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享誉世界,他的作品中无不蕴含着日本文学传统中独特的审美意识。本文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尝试在她们的美丽与哀愁中探索川端康成文学中传递的日本传统文学理念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作家川端康成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鹤》、《古都》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川端热",他是亚洲第二位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他以新感觉表示传统美,成为新感觉派的不懈坚守者。通过对川端康成作品《伊豆的舞女》的情节、角色、主题等方面理解和分析,进一步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式特点,再一次解析川端的文学基调。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的层层叠加构建了川端独特的文学基调。  相似文献   

3.
李方媛 《林区教学》2010,(11):40-4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作者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者川端康成是一个一生追求"美"的作家,一个纯粹的唯美主义者,一生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为日本作家的代表。川端康成一生追求"美"的同时,深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佛禅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及禅宗的国度,佛禅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此外,川端康成一生坎坷,两岁开始便经历了亲人的离世,在现实的孤苦无依下,佛教的诸多思想深深走入了川端康成的内心。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在继承日本传统美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刻的佛禅思想。  相似文献   

4.
《睡美人》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普遍认为是他晚年思想走向颓废的表现,通过描述老人病态的性心理和乖戾的行为,把社会的丑和人生的恶作为艺术美来歌颂,其主题狭隘、格调低下。但本文不认同这种观点。《睡美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了川端对生命和死亡这一主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体现出他对日本好色的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以透视晚年川端康成追求精神救赎而不得,寂然走向幻灭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受佛教及禅宗思想的影响。禅宗的"虚无"思想不仅构成了"雪国"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了《雪国》。利用禅宗的"虚无"思想来分析作品,以期为《雪国》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于半个多世纪以前获得该奖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他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的《花未眠》,就是他的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现代派的开山祖师之一.其代表作之一《雪国》,创作于1935年,前后延续12年,一经发表便被推崇为"精纯的珠玉之作"、"旧日本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神品",堪称绝唱.这部抒情文学被视为"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一座高峰".《雪国》对人物形象空幻朦胧般的塑造和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安排,与作家本人的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和悲观的人生态度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花未眠》,就是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花未眠》属于说理散文,作者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川端康成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此要清醒地“活下去”,去努力感受到更多…  相似文献   

9.
董玥 《考试周刊》2012,(57):18-19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东方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1968年他凭借高超的叙事文学以非凡的锐敏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物哀之美、幽玄之美、自然之美,让他获得了世界文坛的广泛认可。他获奖的三部作品《雪国》、《古都》和《千只鹤》是东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提起日本,总会让人联想到民族仇恨,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野蛮疯狂侵略而留下的阴影。但日本毕竟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曾深受中国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近代文学又影响了我们的现代文学。文学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不仅属于日本,也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是以他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川端康成继承了平安王朝文学幽雅而纤细、颇具女性美感的传统,反映出他自身内在的悲伤与沉痛的哀愁。文章运用传记学批评的方法解读这部作品,不仅能看到作家营造出的悲而美的抒情世界,而且通过作家与作品的互证互识,能够深入地了解川端康成孤独悲凉、纯净自然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对作家人生经历和性格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胡泊 《林区教学》2012,(9):75-76
川端康成不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在不断发表作品的同时,川端康成还积极的参与各种文学评论活动,为日本培养了很多文学新人。此外,川端康成还曾担任过日本笔会会长和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务,为东西方的文学、文化交流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日本近代文学馆的创立等方面,川端康成也曾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阅读过程中这些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浓浓的死亡意识和哀伤情结。这是否就是造成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呢?试图对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国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伊豆的舞女》的悲剧性主题进行比较,从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和文章主题三个方面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的《雪国》,从1934年动笔到1948年最后一个单行本出版为止,前后一共用了14年的时间。他的传统美学思想在《雪国》中得到了充分发挥,达到了他的创作艺术的高峰。在《雪国》中,川端怀着丰富的同情心,写了雪国底层妇女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与美。作品既充满了对爱的祈祷,对生命的礼赞,同时又表现了作家深沉的虚无感。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它的突出特点是继承日本文学的传统方法与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住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他的创作历程十分曲折,其文学风格主要经历了两次变化。一是由表现孤儿情感、描写自己爱情失意的“私小说”到体现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美的文风的转变,二是转向二战后以《千只鹤》《山音》为代表的、主要追求感官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了颓伤色彩的风格。拟从川端康成特殊的人生轨迹入手,探讨川端康成文学风格的转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试论川端康成作品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作家。其作品具有“物哀”、幽玄、风雅的日本传统美学特征,这是他获得世界文坛广泛认可的主要原因。研读他的作品,开掘其作品的民族特质,对于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既重视继承发扬本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又善于借鉴吸收外国文学的成功经验,创作了“不是日本人写不出来的作品”而走向世界。1968年.他以《雪国}《千鹤》和《古都》三部代表作品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日本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由于川端个人不幸的经历和日本动荡的社会环境,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忧伤,这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有时候可以跨越国界达成一种高度的相通,在川端康成与贾平凹的创作中,笔者看到了一种文学的契合,从而为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文学气质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作品《雪国》与《废都》中作家们这种近似的文学探索与追求尤为明显,兼顾作家们身处的时代与国度来比较其精神历程的同时,也是对不同地域两代人所拥有的一种精神家园的摸索。所以说文学创作与文学审美能够穿越时空的局限,共同丰富和完善人类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日本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江健三郎立足于日本文化、文学传统,吸收并超越西方存在主义,将东西方文学思潮融为一体,打破日本传统私小说的禁锢,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了大江文学的本土化。大江文学从日本走向世界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文学创作及外国文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