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健 《新疆教育》2013,(8):38-38
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外又要减负,只有向课堂要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教育,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笔者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导学案为载体尝试“导课”,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教师“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连续听了几位教师执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比较几堂课的教学设计,哪些是真正颇有实效的呢?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为此,教师们作了别具匠心的设计:设计一:教师课件出示一套秦始皇兵马俑的邮票,引发学生思考:邮票是…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新生代”教师的展示课,许多老师都安排有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但我发现,有的课堂活动教学有声有色,使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使学生有所感悟与发展,而有的课堂活动教学黯然失色,有形而无神。那么,怎样才能使活动教学展现迷人的魅力,构建活力课堂呢?笔者结合我省“新生代”教师教学展示片断,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5.
王永华 《教学月刊》2008,(11):51-53
复习课对学生来说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不像上新课时有一个基本的课堂结构模式。在日常的科学复习课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整堂课中不是滔滔不绝地讲,就是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做,使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复习课需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的理解,忽视了复习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释疑台     
1遭遇课堂“冷场”怎么办?●我是一名年轻老师,看到有经验的老师上的课总是有声有色,老师学生有问有答。可在我的课上,面对我的提问学生却常常是沉默不语,请问这种情况怎样解决?———贵州贵阳读者邹志军★邹老师您好,您提出的问题对刚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非常普遍,我们专门请在教科研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浙江郑百苗老师来帮您解决,肯定对您有所启发。———编者★课堂交流“四结合”课堂上,当你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感悟或合作探究以后,交流理应呼之欲出……可常会遇及,你的满腔热忱或殷殷期待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觑或沉默不语,即使偶尔有“零星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说“学情调查”,是指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应注意了解和把握学生主体的情况。 从教学现状看,思想品德课不太重视学情调查,在课堂上随时可以发现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教例。请看—— 例1:讲《要有自尊心》一课,教师首先对徐悲鸿有自尊心,刻苦学画,为国争光的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接着阐述了少年儿童树立自尊心的意义,最后还介绍了徐特立的名言:“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王虎 《教育》2011,(3):58-58
如果说平时的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复习好似抚育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把复习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复习课最大限度地取得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在紧锣密鼓的教改大潮中,那种导致学生思维呆板机械的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手段,已基本上知趣地走出课堂,代之以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于是课堂有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局面:或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只是干寻找答案、回答问题的活;或学生一个又一个地提出“这个字怎么读”、“那个词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教师忙于应付学生的问题。有声有色,热热闹闹的一节课下来,却说不清这节课达到了什么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认为:那就是通过教师采取教学措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是不是启发式教学,绝不能看形式上的有问有答,而要看它的实效,即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就是说,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发问,都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与呆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充课堂容量,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经验,从"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微课资源、网络平台"等方面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上有趣味的课、上有价值的课、上有文化的课”,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多层次追求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重新审视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文本,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二度开发与设计,在课堂的“形”与“质”上追求完善,追求灵性和智慧,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整体价值。一、上有趣味的课“有趣味的课”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能引人入胜,儿童化和游戏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课堂导入设计新颖得法,犹如掌握着一把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12.
一、有关“课前策动”的词义解释 课前策动是指在上课之前通过一种有目的的谋划,发动学生围绕特定学习内容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活动来完成有关的课前“作品”,做好充分的课堂资源准备,并通过课内的展示、整合与运用,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想的效果形态,正如我市教研员陈老师所描述的“四动”教学模型:课前策动——学生心动——课堂互动——课后行动。  相似文献   

13.
怎样以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到兴趣盎然的同时,又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一直思考和尝试的问题。对此我在财会专业课堂教学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思考,把财会课上得有声有色。具体方法如下: 一、重视课堂提问,掌握提问技巧以往的职业教育财会课教学都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师只注重一些原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掌握的程度。所以,形成了学生原理听了一大堆,却在具体实践中,不知该用哪个不该用哪个的局面。学生脑海  相似文献   

14.
陈晓 《成才之路》2014,(36):39-39
要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师生能有更多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由“要我学会”变成“我会学习”,教师就要着力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学,课堂讨论展示,课后巩固延伸。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导演兼演员。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立人”。要“立人”先“立课”。教师在课堂中“立”下的是什么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被“立”成怎样的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中播下的是什么种,在学生身上就会结出什么果。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来立课,立下有灵魂、有深远影响的课,学生才能被“立”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正>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与教师课上教学、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的传统教学形式不同,在这种“颠倒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先在课下自学,教师再在课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初中实验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听公开课、研究课的次数多了,我发现课堂中总有几个发言积极、回答正确率高的学生。这些学生是课堂中的积极分子,有时甚至是公开课教学中老师的“救命稻草”。我暂且称这些同学为课堂中的“权威学生”。这些“权威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机会多,特别是在公开课、研究课中,更是“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9.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探究研究性教学的途径,以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为此,教师要努力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大胆尝试"导"课,让学生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