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红树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盐生淤泥质滩涂湿地,经历潮间带潮汐更迭,形成了耐旱、耐盐、耐淹和抗风浪等一系列生态适应特性。本文以广东沿海及海湾河口湿地红树林的主要建群种类为例,对红树植物在形态结构、繁殖特性和群落演替特征等方面的生态适应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并且具有快速繁殖、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严重破坏原有植被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本文系统描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传播途径、危害性和防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豫东黄河故道湿地属于典型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植被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湿地中的植被类型可分为水生植被、沙生植被、盐生植被、防护林和果木林植被、农田及经济作物.在植物资源的利用方面,要解决好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有效地更新资源.要进行经济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有计划地经营利用、开发与繁殖,以确保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调查法,对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维管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植物25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241种,隶属于72科165属。湿地具有种类丰富、多样性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根茎繁殖植物》一课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无性繁殖特性,培养学生动手栽培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的,我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甘薯幼苗作扦插材料。但是本地繁殖甘薯的做法与课文的第二部分以甘薯为  相似文献   

6.
何生 《科技文萃》2004,(8):144-152
植物器官是在植物体的每一部分由不同的组织构成,执行一定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特殊的形态和结构,这种特殊的部分就叫做器官.高等植物,尤其是种子植物组成的器官是最完善和典型的,包括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图1).前三者具有吸收、制造、运输和供给植物营养等功能,所以称为营养器官;后三者进行生育繁殖的功能,称为繁殖器官.本文以种子植物为例,介绍各种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的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闭鞘姜     
产云南富宁肯、麻栗坡、河口、金平、绿春、勐腊、勐连、腾冲、思茅、西畴。生海拔130-1600m的疏林、山谷荫湿地。根茎入药,消炎利尿、消肿散瘀。观赏价值与繁殖方法与莴笋花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植物和温度对甲烷氧化率的影响及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在乙炔抑制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箱法对闽江河口湿地甲烷氧化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乙炔抑制技术在湿地甲烷氧化过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植物的存在增加了甲烷的氧化率,温度对甲烷氧化也具有促进作用;乙炔作为甲烷的替代性氧化底物可能是其抑制甲烷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生态系统因其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下,正在呈现出退化甚至石漠化的趋势,对其治理采用退耕还林、人工种植和封山育林的方法促进石漠化区植被的恢复.目前较多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其原因在于有无性繁殖体的残存,从而导致较快的自然恢复速率.本文从物种特征、干扰与溶痕生境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喀斯特森林植物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构建植物无性繁殖体残存机制研究框架,为后期调查研究服务.植物物种具有萌生能力是物种无性繁殖体残存的内因,而干扰类型、溶痕生境特征是物种萌生繁殖体残存的外因.干扰类型、强度限影响物种的萌生个体数量,而溶痕生境通过气特殊的土壤特征、光照条件、形态特征等形成“安全岛”,使溶痕生境的可达性降低,从而使植物的萌生繁殖体得以残存.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时间与空间、情感与景物在文学文本建构中的存在形态,阐明了文学文本的建构具有动态性的生命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密集型克隆植物在未来气候暖化下的反应格局,在控制实验条件下选用冬小麦接受两种温度和两种养分水平的处理。结果显示:温度对冬小麦的克隆生长、有性繁殖、生物量在各部分间的分配均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而养分对多数性状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温度很少与养分发生交互效应。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从克隆植物适应对策的角度对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植物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实地调查统计,滹沱河湿地有高等植物35科82属116种.着重指出了本区主要植物资源的用途,并就今后本区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邯郸构建了二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较稳定,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25%~65%、29%-94%、30%-80%之间.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植物生长状况差的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受温度和季节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去除率远远高于温度较低的冬季.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地调查和区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绍兴镜湖湿地的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表明该地共有维管植物359种,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这与该地处于亚热带以及人为影响有关.该地的湿地植物有187种,占物种总体比例较低(52.1%),建议在今后的修复和建设中应多培育湿地环境和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5.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研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汉水上游汉中湿地属典型北亚热带湿地类型,由于其特殊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动植物种类丰富,是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栖息的场所,也是我国候鸟迁徙的中转、越冬和繁殖地.介绍了汉水上游汉中湿地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功能,并且提出保护汉水上游湿地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湿地水体水样中惠氏微囊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色微囊藻的培养,检测经湿地净化后水体和湿地外周水体中微囊藻数量变化.比较得知,经湿地净化水样中的蓝藻细胞总数的上升趋势明显低于湿地外周水样.3种微囊藻的繁殖速度,在湿地外周水样中为:铜绿微囊藻〉〉惠氏微囊藻〉绿色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群;在经湿地净化水样中为:惠氏微囊藻≈铜绿微囊藻〉绿色微囊藻,3种微囊藻的比例与培养前相同,且优势藻群并非微囊藻类.结果表明,湿地能有效改变微囊藻的繁殖速率和水体中藻类的优势种群,明显抑制水体中的蓝藻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克隆植物的特性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综合论述的同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湖风景区应用了丰富的水生植物.调查分析表明,该地区应用水生植物累计有70种(含亚种和变种,下同),具有种类丰富,水生植物群落符合自然湿地群落特征,重视沉水水生植物,以乡土水生植物为主,新优品种为辅,配置注重色彩和层次变化.并对今后进一步应用水生植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植物是人工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对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和富集,输氧,加强和维持水利传输。而影响它净化废水的因素主要有水流方式、植物种类以及温度。湿地植物在净化废水的过程中也存在枯死、衰退、杂草丛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典型的温地生态旅游景观和湿地动植物资源。在调查评价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该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提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实现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