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只有准确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才能理解物理原理,掌握知识要点,进行科学探究及实际应用。教学中发现,在讲重力和地球引力的关系时,总是有不少学生疑惑不解。文章就重力与地球引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核数据测量仪中存在的诸如功耗高、体积大、无法及时提供地理坐标及地球物理参数等问题,设计了以32位ARM微控制器LPC2142为控制平台,利用GPS技术对便携式核数据测量仪器进行实时定位的核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功耗低、能够随时对测量点进行实时定位,准确、快速地提供地理坐标,为及时获取更多的核素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轨迹和近地卫星的轨迹都可以看作圆,近地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地球半径近似相同,而且圆心都是地心,因此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轨道往往易和近地卫星的轨道混淆在一起,导致这类问题出错,实际上它们二者是完全不同的.1它们的受力情况不同放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是受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另一个是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有关航天方面的信息也为寻常百姓所称道 ,高中物理教学中更是将这方面作为书本知识走出课堂、走入生产实际 ,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由此 ,学生在学习中也就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但教材及许多辅导资料中对卫星等航天器绕地球运行轨道的解释都有歧义 ,给学生学习知识造成了混乱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澄清 ,为此 ,谈谈有关卫星轨道的一些比较与说明 .一、教材及辅导资料中一些不到位或解释不准确的概念1.将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混为一谈人教社 1997年版高中《物理》第三…  相似文献   

5.
邹建华 《物理教师》2000,21(6):46-46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素质,而培养学生对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培养素质的有效途径.培养估算能力,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实感,提高认识事物本质的洞察力.赵凯华先生也说过:“这种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难不过的,因为这要靠一定的物理直觉和洞察力,没有相当的经验和功力是做不到的.”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对地球的各个物理量进行估算,既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素质,又增加了对地球的感性认识.1地球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例1]由地球表面…  相似文献   

6.
掌握特征量的估算,往往是研究一个物理问题时登堂入室的关键.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第19题,是一道估算题.下面对该题的解法进行探究,并从命题的角度进行评价.题目.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同步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学生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  相似文献   

7.
万有引力与航天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与物理竞赛命题的热点.在2011年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和第28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分别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和绳系卫星切入,对万有引力与航天及其相关知识进行了重点考查.题1.(2011年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地球上空有人造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们向地球发射微波.但无论  相似文献   

8.
<正>地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许多基础学科具有交叉性,特别是高中自然地理内容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来理解和构建地理问题,让地理和物理适当串串门,巧妙地运用物理中的力学知识,通俗地解释地理现象,则能轻松化解地理难点,深刻理解地理原理。例一:运用速度知识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讲地球自转时,许多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结论:"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  相似文献   

9.
地球是一个可以借助生命进行控制的系统,该系统中生物过程与物理、化学过程强烈相互作用,创造了地球环境。生物在维系人类栖息环境中扮演了一个比以前认识到的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球物理导论》课程作为地球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地球物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要从整体上介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本文分析了当前开设《应用地球物理导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效果,多角度提出几点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沈国明 《新高考》2006,(9):51-54
本专题是地理学科最基础性的知识之一,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地球的宇宙背景往往与国际、国内航天热点相联系,地球经纬网内容往往与时间计算、区域地理紧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的识图、读图、分析、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12.
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总复习,回顾初中物理近3年来所学的内容,经过系统梳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总复习也是查漏补缺、弥补自身物理学习中薄弱环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总复习,可以培养自己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入高一级学校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此,特对物理总复习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一、正确处理好教材与教辅的关系进入物理总复习阶段,同学们通常会使用两种材料,一种是教材,另一种则是教辅,即复习资料.不少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  相似文献   

13.
尹承华 《中学文科》2007,(10):35-36
知识概要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各地的地方时在不停地变化,昼夜不断地进行交替,因而各地时间的不同往往把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分在日期相连的两天——昨天和今天。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就是日界线。地球有两条日界线: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一个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高中地理开篇《宇宙中的地球》难度较大,问题在于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断层,为突破本章的教与学,可借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补充必要的数学、物理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对于物理初学者而言,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物理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在抽象思维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解起来总是感到云里雾里,从而给物理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笔者结合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简单地总结了几点降低物理知识抽象性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抽象思维难关.  相似文献   

16.
传统地球科学正在加快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这个趋势必将推动传统地质教育向地球系统科学教育转变。地球系统科学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广度和深度、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必须建构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优化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突出强调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的理科性质较强,对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往往是考生考试失分的"重灾区"。教师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可全面梳理"地球运动"知识点,使之"专题化";全面梳理每个专题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全面梳理重难点知识,使之"图形化"和"题型化";在课前编制导学案,使知识点"问题化"。  相似文献   

18.
蒋天林 《新高考》2007,(10):17-18
同步卫星运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有关同步卫星的知识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成为考查的热点之一,但有很多同学对它的理解较为模糊.若能弄清以下七个问题,对同学们加深理解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组成的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位置。利用手机中的物理工坊App,可调取手机中的定位信息,只要改变位置,就可根据不同位置的经纬度差异及移动距离估算地球半径。将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2000年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试题中,有下面的这道题:从地面上看,通信用的地球同步卫星是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