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代绥远地区的灾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 184 0 - 1930年绥远地区的灾荒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 ,绥远地区共发生三次大的灾荒 ,即1877- 1878年、1892 - 1893年、192 8- 192 9年。灾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人口大量死亡、流离 ,耕地荒芜 ,农业生产破坏 ,社会动荡。灾荒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绥远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 ,不利于农业生产是灾荒形成的客观原因。社会原因包括水利设施不完善、社会动荡、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我们认为 ,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 ,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整合能力的逐渐丧失是造成灾荒及其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清末绥远地区的武备学堂随着绥远新军的编练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正式建立于1901年清末新政后,到1906年底绥远武备学堂改办成陆军小学堂止,共存在6年。由于绥远八旗军的腐朽落后,绥远地区统治阶层内部有识之士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编练新军与发展近代化军事教育。绥远武备学堂的创立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地域性新事物,虽然办学规模和成效不大,但是仍对绥远地区的军事教育近代化、民族发展和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学校在绥远地区的兴起和扩张,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西方势力试图以基督教文化征服、改造绥远的历史产物。然其作为西方近代社会的教育模式,传播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不仅造就出大量基督教信徒,也培养出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新型知识分子,因而它在绥远地区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以来,国民党在绥远地区的党务活动逐渐增多。辛亥革命后,绥远地区出现几位国民党党务领袖。在他们的带动下,绥远党务活动得以初步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绥远的国民党党务活动开始兴盛,成立了几个县、市级党组织,共产党人在其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在绥远地区大力推行"清党"政策,对国民党组织发展有很大影响。1931年,国民党绥远省党部初步建立,为日后本省各项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1840-1930年绥远地区的灾荒为研究对象。在此期间,绥远地区共发生三次大的灾荒,即1877-1878年、1892-1893年、1928-1929年。灾荒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口大量死亡、流离,耕地荒芜,农业生产破坏,社会动荡。灾荒形成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绥远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农业生产是灾荒形成的客观原因。社会原因包括水利设施不完善、社会动荡、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我们认为,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近代以来历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整合能力的逐渐丧失是赞成灾荒及其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1924年蒙籍党员吉雅泰等人奉北京党务执行部命令,来绥远地区展开党务工作,绥远地区始有正式的党务活动1。笔者主要考察自国民党一大至奉系军阀退出绥远期间,绥远地区的国民党党务活动状况。主要分为3个阶段来分析,即国共合作阶段的秘密活动时期,清党运动后的公开活动时期,奉军入驻绥远后的低潮时期。在理清其党务活动脉络的同时,试图去探求隐藏其中的时代特性及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7.
马福祥于1921—1925年任绥远特别区都统。他在绥远的所作所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鼓励民间种植鸦片、军政人员贩卖鸦片,从而导致绥远地区鸦片的泛滥;其二,重视地方教育事业,在教育、军事、行政诸领域任用地方人士。对马福祥在绥远地区所作所为的评价,应该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予以分析,而不应简单地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8.
绥远城驻防是清朝在北疆地区设置的重要军事驻防地,绥远城将军后来演变成漠南蒙古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对清朝维护其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加强北部边疆的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在绥远城驻防建筑及布局研究、八旗军研究、绥远城将军人物研究、绥远城教育及民俗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在学科整合、研究视角选择、人物群体研究等方面仍待深入。展望未来,学者应在与绥远城将军相关的满蒙档案文献整理、多种研究方法应用、新研究视角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绥远城驻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服饰、饮食、居住形式等个案研究,探讨该地区民俗变迁的特点及原因。这一时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双向的、渐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0.
张照青 《历史教学》2004,15(1):19-23
1917-1918年的鼠疫流行,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民国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走上制度化.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河北省遭受严重水灾,灾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灾害发生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正确的救灾方针,领导灾区人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救灾,对灾民进行必要的赈济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粮食危机,造成我国农村人口大量的非正常死亡.彼时的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运动、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使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在粮食严重减产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从而造成了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秦人在建都咸阳过程中,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改造,既确保了都城的安全,带来了附近的繁荣,同时也造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于十九世纪末生于一个矿工家庭。他亲眼目睹工业化的变革及其对父辈们的戕害。这在少年劳伦斯心中多少孕育着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敌视和憎恨情绪。他的多部作品都从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思想 ,比如《虹》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对工业文明的失望使劳伦斯呼吁人们重新建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男女关系。他的作品中的性描写使他生时备受否定和围攻。性不能成为医治社会弊病的惟一良药 ,但劳伦斯这一偏执的呼声正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巨大阴影及其对人性产生的巨大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河北省救灾度荒工作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年河北省发生以火灾为主的严重自然灾害,灾区人民的生活生产发生严重困难。为减轻灾害损失,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的正确方针,并通过采取恢复和发展农、副业生产,开展节约捐输与募集运动等措施,领导灾区群众积极开展抗灾度荒斗争。这次抗灾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不仅大在缓解了灾情,为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河北省以后开展抗灾减灾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由于汉武帝对司马相如辞赋的赏识,使其由一个落魄的卖酒郎而一跃成为皇帝的宠臣.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反响,刮起一股司马相如赋传播的旋风.从而形成了强烈的司马相如效应:时人或向其求取赋作、讨问作赋之法、模拟仿习、作赋或托其名;后人或褒贬其赋作、以其赋作为模范等.并都以文章家来定位他,皇帝以文章家蓄之身边,史家以文章家为其立传,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文章祖”,也使得文章成为一门独立之学.司马相如效应使后人对其“为文章倡始”给与认可,文章便由此慢慢独立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7.
延客与惑君——兼谈唐诗中胡姬的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姬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文学形象。文章认为,唐代诗人塑造的胡姬形象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生活在市井之中的酒家胡;另一类则是宫廷或官贵人家的歌舞伎。前者在唐诗中的形象正面积极,是大唐盛世繁华的象征;后者则在安史之乱的特殊背景下背负了惑君的罪名。但是,唐人对安史之乱的反应是多方面的,这种复杂性同时也影响到了时人对胡姬的评判。  相似文献   

18.
王娟 《海外英语》2012,(1):219-220
《漫漫旅途入夜来》揭露了美国现代人的悲剧生活。通过分析剧中每一位人物悲惨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得出结论,现代人的个人悲剧主要是由人们的内心渴望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生活似乎跟每个人都开了个玩笑,他们想要的和现实如此的不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掌控着每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尤金.奥尼尔悲剧观的核心内容。尤金.奥尼尔对生活主要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思想界风行一时。用唯物史观来解释中国历史成为其时中国学术思想界的一种新倾向。与此同时,国民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社会各界格外注意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并引发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在论战中,唯物史观大行其道,从而促使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但论战中大多数人的研究因政治上的干扰于中国经济史研究不但贡献殊少,且反使中国经济史研究一时偏离了学术研究的正轨。一些学者意识到问题所在,起而矫偏救弊,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这一因社会革命运动而起的学问的学术规范化。厘清这一段历史,有助于理解、认清近现代思想、政治与学术之间的纠葛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印度经济腾飞令世人瞩目,然而频频发生的性暴力案件却让这个曾经的文明古国、当时的经济大国声名狼藉。印度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相对滞后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经济快速发展与加剧社会分化贫富悬殊,使得社会矛盾尖锐,社会治安不断恶化。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所造成的印度社会性别歧视在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中逐渐衍化成严重性暴力犯罪。这提示我们: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协同并进,将公平、正义、平等、法治理念融汇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