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2003数字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高层研讨会主题报告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定义为网络年和广播年。2004年会定义为数字发展年。全球数字电视的发展是比较平稳的,在欧洲的数字电视业务当中,卫星业务占71%,有线占21%,地面占5%,跟我们中国的比例有所不同。理论上说我们国人现在还不能直接接受卫星节目,这也是在前一段有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我国数字电视总体规划》,确定广播电视数字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同时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从2008年开始,利用奥运会电视转播之机,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2003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首次试播数字付费电视频道,宣告我国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开始。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只有200多万。数字付费电视缘何发展如此缓慢?笔者作为河南省目前唯一开播数字付费频道《梨园频道》的一位编辑,结合我国目前数字付费电…  相似文献   

3.
2003年5月,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我国数字电视总体规划》,确定广播电视数字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同时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从2008年开始,利用奥运会电视转播之机,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和高清晰电视。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 HDTV 的进展情况国家广电总局对中国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已经确立了以有线为切入点,实行“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第一步是2003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启动,2004年有线数字电视全面推开;第二步是在2005年底我国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同时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确定后,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2008  相似文献   

5.
马持节 《新闻实践》2003,(12):63-64
数字化进程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数字电视的进程,数字电视节目播出的各项实验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国家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实施。2002年国内数字电视已开播40个点,用户9万,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苏州、南京、常州、无锡。2003年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为"网络发展年",重点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为加快推动新体系建立的步伐,根据中宣部部务会精神和总局党组会议通过的《全国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发展总体方案》要求,按照网络发展年的总体部署,总局决定选择北京等33个地区开展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力争到今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  相似文献   

6.
<正>高清数字电视已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我国使用高清数字电视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从卫星数字电视到有线高清数字电视的过程。而且也实现了高清数字电视地面数据传送传输的应用,完成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整体平移。一、高清数字电视数据的传输网络简介高清数字电视数据的传输网络主要由地面、有线和卫星这三种形式组成,而地面传输是最基本的一种电视广播网络传输形式,它发射无线信号主要是通过电视台的最高点天线进  相似文献   

7.
李宇 《传媒》2014,(24)
正电视播出(或内容分发)渠道是指电视节目内容从电视台(网)或集成平台分发到播出终端的路径或技术手段。传统的渠道包括地面无线、有线电视系统、直播到户卫星平台、IPTV等,另外还有互联网等新型渠道。就整体发展趋势来说,有线电视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主导地位,是最大的数字电视播出平台。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家庭总数为6.67亿,到2018年全球数字电视家庭将达到14.53亿的规模,其中数字有线用户为5.13亿,免费数字地面电视用户为3.63亿,付费数字地面电视用户为1600万,付费交互式网络电视用户为1.67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是中国广电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力冲刺之年。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预计到2015年,地面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将达到4000万户。而到2020年,全面完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地面电视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本届峰会主题是"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围绕着地面数字电视领域的相关政策趋势、行业现状、标准体系、技术创新、应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视在2003年年底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03年6月,广电总局发布<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启动全国有线数字电视试点工作.据同年11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广电总局确定2004年是我国广电数字化年和产业化年.2005年开始发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2015年停播模拟电视.目前苏州、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部分区域已经可以通过电视机顶盒接收到数字电视信号.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是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当前和“十一五”广播电视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政府决定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2003年全面启动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开展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开始试播地面数字电视;2008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开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业务;2015停止模拟广播电视的播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数字电视的地面传输应用,DTMB成为第四个地面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必将对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和国际化推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无线发射台站建设过程中,网络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对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络规划相关的基本知识做了简要的概述,并重点介绍了国标推荐的几种工作模式、覆盖网络规划计算常用公式,并结合单频网项目论述法国ATDI公司的ICS Telecom NG覆盖规划分析软件的计算过程及结果显示,验证了使用仿真软件进行网络规划的可行性,并针对此项目提出了网络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3数字电视网络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高层研讨会主题报告如何发展数字电视这个问题在中国,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所以更有交流的必要性。数字化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这三个方面:技术、运营和定位,核心就是如何推进我们整个有线电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广电总局从2003年开始推进数字电视的战略是坚定不移的。大家都知道,2003年是网络发展年、广播发展年,那么2004年可能就是数字化年,至少,数字化也是也一定是2004年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全球数‘户匕视进展康托罗拉成功模式和中国数字电视发展朱熙宽带通讯部大中国区总经理.2003年全球数字电视观众达5600万户.美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0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占总用户数的42%·英国卫星数字电视用户700万,有线电视数字用户200万,数字电视渗透率近5既.有线电视运营商扮演了数字电视启动者的角色.夕一.一夕自翻Of斌别月O‘月吮二~护,,一.·一报告内容:数‘多电视产业链构成·世界数字有线电视市场发展趋势·摩托罗拉对中国数字电视的几点观察 内容提供商 内容运营商 平台运营商·摩托罗拉的成功经验·摩托罗拉在中国 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DMB-T标准为例,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前端、传输网络、激励器与发射系统、移动接收系统等方面,对如何构建能有效地覆盖某个城市地区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中国广电行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力冲刺之年。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从村村通到户户通,预计到2015年,地面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将达到4000万户。而到2020年,全面完善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关闭地面模拟电视信号,地面电视实现由模拟到数字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6.
国家广电总局将今年定为“数字发展年”,根据总局的部署。广电数字化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从2003开始,大力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第二步是到2005年,我国发射直播卫星后开始开展卫星直播业务,同时开始播出地面数字电视;第三步是到2008年,全面开展数字电视地面广播(DTTB: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Broadcasting),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在完成三个发展阶段后。我国的数字广播电视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7.
汪海天 《传媒》2008,(9):48-50
2006年3月,国家公布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18.
朱珠 《视听纵横》2005,(2):99-101
我国从2003年开始推广数字电视。然而,在人们的一片叫好声和满心的期待当巾,数字电视推广工作却遭遇了出人意料的寒流。2004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全国已有49个城市开始了数字电视试点,“按照年初的预计,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到年底将达到1500万户.近5000万人口。然而截止去年11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只有200万户,与3.6亿电视用户相比微不足道。”业界对数字电视的态度开始转变为怀疑与担忧.  相似文献   

19.
杨凡 《数字传媒》2004,(3):24-25
被寄予厚望的两套中国国家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在前一段的一次成果演示会上“差强人意”,数字电视2003年底出台说法就此落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面传输网络模式、有线传输网络模式以及卫星传输网络模式这三个方面入手,详细研究数字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分类,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在未来期间的发展趋势,旨在于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