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丛书第一批出版七部著作。其中任钦·道尔吉和郎樱主编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文化》一书选录了我国学者有关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流传的英雄史诗的研究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玛纳斯》、《江格尔》、《格斯尔》、《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乌古斯》等史诗与萨满文化及各民族历史传统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史诗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组织翻译的《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系前苏联学者谢·尤涅和留多夫有关蒙古民族史诗研究的力作。该书为国外学者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史诗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2.
蒙古文学是草原文明的产物。古时期的蒙古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原始先民们的神话传说、祭词神歌、祝词赞词、史诗和民歌犹如大海 ,源远流长。然而 ,最能体现蒙古民间口头创作成绩的要算民间叙事长诗 ,即史诗了。因为它产生于人类英雄时代 ,故也叫英雄史诗。其分布地区之广 ,产生年代之早 ,艺术成就之光辉 ,英雄史诗在蒙古文学史上独占鳌头。从 18世纪中叶到 19世纪末 ,蒙古文学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其书面文学有了质的飞跃。漠南东部蒙古诞生了尹湛纳希这一划时代的文豪 ;与此前后 ,在漠南西部出现了俗称“莫日根格根”的罗桑丹毕坚赞 ;漠…  相似文献   

3.
蒙古国搜集整理《江格尔》史诗文本和建构本国《江格尔》史诗传统,经历了一个从翻译介绍卡尔梅克《江格尔》到整理蒙古国境内零散流传的本土《江格尔》史诗片断并建构成本国史诗传统,从翻译和修订卡尔梅克《江格尔》并打造成蒙古文学经典到最后创编完成作为国家标志性文化资源的《蒙古江格尔》的过程。在其中,《江格尔》史诗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史诗传统的建构和本土化最终促成了《蒙古江格尔》的创编。蒙古国建构《江格尔》史诗传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的《江格尔》研究及草原史诗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十年中国蒙古史诗的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起步,在与国际学术交流中不断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少教学者走出国门,带来了国外史诗研究的理论成果,带动了中国蒙古史诗研究的恢复和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人员交往的深入,蒙古史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为新世纪中国蒙古史诗研究的转轨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30年中国蒙古史诗研究事业在搜集、整理、出版、研究诸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的史诗创作往往体现出不同的民族审美倾向,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学和文化特质,该民族的远古史诗为我们提供了最为明晰的透视视角。本文拟就从蒙古族史诗的二元特征入手,从原始宗教与人文宗教的共存、虚实结合的艺术描写手法、人物塑造上的二元特征入手,阐释与比较蒙古族史诗的文化特征和文学审美的独特走向。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学蒙古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50年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创尝试期、低迷停滞期、复苏发展期和繁荣深化期。初创期成果主要在当代文学与文学批评、民间诗歌与尹湛纳希研究方面;发展期成就主要在文学理论遗产整理研究、文学史总体研究、史诗研究等领域;繁荣期主要在文学理论研究、诗学研究、古近代文学研究以及现当代文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在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总体格局中发现并弥补队伍建设、史料建设及扩展领域等方面存在的缺失与不足,并着力突出特色和优势,是我校蒙古文学学科发展进入崭新历史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西方古典学的史诗观念引入中国,学者就开始思考中国文学是否存在史诗的问题。他们对"西周史诗"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持否定意见和持肯定意见的论争在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态势,且延至当下。因此,对20世纪以来"西周史诗"问题的论证进行较为细致的学术梳理,检讨与反思持否定意见和肯定意见各自蕴藏的学理性和合法性,对理解和认识史诗的观念、促进中西文学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蒙古英雄史诗源流》一书是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仁钦道尔吉撰写完成。该书作者参阅了大量国外其他史诗文本及其研究著作,论析了我国蒙古族全部中小型史诗及其有代表性的国外异文共计113种,使得所运用的史诗文本资料基本上能代表整个蒙古英雄史诗的主要面貌。作者以多年下乡田野调查记录的27种史诗及其异文为第一手资料贯穿全书,充实了这一研究领域。《蒙古英雄诗史源流》全书在系统分析史诗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史诗的起源和形成发展理论等问题。全书的特点是系统完整地研究了蒙古英雄…  相似文献   

9.
史诗是人类文明的外化,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历史的发展和文学主题的演变。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有自己的史诗创作,但在史诗的发生与发展、内容与风格、情节与母题上却存在着很多既趋同又相异的特征。对于希腊和蒙古两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史诗作品进行审美关照下的比较性研究,有助于揭示东西方文化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同质与异质,并在跨文化视野中使史诗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87年9月25日—29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分为蒙古历史、蒙古文学,蒙古语言三个分会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我们将对三个分会的讨论情况陆续进行介绍。参加历史分会会议的中外学者共51位,其中:蒙古人民共和国2位,苏联2位,日本9位,美国3位,澳大利亚1位,联邦德国2位,我国各族学者32位。分会先后收到提交的论文或论文提要36篇。有29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另有校内外蒙古史学工作者、研究生及有关的新闻、出版、图书、情报资料等单位的60余人列席旁听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蒙古秘史》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学和军事学遗产,同时还是一部光辉的教育史诗。本文对《蒙古秘史》中所体现的育人思想作了概括、归纳和研究,并指出了这些育人思想在蒙古族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于以后蒙古族教育思想的发展乃至蒙古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史诗的定型流变、游牧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自然审美差异、社会的转型和个人意识的觉醒、深刻的命运观等四个方面对东方的蒙古和西方的希腊这两个不同民族的史诗进行比较性探析,以期探索史诗作为人类早期文化文本的基本特质,借以揭示蒙古和希腊两个民族文学不同的审美走向,并在跨文化视野中解读史诗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我上次在蒙古史诗研讨会上宣读论文的续篇。尽管最近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著作,(例如,法国学者М.Д.伊旺翻译、研究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人物武松的文章)①。尽管本子故事体裁在东蒙古的民间口头创作中是很普及的,但把全蒙古史诗的其他体裁都排除掉,本子故事体裁研究还是不够充分的。其中包括,直到今天未被彻底弄清楚的一  相似文献   

14.
我校文科今年有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国民族史、国际共运史六个学科、专业的11名硕士生和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的1名博士生毕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哈斯巴特尔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培养的蒙古语学博士生,也是我校建校以来培养的第一个文科博士生。3年来,这些研究生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完成了学位论文。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有自己新的见解。如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忽达古拉同学,在题为《关于中世纪蒙古语静词》的学位论文中,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较系统、全面的见解。同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作了一些定量分析,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还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20日至23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与会学者一百余人,提交论文110余篇.会议围绕回顾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三十年及纪念杨明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展开.本次大会学术讨论集中于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秋,我校举行了第一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1个国家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从提交学术论文的内容、水平,到会议的组织安排等,受到与会许多代表的好评。有的还给当时的国家教委主任李鹏同志来信。给予了肯定、赞扬。近4年来,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新的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在蒙古语文、蒙古历史、蒙古文学方面的研究,培养中青年科研人员,检阅我校几年来蒙古学的研究成果,经国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4,(1):23-29
文章围绕中国蒙古族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展开,阐发了蒙古文学中古代即有潜在的现代性元素,当代则有更多自觉或不自觉的现代性理念的事实,揭示出与汉文化不同的个性及其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同时对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民族性、草原文化、蒙古族文学等概念及其界定均有新的思考,以期为蒙古族文学、民族文学研究提供见仁见智的思考向度;由此也为当下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混乱认识的澄清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18.
在第四届全国吴宓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围绕吴宓的哲学观、文化观,吴宓的比较文学研究与文学研究,以及吴宓先生的“博雅会通”等方面进行了发言,研究范围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围绕某个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或教学试验,对所研究的课题搜集了充分的资料和事实,又运用科学方法对它进行整理、加工、归纳、概括和论证,得出相应的结论之后,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还必须将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成教学科研论文.因此,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是教学科研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此谈谈教学科研论文撰写的几个问题.一、教学科研论文的一般特点教学科研论文是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中获得的新成果为内容的学术性论文.一般地说,所谓教学科研新成果是指:一是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二是教学试验的试验成果;三是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而取得的应用性成果.在教学科研领域内,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如果你在教学中对所研究的课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或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获得了创见性的结论;或站在新的高度对某种理论加以审视,作出了新的解释和论证;……这就说明你已获得了教学科研的新成果,将这些新的成果写成论文就是教学科研论文.  相似文献   

20.
笔者首先回顾了蒙古比较文学研究在改革开放30年中所取得的成绩,也批评了蒙古比较文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完善蒙古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培养多语种人才促进蒙古比较文学跨语言研究等四个方面对蒙古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