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略显苍白的现状,着力挖掘这一概念。首先,将在西方思想史和本雅明作品中阐明"追忆"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以小说为代表的个体追忆和以历史为代表的集体追忆两个维度对"追忆"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最后,审视本雅明通过"追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救赎的期望。  相似文献   

2.
阅读历史题材小说的时候,不少读者将历史小说混同于历史,这和我国历史小说形成的渊源和传统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分割不开。然而,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已经不是一般的历史,它被虚构和审美化了,这决定了读者在阅读历史题材小说时应有这样的态度:必须要对历史题材小说中的历史,进行审美观照,否则,读者将无法真正进入历史小说建构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井上靖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擅长撰写历史题材小说。他的小说被日本文学评论家称之为"中间小说"。以井上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他的中国历史题材小说代表作品的剖析,探寻井上靖创作中国历史题材小说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小说史观、鲜明的文学特色、精巧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美学意义,对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空白"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文学批评理论范畴。然而这一概念不仅为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而且对文学翻译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伊瑟尔提出的这一概念,探讨了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的水意象时保留空白的必要性以及保留空白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5.
历史编纂元小说--后现代主义小说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创作的讨论中,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林达.哈琴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以此指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欧美文坛涌现的一股将后现代主义实验性创作与历史及社会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她认为,作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新发展,历史编纂元小说反驳了伊格尔顿等人给后现代主义文学贴上的“缺乏深度”、“反历史”、“没有政治内容”等标签,但她将历史编纂元小说称作唯一一种圆满体现了后现代主义诗学的小说,是具有范例作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等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庄子》最早创造了“小说”这一概念,虽然与后来广为流传的小说相距甚远,但早期小说雏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应该有一致之处,并取代了其他概念而成为现代文体概念。西方人对“小说”这一概念的称谓,同中国人给小说的命名,在观念上也有着一致之处。从东西方小说命名可以看出,小说具有民间性、虚构性、可讲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女性成长小说”概念的清理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小说"有着诸多的概念界定,但是这些界定和阐释基本上是建立在以男性主人公为成长主体的小说文本之上。真正的"女性成长小说"是在"五四"之后开始出现的,但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理想。通过对于女性成长历程中"他者"境遇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一性别境遇根本原因的细致厘清,并在两性成长内涵与两性成长叙事的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界定。同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还要注意到女性成长的艰难、女性性别自我、女性主体性生成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池莉小说是当代"新市民"小说的代表性文本。通过对"新市民"小说这一概念的阐述,论述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发展过程、创作理念和基本风貌。利用看似平常却很传奇的故事慰藉"新市民"日益萎缩的精神世界,寻找他们在喧嚣生活中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是池莉"新市民"小说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学体系中的"小说"有着不同的内涵,中西文化孕育下的"历史小说",自来也不是对等的,即便它们在文本中都有着浓厚的历史叙事,但文化溯源上史传和史诗传统的存异,文化成因中个人书写和集体叙事、英雄美人与圣人立言的中西相悖。文章通过司各特的文本诠释,彰显中西历史小说在流变中呈现出的各自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题材之小说的文体特征不同,致使不同类别小说之版本特征、流传有着本质区别。与神怪小说、世情小说等相比,历史小说所依据的素材是大众化、某种程度上已固定的"历史文本",历史小说之虚构成分仅局限于历史事实允许之范围内;致使历史小说在传播过程中,读者完全可以依据"历史文本"进行"二次创作"。这是历史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因此,对历史小说版本之研究,须在历史小说的文体特征之基础上,充分把握版本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之间,版本与作者、读者、出版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全局入手,方能作综合判断,以使版本判断之结论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1.
<正>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伊瑟尔认为论及接受美学,核心概念"不确定性"与"空白"是必须应该提到的,他希望凭借它们可以解释文本与读者接受之间的关系。伊瑟尔认为,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五四"以后乡土就成为一个文学母题,并历经时代变迁而经久不衰。乡土小说这一概念历经时代演变,理论界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有关乡土小说的研究,一直以来也是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一些学者从乡土小说发展历史、主题形态、作家个案、专题形式等多个方面,运用多元研究视角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建构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乡土小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虚构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解,学术界和作家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的核心在于,小说是不是只能虚构,或虚构是否是小说的本质属性。其实,关于小说的本质属性是否是虚构,不能由某一个理论家来决定,也不能由哪一个作家来宣布,它是由文化语境和小说的历史共同决定的。对非虚构小说的命名,也必须在这个语境中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5.
卞之琳的诗歌中广泛应用了小说化手法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由于“小说化”与“戏剧化”、“非个人化”以及诗歌“大众化”概念之间的交织纠缠,使得“小说化”手法的内涵却并不清晰。考察“小说化”手法这一概念的来源和发展,辨析它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呈现卞之琳诗歌中“小说化”手法的清晰内涵。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创作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所面临的种族与性别两方面的双重边缘困境,反映了主人公建立自己身份的艰难过程。加拿大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的文化移植、多重叙事等手段以及作品所呈现出的虚实结合的风格,符合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特点。也正是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原有中心进行质疑,作者最终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成长小说( Bildungsroman)是德语文学中一种特殊类型,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至今是混乱的. 本文在梳理这一概念多样内涵的基础上,联系中国本土的思想和现实. 在理论阐释的选择上,借助于符号学中的身份—自我理论和双轴操作理论,这两个理论高度契合成长过程中主体的内心发展和外部实践两个维度,通过强调成长主体自我的形成以及成长本身与时代的联系,进而明晰成长小说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劼人的小说《大波》是唯一正面描写四川辛亥革命的作品。《暴风雨前》《死水微澜》是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叙事,而《大波》则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写了保路运动的由来、发展和辛亥革命的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文学家特有的笔触将枯燥而类似档案式的历史叙事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文学叙事。小说中大量运用公文函电,以增强小说的现场感。李劼人在看似形象的历史小说创作中,反映了四川民国真实的乡土历史和风情。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时日本现代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渊源的梳理,从另一个侧面更清楚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弘扬和影响情况。同时,深入发掘日本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繁荣发展的根源,以期时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