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黎力 《传媒观察》2011,(11):32-33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环球网做了一个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在线投票,有8664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其中认为记者印象负面的高达73%,远远高于对记者持正面印象者的27%。数据显示出公众对记者的职业角色期望值非常之高,但对实际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的表现却不甚满意。作为社会活动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叶林 《新闻知识》2001,(Z1):24-25
在一般编辑和记者的认识中,多数人以为,新闻报道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反面报道过多时、或记者采访不深人、编辑编稿不认真而出现新闻稿件失实时会产生。其实,即使是正面报道,如果记者或编辑不能从读者的视角去体验新闻报道的客观效果,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当然,正面报道的负面影响绝非是编辑、记者有意误导的结果,新闻事件本身也并非编造,其对读者的负面效果有时不易被察觉,因而往往引不起编辑、记者的注意,正因为如此,研究正面报道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有些正面报道之所以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 一、读者认…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以色列各种媒体中对中国的相关报道,介绍和分析中国以及中国民众在以色列媒介中的正面或负面形象,并剖析导致这些形象的原因,同时对加强和改善中国对外宣传和公关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方视野下中国人形象测量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首次采用词汇联想法对西方受众眼中的中国男性、中国女性形象进行直接测量,结果发现中国男性、中国女性形象都由身体形象和个性形象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每部分都包含若干个正面形象维度和负面形象维度.中国男性形象和中国女性形象之间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中国男性身体形象偏负面,中国女性身体形象偏正面,而在个性形象方面两者表现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2,(4)
新闻报道在正面宣传中产生了负面效应,在当今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反映了有些编辑、记者对正面宣传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缺乏应有的认识,以为只要正面宣传就不存在任何消极影晌,对其给受众带来的传播效果不去认真研究,甚至产生了负面效果也不在乎,由此使得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形象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对典型形象的宣传报道对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大众传媒中的典型形象既有健康的正面形象,也有不健康的负面形象。大众传媒应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对典型形象的宣传报道对人们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大众传媒中的典型形象既有健康的正面形象,也有不健康的负面形象。大众传媒应充分利用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大力宣传报道健康、正面的典型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培养社会公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近年来图书馆题材网络小说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网络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图书馆"形象特征,并指出网络小说对图书馆形象的刻画既有正面的描述与期盼,也有负面的扭曲和夸张。虽然小说的质量良莠不齐,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书甜 《今传媒》2016,(8):48-50
高风险状态下的社会,加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突发事件的信息快速传播,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舆论都蜂拥而至,特别是负面舆论,负面舆论的爆发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因而做好对负面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突发事件负面舆论的了解,分析对其正面引导中面临的困境,探讨对突发事件中负面舆论的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界对负面报道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认为负面报道是负面事实或者负面题材的报道;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报道并不存在正面与负面之分,所有的报道都是为了实现正面的舆论导向,只是在报道效果上有的是正面的有的是负面的。负面新闻报道有以下功能:一是认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印象管理,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是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也就是“在人际交往场合中,行为者选择适当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刘京林《新闻心理学概论》)采访活动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记者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如何给被采访者留下好的、恰当的印象,不仅关乎记者个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记者采访的结果。个人形象,心理学认为与自我表现有关。自我表现,又叫自我呈现,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满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过程,是自我意识的外现”。(高玉祥《人际关系心理…  相似文献   

14.
陈童 《东南传播》2016,(9):80-82
媒体对留守儿童的新闻报道,所再现出的留守儿童形象大体是三方面的趋势,一是正面的好儿童形象;二是"问题"式的负面儿童形象;三是中立客观的"沐恩幸福"的被关爱形象。从主流媒体到地方媒体对留守儿童形象建构的倾向上分析,媒体对于"留守儿童"形象的建构趋于群体化、类型化,倾向于负面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郭学敏 《兰台世界》2016,(19):31-34
有别于记者、教师、工程师、编辑等社会认知度较高的职业角色,档案工作者对于大众而言可谓陌生。大众传媒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职业示范"的作用,目前却经由角色、情节、对话等向受众塑造了档案工作者较为负面的刻板印象。通过观察档案工作者在不同的影视剧中出现的角色特点,总结在大众传媒视角下关于档案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分析其成因及负面影响。并基于档案业界的工作现状,对消解此类负面的刻板印象提出几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龚蕊 《新闻世界》2011,(2):138-139
"80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出生到成长都得到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各种有关"80后"的报道也是络绎不绝,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报道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通过对媒体关于"80后"一些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媒体对"80后"的形象是怎样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18.
“帮汪峰上头条”这个语境中,网友们还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能不能上头条,不是明星说了算,而是我们网友说了算,当然,是以正面形象上头条还是负面形象上头条,则由明星的言行作为来决定。  相似文献   

19.
正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实践证明:社会现象含有"负面"信息,但取材于"负面"信息的新闻报道,并非必然对社会产生负面效果。这是因为新闻采访报道是传媒的理性行为,蕴含着正确的是非曲直和道德价值的判断,记者采写新闻的目的,就是通过报道事实,传递新闻信息,在为广大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将正确的立场、观点、倾向寓于事实之中,使受众受到启发和教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通过两种报道推动社会和谐进步: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每种报道都存在报道的正面效果与负面效果。新闻媒体通过负面报道进行舆论监督,以促使社会做出一定的改革,同时这些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维护稳定,正面效应巨大。当前我国负面报道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负面报道如何扩大正面效果、缩小负面效果,既是新闻观念的问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技术与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