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玲的女性书写由个性、情爱转入革命政治无疑是一种历史与艺术的必然,更是女性自我重构的一种努力。但她在政治书写中以“贞贞”方式、“陆萍”方式将自我予以压抑与消解的情境却无疑又是一种令人悲痛欲绝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自画像做为肖像画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关注的对象直接是艺术家本人,是他们用来展示自我、审视自我、进行自我对话的方式。体现艺术家对自我的剖析及表现人性的勇气,是指向内在的艺术,同时也是观者探寻艺术家最真实内心世界的最佳渠道。通过研究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经由现实的我到画布上展现的我这一深刻的转折,剖析了其自画像作品以及画面之后所承载的更深层内涵。从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两性地位关系等角度深入探究了它们对于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艺术的影响。做为“第二性”的女性画家,用自画像还原了她们原本被模糊的面目.表达了中国女性画家独特的东方意象之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3.
女书意味着女性由“沉默”走向了“独白”,这是它在中国女性史乃至世界女性史上的意义.在女书文化拥有的那个隐秘的女性话语空间里,男性的缺席和女性有限的控制权使女性自我的书写成为可能.但是,生活在男性话语中心的传统女性注定无处可逃;故而女书要成为女性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书写,又是终究难以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知名女性画家之一,与同时代的女性画家相比,她的绘画体现出了更明确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这使其成为研究早期中国“女性艺术”有意义的对象。文章还原历史语境,将潘玉良的绘画与其人生际遇联系起来,通过自画像中的自我认同、人体画中的叛逆及自我隐喻、情节性绘画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层面的考察和辨析。研究显示,潘玉良的绘画体现出了性别认知、生命体验、权利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多种维度的女性意识,并以绘画的委婉、隐晦的方式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性文学镜中影像虽有健康愉悦的,但更多是憔悴忧愁的,色调灰暗、抑郁,具有自我嫌恶与自怜自恋的女性特质。镜子是宋代女作家自我体认、自我爱恋、人生成长与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女性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与途径。这与男作家摄取的凄楚动人的女性镜中影像有着质的区别。男性因扮演女性抒写主体的角色,无法去除投注其中的男性感情欲求,也就意味着很难与女性抒情主体水乳交融,映照出真实的女性镜中影像。  相似文献   

6.
从李少红执导的《雷雨》、《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三部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电视剧创作走着一条不同于当下电视剧创作的较为独特的道路。她把女性视角和唯美追求内在地统一于自我的艺术建构之中,利用唯美的影视语言谱写女性的诗篇。李少红的“艺术电视”给中国当下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尤其是90年代后的多元化和繁荣并不能掩盖其在文化结构上的缺陷。在探究女性自我的文本中,存在着疏离社会、逃避现实、自我过于破碎和断裂的现象,缺乏具有完整人格、坚韧人性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所以,中国的女性文学进行自我审理和调整,应把视野放得更宽更远。取经于相对成熟的英国女性文学,该摒弃的就摒弃,可借鉴的就借鉴,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火唤起中国女性的大崛起,现代中国抗战女作家阵容空前壮大,女性抗战文学亦呈现崭新风貌:女性性别意识加强,以与男性性别求异的“女性的觉醒”,拓展自我认知;从社会政治、时代思潮多视角多层次地观照“女性体验”,深化对女性命运的探究;兰占合女性心理与生理体验,寻找并坚守艺术个性,创作视角性别化,显示鲜明身体写作特征;迎合民众特别是妇女的审美趣味与习惯,艺术形式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层面上看 ,《羽蛇》为中国女性写作提供了审美的价值范本 ,而从自我认同的文化叙事上分析 ,《羽蛇》的写作是关于女性自我认同困境及对这个困境的抵抗———一种唯美的叙事重复中的虚构的抵抗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女性写作昭示的女人是和男人站在同一地平线上的人、女人作为一个性别群体独特地存在以及女人是流露个体生命体验的“自我书写者”,女性写作正是张扬着女性意识,书写着一个个真实而精彩的女性形象,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当然,女性作家也不应沉迷于一种性别自恋,以免造成女性写作的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