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是在建构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和学生观的基础上,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而非客观存在;学生的角色是社会建构的,而非本质的;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以"关系"为中心,在积极的"关系"中建构积极的意义,而非以"问题"为中心;积极的人格与积极的环境,是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积极认知自我,积极认知环境,积极适应环境,积极影响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心理学和西方积极教育运动的影响下,积极职业教育的理念开始在我国兴起。文章正是基于当前的这股思潮和我国本土积极职业教育的探索,以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现实和理念的反思而提出积极职业教育构想,并对积极职业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积极职业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提出了实施积极职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读懂职校学生心理,是职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阶梯,是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逻辑起点。做积极职业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和开拓者,职校教师要走近转型发展大局,走进学生心理世界,走秀教育改革创新,走出消极教育误区,走向积极教育实践,走入校本行动研究,走心卓越教育人生,加快实现消极职业教育向积极职业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受西方传统消极心理学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实践中,沿袭了问题取向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偏重于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偏离了"立德树人"的目标,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打造积极的学生观、积极的问题观、积极的目标观、积极的内容观和积极的方法观。  相似文献   

5.
<正>关晶在《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中撰文,指出职业主义和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分析了两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资格鉴定制度等实践层面的差别以及两者在职业观、能力观和资格观上的深层差异,最后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职业主义是一种传统而经典的职业教育范式,主要存在于一些欧洲大陆的国家,尤其是德语系国家。在职业主义范式下,职业教育呈现如下特点:1.职业教育体系呈较为典型的双轨制形态。2.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过程监控、标准化;教学内容重视培养"职业人"的综合素养;培养方式注重规范化的课程  相似文献   

6.
吴文达 《考试周刊》2008,(20):121-122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黄国锋 《地理教育》2013,(Z2):30-31
一、课程目标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被称为"教学大纲",大纲强调教育教学要实现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两维"目标达成,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教育。结合乡土地埋教学,对学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承担着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使命,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学生贫困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却处于"缺位"状态,对学生的贫困观"不作为",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的贫困观仍处于"常识"水平,消极贫困观占据着学生的思维。可见,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是学生人文主义贫困观的形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贫困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
数字校园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学校的信息化。数字校园将是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它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整个校园的生活方式,乃至人们受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校园的建设是和教育公平的发展一脉相承的。第一代数字校园反映出朴素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应用观,是教育机会均等的诉求与体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化进程对教育公平的一种期望,是一种最低水平的教育公平观的体现。第二代数字校园反映出了双重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应用观,是由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引起的。第三代数字校园反映出了新型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应用观,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数字校园的建设任重而道远,目前还处在第二代数字校园建设中。第三代数字校园,是一种概念,要实现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1.
教育激励是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教育激励扭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激励观、教育激励功能观、学生观的扭曲以及"失度"地使用教育激励等。合理使用教育激励,教师要树立公正的教育激励观,关注"待优生",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激励方式,同时教育激励行为要适度。  相似文献   

12.
传媒社会背景下的学校休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休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在传媒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休闲观和休闲行为受到了传媒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校的休闲教育,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传媒的正面中介作用,充分利用积极的社会休闲观来化解传媒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真实的休闲生活世界,重建学校休闲教育目标并探寻更为有效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以培养更多创新型的应用性人才。建构主义理论蕴涵丰富的创新教育思想。为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建构主义的积极理念。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了解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意向;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从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和学习评价等方面来优化创新教育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倍受关注,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显现出了它新的生命力。黄炎培职业教育德育观的当代价值在于创新德育工作,彰显德育特色;发展学生个性,塑造独立人格;加强德育训练,适应社会环境;提高德育地位,满足社会要求;加强就业指导,树立职业"三观"。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质量观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基准,现今学术界关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存在"学生(职场)能力"、"投入-过程-结果"、"学生评价、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内部-外部"等几种不同的观点。在评价指标上学生的综合能力较职场能力、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较就业率更能体职业教育的价值。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评价指标为我国评价指标的构建提供了参考,尤其是效率、公平的理念,但指标的设计必须基于本国教育现实和政策环境。总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既要注重劳动力市场结果,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要考察结果背后的过程;既要注重短期效果,更要考察长期效果;既要考虑效率也要注重公平。  相似文献   

16.
树立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应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发展、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观;树立科学发展、助人自助的职业教育过程观;树立平等互动、和谐共进的职业教育主体观;树立动态客观、全面积极的职业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应遵循职校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职校生心理发展的时代特征,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促进职校生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多元发展、育人为本的职业教育目标观;树立科学发展、助人自助的职业教育过程观;树立平等互动、和谐共进的职业教育主体观;树立动态客观、全面积极的职业教育评价观。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要实现进一步的良性发展,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是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选择,只有从人的个体需求、个别差异、多元价值、终身教育、职业能力等角度考量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主体特点,建构尊重个体差异的学生观及建构职业能力培养和社会性发展并重的目标观是“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职业教育思想是指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十六大至十七大期间,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言说、思想和理论观点的总称,亦即"科学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其内涵为人本论、协调论、持续论以及和谐论;分别形成了"高度的职业教育地位观"、"深度的职业教育内涵观"和"向度的职业教育导向观"的科学发展的职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要拨开认识误区,其改革的不仅是课程本身,还包括招生制度、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育保障等方面的变革,由此满足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的多元职业性、开放互动性、跨界合作性和自由民主性。当前,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选择的自由度不高、选择的选项不够以及学生选择课程的能力不足三个方面。从应对策略来讲,应赋予学生"专业+课程+生涯发展"的多元选择权利、为学生提供"目标+过程+环境"的自主选择空间和培育"责任+心智+方法"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打造适应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