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给学生巧比分数大小的思考方法,对学生深刻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有关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一、牢记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思考方法分数大小比较的主要依据是分数的意义,它的基本思想是:一、以分数单位“1”为标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也就是说,当分子相同时,即分数单位“1”相同,分母不同则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数就越小;二、以分数单位为标准,即同单位的数相比较,分母相同,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相…  相似文献   

2.
一、再现分数的知识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关于分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分数由分子、分母、分数线三部分组成。生: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生:如果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4。生:我对他说的有意见,必须是把长方形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14来表示。……师:老师也想说一些关于分数的知识。(在音乐声中,随着教师的叙述依次出现下面的几幅图)图1图2图3图4师:早在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研究分数。他们用像嘴巴形状的图形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这就是古埃及人的14…  相似文献   

3.
对于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书写顺序,教材中无具体规定。教学中通行写法大致有三:一是自上而下,先写分子,再写分数线和分母;二是自下而上,先写分母,再写分数线和分子;三是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上分子。一般而论,以第三种写法较为多见,但究其理由,却又不甚了了。笔者最近听一位教师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母、分子、分数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与谈话,对第三种写法做了精确恰当的解释,现录之以供参考。师:听写分数3/8。注意,你们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为什么? 生:老师先说的是分数,所以先写分数线,再说平均分的份数,所以再写分母;最后说取出的份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书写分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经过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根据分数的意义应按“分数线→分母→分子”的顺序书写;第二,按照书写汉字的顺序应从上到下按“分子→分数线→分母”的顺序书写;第三,也可以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即“分母→分数线→分子”的顺序书写;第四,为了体现人文性,学生愿怎么写就怎么写。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即按“分数线→分母→分子”的顺序书写。小学数学教科书和各种教学参考书里都把分数定义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刚刚学习“认识分数”,认识了“分子”、“分母”、“分数线”这些新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不过分数可不能随便写,用分数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时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仔细观察,判断是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如果不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组织他们质疑交流。在交流时,一位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只要将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问题提出后,学生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教学的难点,也是关键,因此,教学中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识分数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母(总数);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子(部分数);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在上述定义中应着重理解四点: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需要引导学生将异分母分数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即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有的老师认为:“一定要以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有的老师指出:“只要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就叫作通分。公分母不一定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因此,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来计算。”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看起来好象“是”,而实际上却是“非”。为了否定“是”,必须要讲清“非”。请看下面几例: (一)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12页,给真分数下的定义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问题:0/7是真分数。这里,忽视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首先应该是分数,然后才能确定是否真分数。0/7是分数吗?教材第53页给分数下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据此,0/7不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扩分法解一类分数应用题的条件和方法之一是:已知总体的和,利用已知各分数所包含的值的等量关系,把各分数扩大为相同分子的分数,使这些分数的每个分数单位所包含的值也成等量关系。这样,就把总体平均分成了各分数分母的和的等份数,然后再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而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11.
当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形中的深色部分之后———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 ,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成几类吗?试试看。(学生独立尝试)稍后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类结果。(此时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师 :谁来说给大家听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生1 :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不同 ,我把它们分为三类 :分子比分母小的 34 、25 为一类 ;分子和分母相等的 44 为一类 ;分子比分母大的 54、105、125 为第三类。生2 :我也是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不同分的 ,但把它们分为两类 :分子比分母小的 34…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颇深。首先,她让学生把32厘米长的纸条任意对折(即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彩色笔描出折痕,然后从一端开始,取其一半的份数画上阴影,并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占整个份数的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谁写出的分数大?并在四人小组内  相似文献   

13.
今天教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课时。读完全文后要概括大意,我问:“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学生都开始思索起来。我把目光投向小斌,他是个不声不响的小男孩,学习中等偏下,但是近来有上升的势头,我决定叫他起来试试。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   1.录像播放:分数的产生   2.讨论   ①像这样,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  ②在分数里,“——”叫什么 ?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 ?分数线上面的数呢 ?  ③在草稿本上写一个分数。分子、分母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分数,大家还想了解分数的其它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意义。   〔评析:当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后,让学生试着说说 1/2各部分的名称,试着在草稿纸上写一个分数等,旨在了解学生已…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教者让学生写出与相等的分数,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尽量多写一些。可是,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相等的分数,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  汇报评讲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学生说:“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我虽然只写一个,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他的答案是: =。他解释说:“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a,它的大小不变。其中的数 a可以代替无…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的结尾 ,教者让学生写出与 13 相等的分数 ,能写几个就写几个。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不停地写 ,尽量多写一些。可是 ,有一个学生只写了一个与 13 相等的分数 ,就坐在那里得意洋洋地看着其他的同学。汇报评讲时 ,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写出的个数。那个同学说 :“我只写了一个。”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可他却说 :“我虽然只写一个 ,但却可以表示无数个。”同学们都不明白 ,也很好奇。教者让他说出写的是什么样的分数 ,他的答案是 :13 =1×a3×a。他解释说 :“三分之一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a,它的大小…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意义后,进行了拓展练习。出示一题:请学生写出与618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有的学生一会儿就写了许多。我请一个学生(生1)说出他写的分数,当他说出1133时,有另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生2:老师,他错了。618不等于3131。生3:老师,我也认为他错了。(顿时,有许多学生附和起来)当时,我也愣了一下,因为这样的教学意外的确不在我的预设之内。随即,我把这两个分数写到了黑板上,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生2:我认为是错的。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扩大整数倍,分母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不变,分母越大,那么分数值越小”。这么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到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却成了一条生动的哲理性警句:“一个人好比一个分数,他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托翁这段话,还是30年前,我作为—个少年师范生时就被打动了——记在袖珍笔记本的扉页上告诫自己。后来给学生上数学课时多次引用过,每次都能引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有乳名。小孩子时,被人叫乳名没什么,长大后,再被人叫乳名就有点不舒服了。这大约是大家共有的心态。不过,大家对这种事都司空见惯了,想不到要用这一点来做文章。郭炜却想到了,抓住这一点写了一篇散文。文章中的“我”长大后,不仅别人叫他的乳名他不舒服,而且连母亲叫他乳名也不舒服了。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多大了也是儿子,叫儿子乳名是多么顺畅自然的事。但是,儿子却觉得别扭了,还郑重其事地对母亲说:“我有大名的,别叫我乳名好吗?”妈妈听到这句话后,惊愕了,“好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言不发”。我们从母亲惊愕的表情和一言不发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常用的方法是:先求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然后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异分母的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最后按“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较大”的规律进行比较。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能力,笔者介绍用“十字相乘”的方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例如,在讲完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