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意见箱的位置要设置在隐蔽处 "意见箱"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工具和可以体现民主的形象"代言人",从出现在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人们广泛关注,就被无条件地规划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意见箱.为了方便老师们参与学校管理,在每个年级组都设了意见箱,并围绕意见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3.
一天,我匆匆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迎面走来-位学生和我打招呼:"老师好!" 我停住步伐随口回问了句: "你好!" 学生像捡了个宝贝似的笑嘻嘻的看着我.看着学生可爱的笑脸,这时<你认真还"礼"了吗>一文浮现在我脑海中.文章主要是说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诚心接受教师的教导.  相似文献   

4.
黄振强 《师道》2014,(4):40-41
在我办公室门边挂着一个意见箱。这是一个用杉木板钉成的意见箱,虽然木板有些破旧,但箱的正面用毛笔写的“意见箱”三个字却是很新,看上去就像是刚写不久似的。我跟你说,“意见箱”三个字是我请我们学校美术老师写的。字写得刚劲有力。  相似文献   

5.
瞿颖 《江西教育》2022,(8):22-23
2017年5月2日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却是我一辈子都会记得的日子.这一天,我怀着激动、忐忑、紧张的心情走进丰城中专,成为教师行业中的一员.在我以往的认知中,教师应该是受人尊敬、高高在上的,家长和学生都会敬之爱之的,但在职业学校当老师的体验打破了我固有的想法.虽然才短短4年,但学生给我的"泪"、学校给我的"累",都让我刻...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是什么"、"怎样理解"、"如何解答",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的教师抱怨"这道题我在课堂内讲过三遍,结果他们还是错!"问题在哪呢?其实这样的教师只注重了讲,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错"的总结、分析和纠正这一教与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雷印迎 《教书育人》2007,(10):23-23
年轻气盛的尹老师要请假两周.她找到我说:"校长,我请假后的课就由教导处负责安排吧,代课费扣我的工资." 新学期,学校修改了请假制度,将"教师请假一天扣工资6元"改为"教师请假,自己协调代课的,只记录考勤,不扣工资.  相似文献   

8.
日前,接受一家杂志专访,请我聊一聊我理解的"好教师".这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没有标准答案.我理解的"好教师"就是怀揣着"匠心"的教师.这样的"好教师",他的"好",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和名词. 如果"好教师"的"好"是一个形容词,那么这个"好"就是一种软实力——课上得好,讲座做得好,文章写得好,这"三好"就是"好...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对我说:"潘老师,我教了二十多年书,这个实验我从来没有做成功过."根据这位教师所讲,联想到类似情况可能在各地都存在.故借本刊介绍这个实验的做法,以避免教师在学生提问面前的槛尬景象.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例题是这样的:"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7/9.'谁看的页数多?"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平时做事情只求个"差不多",但自从做了教师后,我变得越来越认真,越来越严谨了.这虽是教师本身的工作要求,但真正促使我转变的却是我的学生,是他们纯真而明亮的眼睛时时发现我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提醒我,才让我在惭愧中学会了严谨.  相似文献   

12.
畹町小学在校本培训中积极探索,开展以教师为本的培训形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色模式的"五步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拟对实践中的"五步学习法"的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因地制宜的在"五步学习法"的框架内深化出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相似文献   

13.
畹町小学在校本培训中积极探索,开展以教师为本的培训形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色模式的"五步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拟对实践中的"五步学习法"的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因地制宜的在"五步学习法"的框架内深化出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主体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的成绩处于班级一个较低的位置.对这部分学生,不少教师都有点头疼.如何让这些后进生从"柳暗"走向"花明"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件艺术品"的教育理念,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后进生同样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教师去关爱和呵护,然后探索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从以下几点着手,收到了颇为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磊校长在赴新加坡学习回来之后的汇报中提到了学校归属感,提到了感恩之心,我特别有感触. 我校有不少教师都是从"五小"毕业,又回到"五小"工作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五小"学习的6年里,我有幸接受到很多优秀教师的教育,他们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是品德,是好习惯,还有充满爱心的美好童年.  相似文献   

16.
我听了这样一堂语文课.课堂上,一名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说了一句"晓不得",教师便对"晓不得"这个语词作了分析,说:"怎么是'晓不得'呢?应该是'不晓得'.'晓得'是一个动词,'不,是一个副词,这副词应当放在'晓得'的前面,不应当插在它的中间.明白了吗?"教师的分析很对,我也点头表示同意.可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站了起来,问:"那'恨不得,中间的'不'字是不是也要提到前面去呢?"教师愣了一下,还未开口作答,类似的问题便此起彼伏:"还有'了不得'"还有'巴不得'","还有'动不得'","还有'怪不得'"……课堂上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7.
近日,推门听课,学习了一年轻同事上的<父母的心>(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课.课上,在合作探究环节,一学生对文中"我的东家是函馆的财主"中"函馆"一词产生了疑问.小组讨论未果,学生把问题提交给了教师.教师也先愣了一下,对学生"可能是报馆、邮局"的初步结论不置可否,"可能是这个意思吧,我们课后再进一步了解".教师说.显然,教师对"函馆"这个词的意思也不甚了解,并且备课时忽略了.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广东教育》2007,(1):23-24
教师听课,如同教师的上课一样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主业务之一,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积极主动的听课及课后的研讨交流.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听课的重要.大凡成长进步快的教师都有同感.教师的工作既需要个体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特别是面对当前的新课改,任何人的单打独斗、孤军作战都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效,更谈不上自己的快速成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想获得较快的进步就要巧借"东风"、善借"东风",相互学习.而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学科组织的研讨活动中的相互听课,不失为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载体,教师应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需不需要所谓"通才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假问题.教师成为"通才"当然好,不存在需不需要的问题.问题倒在于,何谓"通才"或"通才教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与看法.因此,可能大家都在谈"通才教师",但各人心目中的"通才教师"却不在同一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20.
世人喜欢用"三尺讲台"来比喻教师这个职业,因而站讲台已定格为人们心中的教师"典型形象".然而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走下讲台"讲课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动人.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师生互动共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