个日历牌,标注着年月日、星期。多数报纸的年月日有两套,一套为公历,一套为农历。农历一般标注天干地支纪年的年、月、日,有的在年份前面加了“农历”二字。日历牌上(或日历牌旁边),有的还刊登了气象状况,体现了报纸的服务意识。可是也有的报纸只  相似文献   

17.
沈兴耕 《传媒》2006,(11):57-58
《人民日报》海外版去年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就其深度与广度来说,这次改版从内容到形式整体包装上都是海外版从未有过的,报纸上了一个大台阶. 新闻:特色独家 报纸又叫新闻纸.很显然,没有新闻,没有价值高、时效快、吸引人的新闻,报纸就不成其为报纸.  相似文献   

18.
媒体要服务读者,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晚报来言,也无例外。晚报大多是市场化的报纸,而市场要求晚报更加贴进生活,加强服务。服务到位了,报纸的实用性和使用价值大了,自然购买的人也就多了。但如何把服务性贯穿始终,贯彻到各个版面,落实到每个细节,是今天的编采人员不得不面临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9.
烟台日报1984年元旦由原来的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当时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摆个大谱、大报大办,还是发扬小报的优良传统,突出地方特色,大报小办?经过分析研究,我们选择了后者,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报纸由原来的小张改为大张,是为了适应烟台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当时在报社内部和社会上,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改成大张报纸,就要“像个大报  相似文献   

20.
李玲 《新闻窗》2014,(3):24-25
当前,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发展的态势越来越迅速,各类报纸的新闻娱乐化逐渐成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新闻娱乐化。针对我国报纸娱乐化的问题,众说纷纭,毁誉各半。一些人认为报纸新闻的娱乐化是低俗化的表现,娱乐代替了文化,不利于报纸发挥其社会媒体的作用,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