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信息传播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其影响波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已呈现明显的娱乐化趋势。笔者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娱乐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新媒体"也随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的确,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所以说,"新媒体"既保留了传统媒体的功能,又体现了当今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其内涵包含了两个要素:内容的数字化和传播媒介的新型化。内容是核心,网络等媒介是传播的基础。国家(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将新媒体定义为在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新型信息媒介和传媒形态的总称。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新媒体产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是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传媒产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机制和动因.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传播学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际传播-非语言传播机制;(2)创新扩散机制;(3)信息传播网络机制.而对非语言传播信息、隐性知识传播以及创意灵感和创新传播效果的追求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知识需求背景下,科学传播已经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科学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在快速化、套餐化、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各自寻找渠道和方法,这些供需关系促进了科学传播娱乐化的快速发展。科学传播娱乐化手段的使用一直是这项工作中饱受争议的一个话题,但是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向往能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以娱乐的心态来享受科学传播内容带来的快感。那么,科学传播娱乐化与科学传播娱乐性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传播娱乐化在使用娱乐化手段的时候要如何达到传播者和接受者双向对等的效果。分析已有的科学传播渠道可以获知其中娱乐化手段的效果,并分析这种方法的未来可行性。社会环境的转变在传播过程中影响了接受者接收传播内容的效率。未来科学传播应用娱乐化手段的创新方式是科学传播工作者们需要在实践中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上海已成为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但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仍存在社交媒体影响力较小、知名度低、空租率高的问题,如何提高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成为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方法】针对这一情况,文章采用扎根理论和深度访谈设计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行为的因素,并结合技术接受模型与AISAS模型,构建影响用户使用社交媒体的理论模型。【结果】以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行为情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创新性地建立出三个理论结构模型,提出影响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的因素。【结论】根据三个理论模型之间的影响关系,借鉴国内外优秀做法,从三个维度提出建设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矩阵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吴建 《新闻界》2005,(6):42-44
新闻传媒自诞生那天起,就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工具,在影响舆论、监测环境、娱乐民众、传播知识、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满足社会信息消费、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当今时代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提升文化创意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苏州诚品书店进行实地调研和用户访谈,从复合式经营模式、分店特色设计、建筑设计、人文精神、价值输出等五个方面总结诚品书店的品牌传播模式,并根据诚品书店品牌传播的经验,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娱乐化背景下的戏曲文化传播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残曲文化在当今传播娱乐化的社会中出现了传承艰巨的现象,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戏曲,应将娱乐化这种传播方式充分运用到戏曲传播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两个重要产业形态——影音娱乐和表演艺术——中的两个案例薛胜芬与友松传播、云门舞集进行了考察、访谈与个案研究,最后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经验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前景进行了一些策略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权力的凸显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技术与创意交相辉映而生的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语言,在全球文化对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技术-传播-文化的内在逻辑为起点,短视频的出现使视觉融合文化得以可能,而创意短视频表现出的时空、品牌和情感向度,构成了其参与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特征。基于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创意短视频实现理性对话与共情传播,关键在于搭建多元文化交融的平台和营造“浸入式”的故事体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走在新媒体传播潮流之首的在线广告在创意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伴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娱乐性的成分中又融入了在线消费者对互动性的要求.本文简述了在线广告的娱乐化趋势,对在线广告的娱乐互动传播方式进行了类型解析,并对在线广告娱乐互动传播的实际运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电视业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中,梳理了电视的各种传播业态,分析了电视艺术对文化创意的现实需求,并确认了电视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产业、媒介产业、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以立体高速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渠道,以渐趋普及的多媒体电脑、电视、手机作为收发工具,融采编摄演于一体,集声字图像于一身,聚眼耳脑手于一瞬,是一种高效率、大容量、多渠道、极具开放性的传播体系。在网络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成为当今电视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革命和大众文化的兴盛,使媒介游戏成为实现大众传媒的消费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基本途径。媒介游戏已经成为当前媒介经济的重要源泉。因此,研究游戏传播的媒介本质,揭示游戏与大众传播之间的本质联系,对于全面推进传媒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康菊霜 《青年记者》2012,(12):86-87
微博在信息传播海量、迅速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其公共性很多时候被娱乐化所遮蔽和覆盖.与此同时,微博传播中所凸显出来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可. 微博娱乐化传播现状 微博在信息传播迅速、海量的现代网络传播大环境下,具有表达碎片化、开放化、实时性、跟随性等鲜明特点,但整体上具有娱乐化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赵如涵  罗晨 《现代传播》2019,(11):65-73
当下泛娱乐化现象日渐突出,信息娱乐化研究也因此逐年丰裕。为梳理信息娱乐化概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指涉,揭示相关研究的学科关联及范式,采取文献计量方法对SSCI期刊中331篇论文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信息娱乐化研究于近五年达到高峰,美国、德国、英国成为成果产出重镇;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皆对其保持密切关注,半数以上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特征;信息娱乐化在车载随意移动网络、政治传播、新闻角色认知、伦理反思等主题下频频现身,多数研究彰显出对工具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兼顾;信息娱乐化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角色认知、与受众政治行为之关系及相关内容中的修辞策略成为三个核心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阅读的读者人数大幅增长,我们迎来了移动阅读时代,新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形成.目前,APP传播和WAP阅读传播是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的主要模式,娱乐消遣型和实用型图书的畅销反映了读者追求娱乐、精神幸福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时代图书传播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在视觉文化和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依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多媒体化和融合化传播.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今天,它也成为了现代影像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好机遇。综合运用符号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价值,拟提出将民族文化与信息技术、视觉艺术合理整合的途径来发展与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扩大了文化传播的空间,使传播路径更加多样化,传播方式由单向传播变为互动性的双向传播,新媒体也带来信息传播鸿沟的扩大,出现商业化、娱乐化、片面化的现象,针对这些挑战,少数民族地区要采取提高新媒体传播者的素养、构建多元化传播机制、打造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链、加强监督进而规范传播秩序等措施,使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