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辛亥革命以后,曾经有两个打着“帝制”旗号而倒行逆施的政治小丑,一个是推行“洪宪帝制”的袁世凯,另一个是主持“丁巳复辟”的张勋。这两个政治丑角,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黑暗势力的一种政治代表。只不过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更富于买办性,而且又在较长时期内控制了中央政权,因此给中国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利用其手中控制的舆论工具,血口喷人,连篇累牍地骂这个是“假洋鬼子”,骂那个是“假洋鬼子”,狂叫“要统统打倒”.其实,这是贼喊捉贼,作案栽赃.假洋鬼子不是别人,而正是“四人帮”自己.在鲁迅的笔下,假洋鬼子是一个被鞭挞的反革命两面派形象,一个阴险狡猾的新复辟派典型.他是大地主钱太爷的儿子,曾到东洋留过学,深受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他善于投机,长于钻营,横行乡里,称王称霸,为反动统治阶级所赏识.他对革命既仇视,又害伯!他不但不准阿Q革命,而且还勾结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赵太爷、老把总等“长衫人物”,制造假案,枪杀了阿Q,大演了一场反革命复辟的丑剧.鲁迅写《阿Q正传》,不但深刻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且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假洋鬼子等这些复辟狂的罪恶行径.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说:鲁迅“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友邦惊诧”论》就是一篇勾画“鬼脸”的杰出作品。这篇作品写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间。这一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很快地抢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并把魔爪伸进了热河、平津地区。这一切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在  相似文献   

4.
批判揭露孔家店和反动的儒学,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光辉战斗业绩的重要方面。在“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不仅用杂文做刀枪,也以小说为武器向孔孟之道发起了猛烈进攻。写于1924年的《祝福》就是一份对孔孟之道的强烈的控诉书。《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就是被孔孟之道支撑起来的旧礼教旧制度活活吞噬的。鲁迅在写作这篇小说的时候虽然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早已是一个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勇猛战士。他当时住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黑暗势力十分浓重。“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又已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鲁迅这时虽然还不能以明确的阶级观点来认识这种分化的必然性,不免有“荷戟独彷徨”的感觉,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战斗和探索。他一面顽强地寻找革命力量,追求革命真理,一面对黑暗腐朽的旧社会继续进行无情的揭露。《祝福》这篇小说就是他深刻有力地解剖和批判旧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近代音乐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把我国推向了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列强入侵,清廷腐朽,太平天国、义和团的斗争,维新派的改良运动都先后失败了。到了991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又被帝国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所窃取,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才开始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时期。自1840年到1919年这个时期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是这样倔强、这样勇猛的战士,他憎恶黑暗,讨厌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猥琐卑怯的“老中国”儿女、愚昧而蛮横的统治者;用他辛辣无比的笔,给他们以剥露、攻击,毫不妥协,毫不馁怯。他被目为叛逆、“堕落文人”,然而他却为无数青年、劳苦大众和一切正义爱好者所敬重、爱戴。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于“五四”时期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等小说,以揭露和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及其罪恶。这类革命文学的主题确乎是由当时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决定的。 在《药》这篇小说中,鲁迅以含蓄的曲笔和深刻的讽刺同时描写了两个故事情节:其一是讲用人血馒头医治华小栓痨病的故事,结果华小栓糊里糊涂地被封建迷信的愚昧害死了;其二是讲革命志士夏瑜被反动封建势力杀害的故事。尤令人痛心的是,当时竟有许多未觉悟者还麻木不仁地去观看革命者被杀的热闹,甚至还有人用馒头蘸革命志士的血来舐吃!然而,另一方面小说又含蓄地指出革命事业仍在继续发展,那夏瑜坟上所出现的一圈红白鲜花,正表明革命志士的未竟事业正被他的同志们继承着。  相似文献   

9.
特洛伊遗址     
《少年文艺(南京)》2011,(1):F0004-F0004
伏地魔的黑暗势力日益强大,就连魔法部都无法幸免于难,陆续被伏地魔的人马掌控。哈莉也变成了“头号通缉犯”。  相似文献   

10.
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365—427),青年时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希望“大济苍生”。但他既无力改革时弊,又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不与统治者为伍,“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躬耕自资、保持高尚节操的精神,对中国知识分子砥砺气节的影响十分深远。他后半生在田园度过,创作了不少田园诗,开辟了田园诗的新境界。一、向往田园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不堪社会现实的憎恶和对纯洁田园风光的热爱。他写的田园风光、稼穑生活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和欣赏者,而是生活中的一员;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自然地描绘田园风光。“少…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是晚唐诗坛最后的一抹亮光,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诗坛大放异彩,却因黑暗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过早地陨落,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评传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个比较活跃而复杂的人物。大革命时期,他初露头角,是“语丝派”的成员,支持进步的学生运动,撰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曾被封建势力诬为“学匪”。“四·一二”以后,他到上海开始了著译生活,一方面和鲁迅等进步作家有了更密切的往来,为鲁迅主编的《语丝》、《奔流》等刊物撰稿,也和鲁迅等一起发起并参加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另一方面,他却接连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提倡幽默,侈谈性灵。一纸风行,他又成了“论语派”的首揆,戴上了“幽默大师”的徽号。随着左翼文艺运动的蓬勃高涨,林语堂在政治上日见陷  相似文献   

13.
鲁迅对于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无任欢迎并怀着热切的期望的.然而辛亥革命的结果,只赶跑了清朝皇帝,却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在社会上专制的,还是几个旧军阀、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尤其在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窃国称帝、张勋复辟.更使鲁迅痛苦、愤懑和失望.但是,很早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钢铁誓言的鲁迅,是不会被“风雨如磐”的黑暗现实所压倒,更不会为喧嚣一时的反动势力所吓退.他那时虽然陷入了寂寞的沉思,仍为祖国的明天,革命的前途,  相似文献   

14.
<正>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据说,他的子孙改姓为“闻”,隐居湖北浠水,耕读传家。六百多年后,这个家族又诞生了一位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鼓舞中国人抗争黑暗、报效国家的英雄,他就是闻一多(1899—1946),终年亦四十七岁。“多变”的人生谈起闻一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七子之歌》,是《红烛》,是《死水》,是《最后一次讲演》,和他演讲结束即被国民党暗杀的悲剧。然而,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伟大人物,素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失之公允。有的根据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的史事,将其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的称号;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还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黄兴的功与过,这是一个需要辨析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呐喊〉自序》中“寂寞”一词出现达十处之多,究其原因,是鲁迅先生年轻时“洋务救国梦”、“学医救国梦”、“文艺救国梦”的相继破灭,使他陷入了无边的寂寞之中。但这种“寂寞”之感并非真的百无聊赖,更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不特没有人来赞同,也还没有人来反对”的深寂孤苦中所喷射出的一腔激情孤愤。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有更多的积极的具体内蕴。爱国者对黑暗社会的痛恨“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就是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社会现状的形象比喻。鲁迅先生作为爱国者,早在弘文学院江南班时就第一个剪掉辫子,拍“断发…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要向诸位介绍的是这样一位中国作家: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采用“鲁迅”二字为笔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美国政坛上,李洁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由于他当过美国驻华大使,又以“中国通”的身份自居,因而他的言论在一些反华反共人士的眼中颇具“权威”地位。据说此公在卸去驻华大使职务前,曾向中国有关方面信誓旦旦地保证要为美中友好“继续努力”,然而他一踏上美国国土,即四处演讲(包括到台湾演讲),对大陆中国横加指责,甚至不顾身份,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他在从去年7~12月的数次讲话中,叫骂的基调,“就是要对大陆中国实行‘和平演变’”。世人皆知,在美国始终有一股反对美中友好、反华反共的右翼势力在兴风作浪。头几年,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大气候下,这股势力在舆论的夹击下曾有所收敛,甚至遭到美国国内其他政治势力的冷落和谴责。然而最近一两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重组,特别是由于东欧演变和苏联解体,美国的右翼势力又沉渣泛起,企图重新掀起一场反华反共的浪潮。李洁明其人其言之所以值得注意,就在于他的言论实际上代表着他背后的那股右翼势力。因此,我们既要看到这位前大使赤裸裸叫嚷“就是要‘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猖狂无忌,更要从中看到西方反华反共势力加紧进行和平演变攻势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夏瑜     
夏瑜静静地坐在黑暗中,茫然地看着窗外。他多想有一缕瑟瑟的秋风吹进来,或是一束清冷入骨的月光射进这阴暗而又潮湿的牢房,或是一点清凉的雨水溅进来,让他这颗火热而又滚烫的心平静下来。但革命未成,壮志未酬,他又怎能平静下心来,这颗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心。迷迷糊糊中,他仿佛看到了满头银发的妈妈拿着那盏小油灯,笑眯眯地站在理想乐上的那一方,笑意中满蕴着阳光……但现在什么也没有,只有黑暗,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吮当”一下,门被一脚端开了。夏瑜又看见了那个大红灯笼,那个浑身灰色的人,又看见…  相似文献   

20.
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在北京就职,不久他又迫使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中华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对内代表封建主义势力,以北洋军队为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了反动的军事化统治,在这个时期,共有五位民国总统。1.袁世凯(1912—1916年任总统)河南项城人。袁世凯从1898年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培育自己的军事势力。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获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开始在政治上青云直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