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子 《小读者》2012,(11):1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明白的是:如果你自身的能力够强而你的孩子又很钦佩你,就请做你孩子的老师;如果你做不了孩子的老师,就请做你孩子的同学;如果你不能做你孩子的同学,就请做你孩子的学生。做老师:竭尽自己所"能",重在做孩子的成长初期是其身心全面依附于父母的时期,也是父母对其影响力最大的时期,更是父母做孩子老师的最佳时期,此时需要父母  相似文献   

2.
做个懒妈妈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永远记得这样一句话:做个懒妈妈。我认为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要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因为她做得不好,或者是嫌孩子动作慢而替她做。  相似文献   

3.
裴庆美 《家长》2011,(Z1):40
相信每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所做的决定,初衷也都是好的。但是,在做决定之前,请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要擅自替孩子做决定。  相似文献   

4.
顾连梅 《家长》2015,(3):21-22
家长应该站在孩子发展的高度,强化孩子的行动力,引导孩子做那些不敢做、不愿做、不易做的事情,在具体行动中发展孩子的行动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晓月是班里最早报到的学生,她的母亲陪着一起来的。一见面,晓月的妈妈就说:"老师,晓月小学时贪玩儿,不知道努力,经过‘小升初’,她懂  相似文献   

5.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6.
从孩子学会独立行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尤其是孩子到了三四岁,很是喜欢模仿父母做这做那:在父母洗衣服时,孩子往往也会拿块布片放在水里搓;当父母摘豆角时,孩子常常会蹲在旁边一起弄弄剥剥……其实,这只是孩子觉得好玩,有时还会妨碍大人做事。假如是您,会怎样办呢?请切不要不耐烦地把孩子赶走,不妨给孩子一个小盆子,洗一  相似文献   

7.
郭红 《山东教育》2008,(7):95-95
我们做父母的,在希望做孩子的“良师”时,更应该想想怎样成为他们的“益友”。因为,父母要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就会对父母更有依赖感,更倾向于和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交流是很珍贵的,在交流中亲情会不断加深,孩子对于父母会更加敬重和热爱,他们对于父母所做的事情,尤其是为了他们而做的事情,也容易理解,那么,“代沟”也将更少产生。因此,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还要想到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意识。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天下没有能难倒自己的事情。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事,并且做好,让孩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意识。第二,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日立,就是凡是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去做,不依赖别人。做父母的要对孩子自己应做些什么,心中有数,该让孩子做的,绝不包办代替。第三,培养孩子的思考意识思考,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提出疑难问题时,或者在发现孩子思考再三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做父母的总是害怕自己为孩子做得太少,欠孩子的太多,总想尽一切努力把儿女们的生活安排得完美无缺,使他们将来的日子无忧无虑(free fromcare)。然而,在美国做父母的很少为自己孩子的前程担忧,他们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的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outlook on li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59):171-172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仅对培养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孩子凡事都喜欢说"我会做"、"我行",喜欢自己尝试、体验。既然孩子有这种愿望,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呢?  相似文献   

11.
杨立行 《家长》2012,(1):33-35
在教育孩子方面,如果父母使用命令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会让孩子陷入无奈的境地,导致他们更多的放抗。相反,如果父母在自己的要去中带有尊重,维护孩子的自主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对父母的反抗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3.
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好,最起码不能比别人差。所以,常常会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特别是当孩子有什么不足之处时,更是如此。殊不知,孩子的自尊心有时会在比较之中被伤害。我们看看下面几个孩子的说法。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5.
我当家长     
躺在床上,幻想着我当了家长。那时,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家长。我从来不强迫我的孩子做什么事,尤其是不要孩子回家做课外作业,要孩子在学校里把课堂作业完成,空手而归。让孩子玩布娃娃、泥娃娃,展现孩子的美丽可爱的天性;让孩子玩弄智力玩具,  相似文献   

16.
王金战 《教育》2015,(1):17
在高考期间,家长都希望关键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事情。可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家长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呢?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尽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家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支持基地。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深造自然是幸事,但即使失利也不能认定全盘皆输,现在孩子求学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为当下这件事负责。家长和孩子最好通过协商,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要做的,哪  相似文献   

17.
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让孩子做这,他偏做那;你让孩子这样做,他偏那样做。有时还和你顶嘴、闹别扭。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逆反  相似文献   

18.
裴庆美 《家长》2011,(2):40-40
相信每个母亲都是爱孩子的,所做的决定,初衷也都是好的。但是,在做决定之前,请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要擅自替孩子做决定。  相似文献   

19.
家教文萃     
西方孩子每周需做家务大部分的西方家庭会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大多数孩子难以去完成需要一个多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最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做完后,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和家人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吩咐他们做家务,作为父母,应该使孩子知道自己也要做比他多得多的工作。向做家务的孩子道谢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父母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花香满径     
父母的考验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 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 “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考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