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各敌后根据地经常举办的工农业生产展览会,直接推动了敌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也丰富了广大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展览会的特点和经验对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六逸是贵州近代著名的新闻学家、编辑学家,对抗日战争时期的贵州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办编辑了很多进步文艺刊物,并在贵阳文通书局编辑出版了许多抗日书籍,对抗日文化进行广泛的宣传,让贵州乃至西南的军民了解战争前线的情况,激励贵州军民支援抗战,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新四军不仅重视武装斗争,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新四军在安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组建了剧团,进行了广泛的演出,创作了大量剧本。新四军在安徽的戏剧活动具有抗战的时代性、环境的艰苦性、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戏剧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动员群众,鼓舞士气,统战和团结友好人士的作用,丰富了军民的文化生活,保存和改造了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革命文化,是在红军部队、各级党委和苏维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下,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于思想认识、宣传鼓动、瓦解敌军、文娱生活和文化增长五个方面通过对其历史作用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央苏区革命文化的历史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文化类型学、文化结构论和文化社会学意义上考察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与根本价值取向的和谐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揭示了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陕甘宁边区,徐特立不仅领导延安自然科学院举办实验工厂,而且亲自参与一些实验活动,为解决延安军民生活困难做出了四大贡献:利用当地的一种野草制成染料,加工制作军民被服;试种成功西红柿并大规模推广,部分解决了军民吃蔬菜难的问题;饲养奶牛,不仅解决儿童吃奶的问题,而且使一些年老体弱的同志也享受了这一待遇,同时还为中央机关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新鲜牛肉;试验栽种果树和木本花卉.为延安军民供应水果和环境美化、绿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军民在同日伪军进行军事、经济等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激烈的对敌文化战,它大致经历了宣传动员、对敌政治攻势和群众性文化战三个阶段.参战主体从军队、专业剧社扩大为边区全体军民,宣传重点从动员群众、瓦解敌伪军逐渐发展为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反攻.并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它充分发挥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边区物质方面的劣势,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既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对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延安秧歌剧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再创作的艺术结晶。延安秧歌剧反应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真实生活,受到广大军民的广泛欢迎,并引起轰动,为民族歌剧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匈奴政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质。军事活动在匈奴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具有政治意义,而且也具有经济意义。匈奴族实行军民合一、兵民一体的军事制度,社会组织、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相统一。源于匈奴民族所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畜牧经济,其军事文化呈现出浓厚的游牧民族的特点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0.
拥军爱民贯彻于陕甘宁边区建设、发展的始终。1939年前后,面对因种种困难而引起的军民矛盾,边区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广大军民也响应号召,互相学习、竞争,彼此慰问、帮助,互助互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大力发展生产和开展广泛的文娱文化活动,改善了军民关系、军政关系,提高了革命积极性。对边区战胜困难、巩固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青少年群体出现了生命价值观模糊和价值取向趋于物质等现象,给我国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敲响了警钟。习总书记的“扣子论”通过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启发我们正确认识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池莉的小说着重表现普通市民庸常的人生状态,作家希望通过对普通人生命欲望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描写,展现普通人的生命欲望,揭示普通人的生存困境,表现小人物对环境的无奈和生命的执着。在艺术上,池莉的小说以独特的视角和新的叙事方式,引起文坛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吴登平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35-37,40
由于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二元化认识,导致了教育者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二元化认识。由于这样的错误认识。在传统教育中人们往往把教育与生活分离开来。在通过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基础之上,说明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以期在教育改革中引起人们对生活教育和教育生活的关注,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常生活世界对人的奴役与自由发展的关系成为一个二难撞击的重大问题。一种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自发秩序形成的感性世界,最好的政策是对日常生活世界放任自由。另一种理论则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个完全可以由人们的自觉理性来控制的理性化世界。但是,个人感性欲望的极度膨胀就会造成物的统治;而控制越多,日常生活世界就越不自由。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情势下,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扩大日常生活自我实现的自由空间,使之成为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平台,其次是在有利于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前提下进行理性的适度调控。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行走在意义世界中的人是道德生活的主体,并在道德生活的实践中追求超越。正是基于道德生活本身的意义性,道德教育有意义既具有个人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道德教育,以生活这本大书为教材,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了生活而教育,使道德融合于生活,从而实现过一种有道德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离退休人员不良心态的自我调适与社会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心态是老年人享受幸福生活的决定因素,全社会要形成全面关心老年人的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各团体及老年工作者要学会参与对老年群体、个体心理和心态的调查研充;要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心态,用不同的方法,做好转换不良心态的过细工作.让老年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西方当代的慢生活观念,基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指出无印良品是东方快节奏生活中的慢设计,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功能性和美学完美结合的成功设计,更是一种无印良品式的生活主张,帮助在物质泛滥中精神迷失的人们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19.
对认识的真正清晰的认识,必须从定义与诠释两个方面着手。从定义方面而言,认识不只是简单的反映,而是在生活中通过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理性为主的加工改造,达到对对象的形象、观念性把握,以及更进一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创新、再造出一个未知的形象———观念世界,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与验证的整个活动过程。同样,对认识的诠释也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认识是生活的意识表现之一,生活是认识的基础、起源、全部的内容和最终的目的。认识论就是认识的生活论。  相似文献   

20.
人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是生活的主体、生活的核心,生活是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在生活中劳动着、创造着、追求着,必须遵守生活内在的逻辑或规则。德育生活化就是要以生活为中心,以人为主体,使人在学会适应生活中实现超越,把德育与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蕴涵丰富道德资源的生活,通过生活引导人走向更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